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书体时代特征及历史影响
2021-04-12朱英强
□朱英强
一、秦文书体时代特征
从文字学角度看,秦系文字处于商周文字到汉代文字之间,属于古文字到今文字转折时期;从书法史角度来看,秦系文字处于书体由金文大篆向秦小篆、古隶演变的时期。因此,秦系文字在中国文字史和中国书法史上均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整体上看,战国秦文具有以下七大时代特征。
⒈继承周文化
与其他六国文字比较而言,秦文宗周遗意,保持了古文字的一些特点,继承多,变化少。现存最早的秦国文字是秦孝公时的不其簋,其字体与西周金文无异,说明秦立国之初继承了周文化,尚未形成秦人自己的文化。
⒉地域特色不明显
与其他六国文字比较而言,秦文地域特色最少。何琳仪简明地概括:『长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形成了具有浓厚色彩的战国文字。齐之凝重、燕之峻整、晋之劲利、楚之华丽、秦之刚健,呈现出不同的文字风貌。』六国文字地域特色明显,个别字写法大异其趣。虽然秦系文字地域特色不明显,但其通用的地域却最广阔。
⒊秦文字异体少
异体字就是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秦文亦有异体,但这些异体多有时代早晚的不同,在同一时期、同篇之内,异体甚少。东土六国文字同段时期则异体数量繁多,如若异体众多,势必有碍于人们使用,增加沟通的负担,因而从这一方面来说,秦文字异体少反是一大优势。
⒋装饰性点划少
东方六诸侯国文字多有浓郁的装饰性点划,吴、越、楚等地区流行鸟虫书,譬如楚王孙渔戈、越王勾践等与鸟书合铭的虫书点划直曲变化繁复小巧,图案性较强,规律地在点划的局部饰以半垂袋形肥笔,以丰富点划的变化,提高曲线美的表现力。鸟虫篆虽曲线精熟、点划迥绕,工艺美感极强,又不失浪漫与艺术价值,但过于繁复奇诡,字形阴翳极难辨识,妨碍交流,有些至今不知其意即是佐证。
⒌不过分简化
简化是指文字形体省减现象,自从汉字产生伊始,简化一直是文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常态现象,商周甲骨金文便已知此,这与社会民众趋简求易的需求不无关系。简化无疑便于实用,但过分简化会使文字本身易生歧义,反倒误事。
⒍不过分繁化
清人王筠所著《说文释例》一书云:『古人造字,取其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而已。沿袭既久,取其悦目,或欲整齐,或欲茂美,变而离其宗矣。此其理在六书之外,吾无以名之,强名曰﹁彣饰﹂焉尔。』繁化是文字形体由简到繁的现象,细检秦系文字与其他诸侯国文字的繁化情况,从学者陈立论文《战国文字构形研究》所收录的战国文字形体结构增繁字形表中可见,发生文字繁化的秦系文字远远少于其他诸侯国文字。文字繁化有的无益,叠床架屋,副作用大,因此繁化文字后世多不接受。
⒎点划由由圆转变为方折
自然状态下的省改使秦系文字对既有点划的『简损化』逐步将圆转的书写方式变为『方折式』。小吏、工匠书写刻划多简率,于是隶变得以发生,譬如秦封宗邑瓦书中『又』字旁、『桑』字旁出现的波挑等。
二、秦文书体历史影响
研究书体演变,贵在厘清书体发展脉络,发现并概括结字变化规律,探寻书体于当今书法创作可借鉴之处,这正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只有弄清春秋战国时期秦文书体的整体面貌,才能确立其在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书法史研究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⒈秦文式微
秦文篆体经过秦始皇统一标准化后,严谨、多取纵势的结字讲究对称与均衡,这就决定了书同文这项庞大的工程推行起来并非能够一蹴而就,书写缓慢,日常生活使用极为不便。虽然它在秦代是占据正统地位的书体,但在秦王朝宫廷日常军国政事与祭祀上也不仅限于使用规整的小篆,比如风格颇不一致多出自工匠之手的秦权量诏铭便时而可见六国文字遗迹和隶书雏意。另系缺乏文化素养和书写训练的刑徒草草刻划而就,书体在篆隶之间,点划直折散断,十分简陋的秦刑徒砖变相加快了秦文篆体的式微。
篆书到了汉代则成为一种过时的、不占主流的书体,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会用到篆书,譬如碑额、玺印、瓦当等。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的两通汉篆碑铭因墓主身份高贵,因此采用了篆书书写。时代发生变化,由于受到隶书的冲击,有时会出现以篆书的笔法写隶书,有时以隶书的笔法写篆书,甚至有些篆隶杂陈。三国曹魏时期的三体石经便为集古文字、篆隶为一石的别具风貌的刻铭,到了唐代,篆书多出现在官印中,宋元明清几朝篆书略呈颓势,直到清代由于碑学思潮的兴起,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许多书家在学习帖学经典的同时,溯本追源,把先秦篆隶作为书法学习和创作的典范,金石学在清代的复兴是篆书中兴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其中吴让之、吴大澂、吴昌硕等均在春秋战国秦文篆体的基础上,尝试对篆书做了大胆的变化,表现出了与传统不同、极具创新意识的书法风貌,推进了篆书艺术的发展。
⒉引古说今
查究书体演变不仅是一门学术筹议,同时也能为艺术风格探讨提供便利。因书法以文字为载体,字形尤其是古文字结体及其演变过程即是文字学界关注的焦点,也是书法家重视的要点。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事业的突飞猛进,春秋战国及秦汉的古文字大量出土,包括图版、拓片、释文等及时公布于众,这些新发现与中国书法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为中国早期书法史及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大批有力的史证材料;另一方面,对于后世急于创新又苦于找寻不到门径的书法家来说,新材料无疑成为他们书法创作师法、借鉴的猎奇对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书法研习得以重新恢复,并快速席卷中国,书法领域掀起了一股极为壮观的创新热潮。『书法热』的掀起和书法创作观念的提出,使当代书法创作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自由化倾向。众多书法创作者从中国文字发展演变最为复杂、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秦文书体中借鉴草率刻划的陶文瓦书,从最初心摹手追到后来集字创作,从对章法布局、结字点划的取法,到最后随心所欲的书写性追求,以大刀阔斧的革命者姿态向前,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或流派,当今书法领域将其称为『流行书风』。
反观当下,由于书法传统经典的广博精微,其拥有的高度后人难以逾越,事境变迁,个别书家由此一味地寻求新出材料央求变法,以致形成自身异于常人的『个性』书风。现如今,鱼龙混杂的书法领域存在一部分小众认识浅薄,视创新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易事,认为脱离传统或与传统不同便是创新,实则违背了书法传承发展的本质,忽略了文化内涵的深浅和艺术格调的高低。我们应做到对传统有足够深刻的理解,不仅停留在固有的观念形式上,应继承传统的、被奉为圭臬的经典,结合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再提炼雅化为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具有文人书法特质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