APP下载

既有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分析

2021-04-12

智能城市 2021年1期
关键词:腕臂锚段架设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1 接触网的组成以及分类

1.1 接触网的组成

接触网是沿着铁路线路在空中架设的为机车提供电力的输电线路,主要由支柱和基础、定位装置、支持装置、接触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中,支柱和基础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承受定位装置、支持装置、接触装置负荷,将接触悬挂固定于规定高度和位置上。我国接触网主要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支柱与钢柱。基础是钢柱,钢柱固定于下部由混凝土材料构成的基础之上,由于基础需要承受支柱所传递的负荷,为确保其稳定性,钢筋混凝土支柱通常与基础制为整体,基础端深埋于地下。

定位装置由定位器和定位管构成,其主要作用是对接触线位置加以固定,确保接触线在受电弓滑板运行的范围内,确保接触线和受电弓相接,将接触线水平负荷传输给支柱。

支持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支持接触装置,将负荷传输给支柱或者其他建筑物,按照接触网的区间、站场以及建筑物不同,支持装置存在一定的差异。支持装置主要由水平拉杆、腕臂、棒式、悬挂式等绝缘子和其他特殊设备组成。

接触装置主要由绝缘子、连接零件、承力索、吊弦、接触线构成,通过支持装置将接触悬挂架设于支柱上,其主要作用是将电能传输给机车。

1.2 接触网的分类

将接触网按照其类型进行分类,接触悬挂按照接触网的锚段进行分类。接触悬挂种类比较多,按照不同结构可以分为链形悬挂和简单悬挂。其中,简单悬挂是将单根接触线固定于支持装置上的方式;链形悬挂是指应用吊弦将接触线挂于承力索上,将承力索挂于支持装置上,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悬挂点的方式,对吊弦进行调整,保证接触线整个跨距内和轨面一致。

2 既有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铁路客运量以及货运量均大幅增加,各铁路集团所管属的线路车流密度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采用的供电方式、既有设备运营接管时间存在差异,因此,施工天窗的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施工组织存在复杂化、多样化情况,如兰州铁路集团对所管属的夏官营站进行站改,陇海线车流密度较大、工期紧张、任务重,在减少车站股道后,站内无法满足运输需求。需要对既有的软横跨给予全部更换,预铺线路、刀叉如果拨移量较大,选择软横跨加以过渡,对于个别的定位通过长腕臂进行过渡。由于封闭点的兑现率比较低,有效施工周期比较短,造成大量的机具、人员出现窝工情况,造成施工成本增加[1]。

3 接触网改造要求

首先,在进行改造施工前,需要与接触网相关设备运营部门进行沟通,得到准确的既有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区供电图、平面图,对行车限制条件、停电单元加以确定。其次,在进行实际的接触网改造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内容加以明确,以工务专业作为主要内容,电务专业、供电专业加以辅助,合理设计既有线接触网方案,对各个专业的施工加以协调、考虑,根据指定的改造方案科学制定施工方案。考虑铁路运输和既有线改造,优化接触网改造施工工序,保证改造方案满足铁路需求,统筹接触网改造施工、下部工程、土建交叉工作,保证三项工作内容互不影响,相互配合,有效提升整体施工配合度。在对接触网通电前,首先,需要告知施工单位以及附近居民,避免接触网遭到破坏以及人员触电情况出现。其次,在新建、既有线路并存区段,在进行改造施工之前,需要调查施工现场的各方面因素,对过渡方案加以合理、科学制定,有效提升接触网供电安全性。最后,需要提升新建、既有接触网利用率,在满足安全要求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坚持方便施工、永临结合、节约投资原则,控制施工成本以及工程量。

4 既有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特点

4.1 施工条件限制

接触网施工条件限制主要表现为站前工程的进度、行车组织以及停电天窗等因素影响,导致施工效率较低,天窗施工时间得不到充分地利用。

4.2 过渡施工量大

主要表现在利用新建硬横梁或者软横梁对接触网进行定位工作,需要拆除影响施工的横梁、下锚、支柱等设备。

4.3 安全风险较大

在接触网改造施工中存在行车伤害、静电伤害、高空作业等安全风险,对人员安全以及工程的有序进行造成威胁。另外,线索拨移较为困难,供电系统绝缘距离短,接地故障等问题会对行车造成影响。

4.4 充分准备施工技术

在施工前需要对该改造施工技术加以考虑,全面调查实际使用现场,熟悉供电系统,对站改相关计划安排加以掌握,熟知平面布置图,对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安全性基于充分考虑。

5 既有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分析

5.1 接触网悬挂和定位过渡施工

对于拨移较小的既有线线路,在应用新立支柱进行改造施工时,当侧面界限不高于4.5 m,可通过平腕臂加长方式。在对腕臂处进行过渡时,需要对既有接触网进行倒装,拆除影响铺设的支持装置以及既有支柱。为提升腕臂稳定性,可以在平腕臂和斜腕臂间加装支撑。将新线开通接触网进行全部拆除后,需要截除超出平腕臂部分,同时需要悬挂新的接触网。对于存在较大拨移的线路,如果侧面界限低于5.5 m,需要对水平腕臂给予适当加长,同时需要在腕臂的支柱处安装回流线下锚增高接头,端部设置钢丝绳索,实现对绝缘子、腕臂的悬挂。另外,需要在支柱的后侧安装临时斜拉线,以免支柱出现容量超载的情况。

