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4-12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口腔正畸主要通过有效的矫正装置帮助患者调整牙齿与颌骨间、上下牙齿间、上下颌骨间等不协调的关系,以达到改善面部美观、纠正错乱牙齿、平衡口颌系统的目的[1]。支抗是指口腔正畸治疗中进行矫正而产生的反作用力装置,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Nance弓是传统正畸治疗常见的稳定装置,但其舒适度不高,最终的矫正效果也并不够理想[2]。随着口腔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微型种植体支抗逐渐在临床上应用,其主要是依靠与软组织的嵌合力实现矫正,同时能保证支抗的稳定性[3]。本研究旨在探究传统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纳入标准:①经X线等检查确诊为牙列拥挤、双牙弓前突,符合口腔正畸治疗的条件者。②口腔无感染现象者。③无沟通、交流障碍者。④对治疗所用材料无过敏现象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②伴有全身性疾病者。③合并严重的牙龈炎、牙周炎者。④合并口腔黏膜病者。本研究开展前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传统组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7例;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02±1.48)岁;其中,牙列拥挤12例,双牙弓前突发19例。研究组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15例;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68±1.82)岁;其中,牙列拥挤15例,双牙弓前突发16例。两组的性别比、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传统组实施传统矫正治疗,具体步骤为:在第一、第二磨牙处带环,根据治疗需要给予患者使用口外支抗(患者每日佩戴的时间需超过14 h,牵引力则控制在每测200~300 g),或口内利用Nance弓结合横腭杆共同治疗。对于下颌,可在患者的第二磨牙处带环,并利用舌弓增加支抗。后期告知患者每月复查一次,复查时需根据患者的牙齿恢复情况调整牵引力。研究组实施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具体步骤为:根据CT影像提前标记好手术部位,实施口腔局部消毒、麻醉,将牙槽翻膜部位黏骨膜切开之后,植入微型种植体支抗(Ormco公司),在此期间,防止牙槽软组织受损。在完成种植后,行X线检查,确保种植无误。告知患者每个月复查1次,定时更换橡皮圈。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基于X线影像测量每位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每项指标均测量3次,最后取平均值。不良反应包括软组织水肿、口腔感染、咬(牙合)不适、牙齿松动等。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牙齿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下齿槽座角大于传统组,而磨牙移位、上齿槽座角小于传统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牙齿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牙齿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牙齿畸形生长属于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不但会影响患者的面部整体美观,而且还降低患者的口腔正常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正畸治疗能帮助患者纠正错位牙齿,提高口腔功能和健康。相关研究指出,有效、稳定的支抗在正畸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否则容易引起牙齿移位、口腔感染等不良反应,损伤口腔软组织,增加患者的治疗痛苦,最终降低临床治疗效果[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下齿槽座角、大于传统组,而磨牙移位、上齿槽座角小于传统组(P<0.05),说明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能显著改善畸形生长的牙齿,帮助患者提高口腔功能。传统矫正方法虽能矫正畸形生长的牙齿,但牙齿稳定性欠佳,移位、松动发生率较高,从而影响患者的适应度,严重可直接损伤牙周组织,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5]。微型种植体支抗可有效避免牙齿移位、松动等现象,提升支抗的稳定性,同时还可解决骨性前牙深覆盖或磨牙下垂等现象,矫正和美容效果更为理想[6]。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体积小巧、坚固性佳、重量轻等优势,能够良好地种植在患者颌骨的任何部位,加上种植方法简单、操作便捷,种植后舒适度高,更受患者的青睐[7]。在种植过程中,虽然进行了局部麻醉,但手术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5 min,手术时间短,手术风险低,术后能避免钛钉的移位、松动,可保证治疗的稳定性,后期更有利于牙齿的恢复正常排列[8]。此外,微型种植体支抗能有效避免被施力方向以及种植空间限制,更不需要与骨相结合,在降低手术复杂性的同时,能提高支抗与口腔的舒适度,减少软组织的损伤,保证最终的矫正效果[9]。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好。微型种植体支抗能有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种植位置,仅需1~2 mm的直径便可承受300 g的正畸力,进一步提升了支抗的有效性[10]。同时,微型种植体支抗主要由钛金属制成,螺钉韧性好,体积小,重量轻,且种植后不易脱落,能从微小的缝隙中置入患者的牙根处,通过与软组织的嵌合力完成固定,这不但不会对患者的口腔组织造成严重的伤害,还有利于畸形牙齿的纠正,最终能有效减少牙齿移位、松动或者口腔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治疗的安全性[11]。此外,随着微型种植体长度的增加,支抗系统的稳定性也会越好,而与骨结合的情况便能有效避免,最终患者正畸治疗的不良反应风险更低。相关研究指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12]。微型种植体支抗不需要依赖骨结合固定,因此在种植后并不容易发生排斥反应,进而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当然,微型种植体支抗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种植支抗钉的体积较小,在植入后易引起下颌神经管、上颌窦、牙根组织血管等损伤,进而引起口腔不适,造成软组织水肿、出血等。因此,临床在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时,应提前利用X线详细了解患者种植部位的情况,保证种植的倾斜角度和深度,在操作时动作应尽量轻柔,防止软组织卷入种植部位中。
综上所述,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口腔正畸治疗,能有效纠正畸形生长的牙齿,保证牙齿的正常覆盖,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且安全性高,应用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