如果既有线需要进行较大的拨移,同时进行单根支柱的安装比较困难,需要在过渡支柱和既有支柱间安装软横跨,在横承部位悬挂承力索,固定绳上给予接触线定位。如果拨移比较大,悬挂比较多的线路需要进行软横跨安装,存在部分无法安装软横跨线段需要安装双线路腕臂。拨移比较大的线路,当侧面界限低于7.5 m,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过渡:第一:选择H170支柱,应用套管焊对水平腕臂给予适当加长,装置钢丝绳,实现支柱顶部进行绝缘子和水平腕臂的悬挂。第二:选择H93支柱,对双腕臂进行上下排列定位,适当抬高装置上部的腕臂,对斜拉线给予加长至支柱后侧,埋深1.5~1.8 m。当新线路的跨越绝缘距离比较小,需要适当降低导高、结构高度,从而降低接触网的高度。另外,入伙腕臂绝缘距离比较小时,需要对上底座进行适当降低,利用CAD绘图软件详细检查受电弓包络线是否被知识装置侵入。

5.2 线路交叉换侧接触网过渡

为实现新建线路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在确保既有接触网为原装的基础上对行车进行安装,拆除部分既有线接触网的支柱,在开展拆除工作前需要对既有线路接触网开展过渡处理。首先,对于拨移比较小的线路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新支柱立接,利用新立接支柱进行既有接触网临时的定位悬挂。其次,对于拨移较大的线路需要在既有支柱的一侧增设腕臂支柱,将其用为过渡。再次,对于存在较大拨移并且无法设置支柱的地段,可以通过装置软横跨支柱用为过渡。最后,如果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导致无法增设软横跨支柱,可以通过安装双线路腕臂支柱用为过渡。

开展线路拨接工作前,对于新建的接触网操作需要实现一次性架设到位,但由于受到既有线影响和干扰,新建接触网需要按照锚段关节的具体位置开展过渡处理。如果锚段关节和拨接口距离较远时,实现一次性新建接触网架设,在拨接口周围设计过渡锚柱,拨接封闭点中进行新旧接触网的对接,重叠区域可以应用既有的接触网。如果锚段关节和拨接距离较近时,为实现一次性新建接触网架设,接触网新旧重叠区域应按照锚段关节的形式进行过渡,实现拨接前行车安全。

为有效减少拨接工作量,对封闭点所消耗时间进行适当缩减,降低影响与干扰,对于接触网新旧交叉情况,需要对拨接线路接触网过渡方式加以提前考虑。具体的施工步骤以及工艺如下:首先,按照拨接口位置,在其两端对过渡锚柱加以合理地设置。其次,对新建接触网进行架设和调整时,需要保证新建的接触网和既有接触网保持相交。再次,对既有接触网进行开端操作,需要通过过渡锚柱进行临时落锚。接触网新旧交接处,通过采取道岔定位方式对其进行调整,保证满足开通条件。最后,在进行线路拨接使用后,需要拆除拨接线路过渡设备以及既有接触网。

5.3 车站封闭接触网过渡

为有效缩减拨接当天作业量,可以提前架设正线接触网,在车站的封闭点前对新架设接触网方式加以启用施工步骤如下:第一,对既有支柱的容量进行校验,由于新旧接触网同时悬挂于支柱上,因此,需要提前校验既有支柱的容量,如果支柱容量无法满足设计负荷时,需要增设过渡支柱。第二,对正线接触网进行架设时,需要保证正线接触网导高需要高于既有导高至少200 mm。第三,通过封闭点对新建的接触网的导高降低时,需要抬升既有的导高,实现新建接触网逐步投入使用。第四,对于岔区线段,新旧的接触网线段需要依照锚段关节的方式加以调整,设置锚段电连接。第五,在车站封闭的当天需要拆除既有接触网,启用全部的新建接触网。通过以上操作步骤有效减少接触网的架线、组装等工作量,降低过渡工程和交叉作业受到的干扰。

6 结语

在进行既有线接触网改造时首先需要做到安全第一,确保施工安全和行车安全。在开展过渡施工时,需要对项目的实用性、经济性,临时以及长期给予全面的考虑,确保一次过渡到位。在实际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充分了解,对施工方案加以合理的设计,确保过渡工作的有序、高质完成。

猜你喜欢

腕臂锚段架设
350km/h及以下运营高铁接触网整锚段更换整体吊弦施工技术
高速铁路接触网腕臂系统的力学特性
接触网整体成型绝缘腕臂试验设计与研究*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架设中韩教育的“金桥”
特殊条件下预制梁横移架设技术
锚段关节式电分相过电压的龙格-库塔解法及抑制
接触网绝缘锚段关节处腕臂与吊弦的计算与应用
接触网腕臂绝缘子断裂的分析及对策
完美架设一带一路友谊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