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联写出人间情味
2021-04-12鲁晓川
文 |鲁晓川
网友紫袖儿有一副咏物联,我们可以将之作为谜语来猜,联曰:
占尽山河犹是客;
化成烟雨不由身。
此谜打一自然事物。看谜面中的“化成烟雨”,可以联想到“雪”,上联“占尽山河”也可联想到雪。此谜语的谜底就是“雪”。如果从对联角度看,这是一副咏物联。作品表现了雪的特点,更借写雪表现了人生的感慨,颇有情味。这情味,正是对联动人魅力之所在。
西晋陆机《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对联中最高档次的一类——文学类对联,也与诗类似,是“缘情”的。比如,大约100年前,有一位才子给他的女性朋友送了一副对联,这位女士名字叫月卿,对联就嵌名而作:
月月相思三十日;
卿卿低唤万千声。
我们知道,一个月是三十天,而对联说“月月相思三十日”,那不就是一年到头,每天都相思吗?下联“卿卿低唤万千声”更将这种相思写得有形有声,作者的感情就在这字里行间充分表达出来了。还有一个例子,是一位网名阿凡达的联友回顾2020年写成的对联:
虽积新书终未读;
旋经大疫幸无虞。
此联是白藏阁公众号选出的“回顾我的2020”对联优秀奖首选作品,上联写自己未完成读书的任务,未免有些自愧之意,下联则说,经过新冠疫情的考验仍安然无恙,却又是幸运的。此联平常之中却饱含人生况味,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对联中的情味从何而来——“我”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产生的生命感悟
清代诗人袁枚在谈文学创作时说“但须有我在,不可事剽窃”。可见,创作者的真情投入,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条件。而对联创作中的情味,正是源于“我”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产生的生命感悟,笔者将之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对联杂志共读班
首先,“我”与自然
在对联中,通过描摹自然界的事物,进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这些事物之中,从而表现某些情感和趣味。例如下面咏云联:
黑白一任我;
聚散两由之。
用黑白和聚散表现云的情状,其中又寄寓着人生的感悟。
又如另一联友的咏雪:
占尽山河异乡客,
化为春水自由身。
此作上联和前述《咏雪联》完全一致,下联则由前联的“不由身”变成了“自由身”,变沉郁为洒脱,虽然感触不同,但因为蕴含着真切的情味,同样动人。
其次,“我”与他人
对联中的馈赠联、挽联和贺联等等大多是为他人而作。这类对联如果能将自己的真切感受渗透进去,表现自己与受赠者的关系,会更有情味。例如旧时某贫士挽妻联:
苦我今朝,只余薄命糟糠犹归天上;
劝卿来世,未遇封侯夫婿莫到人间。
此联以第一人称表达对于逝去的妻子的哀挽之情,由于将情意和感慨倾注其中,所以格外动人。
再次,“我”与社会群体、国家民族
有些作品所表现的对象,由个人扩大到了社会群体。如2020年发生新冠疫情后,很多爱心团体向疫区捐献抗疫物资,有些团体还附上一些诗文联句表达关切。有些很贴切,而有些却颇值得商榷。比如有人选择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歌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就不太恰当。而河南吴文博先生所题的一副则不但切用而且表达了情怀,联曰:
信有春风通国祚;
愿从滴水济时艰。
此联将自己所作的贡献比作“滴水”,而且用一个“愿”字和一个“济”字表达了一位新时代公民真诚奉献、共克时艰的精神和信念。
最后,“我”与人类、众生
医药行业的对联,常常要表达出悬壶济世的仁者情怀。如近代有人为某药店题了一副对联:
但愿世间人少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此联就用“但愿”和“何愁”二语将店家的济世情怀表现得十分充分。那么对联创作中要表现出情味,具体有怎样的步骤呢?笔者认为首先是构思提炼,然后是推敲表达。
二、对联中情味的提炼
⒈脱俗为雅
我们刚才举了医药界对联的例子。还有一副卫生院的对联,在去年春节期间引起了较大关注:
招财进宝开门红;
日进斗金行旺运。
严格来说,这所谓的对联根本没有形成对仗,但作为民俗,普通老百姓也不会对此苛刻要求。为什么引起关注呢?关键是它挂在卫生院的大门口,卫生院里日进斗金,这自然是病人贡献的了。据说还有一个横批——生意兴隆,把关乎生命健康的事业当生意做,还希望这种生意越来越兴隆,这就更让人反感了。
以上的卫生院挂生意兴隆联当然是极端的个别的现象,但目前对联界的庸俗化倾向,恐怕不是个别现象。其实,医药卫生单位的对联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更加高雅一些,如吴文博君所撰一联:
疾厄不祛,痛如共患;
康宁所托,慎若至亲。
新媒体中数字营销已经成为整合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中国最有营销力的社交媒体微信为例,在微信上关注一个品牌是消费者对其最大的认可。用户不会随便因为看到了一个很酷的品牌广告或活动就关注品牌。因此,优秀的客户服务、独家内容的呈现以及线下活动的完整体验能够给予品牌VIP强有力的理由,让他们持续关注品牌。
上联说,病人的疾病没有治好,医生好像病在自己身上那样难过。下联说,病人的健康都托付给了医院,当然要谨慎再谨慎,就像对待至亲一样。这样的对联,人们一定会为其中的人情味而产生认同感吧。
⒉由浅入深
对联中的情味,还有深浅之分。对联的动人魅力也会因此而分出强弱。例如同样咏老鼠,王国松先生这样写:
偶从梁上均贫富;
每过街头落是非。
此联从俗语化出,也算巧妙,但论到思想深度,则不如云起先生这一副:
切齿尊前休笑我;
钻营自愧不如人。
此联的切齿和钻营都切合老鼠的特点,而将之与人对比,则使得批判的锋芒更加锐利了!
再如吕可夫先生《题中山陵》联:
惟因天下心,万古青山长立碣;
恐负先生意,一抔黄土错称陵。
此联名为题中山陵,却未对中山陵进行描绘,而是抓住陵墓主人留给世人的精神遗产,并进行反思,堪称立意深远的力作。
⒊化美为媚
“化美为媚”是18世纪德国启蒙主义文学代表作家莱辛在《拉奥孔》中的重要观点,“化美为媚”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即是将平静的“美”变化为富有生命力的“媚”。笔者曾经参照这个原则写过一副《咏银杏》的对联:
不悔千秋立风露;
信知万里共婵娟。
上联抓住银杏千秋不死的特点,同时赋之以人的生命感悟。如果说这副对联有什么不足,还是结合银杏本身的特点不够突出。而咏物联的精品力作,应该如梁章钜所言“不能移易他处”,用黑格尔的话说,则应该是“这一个”。
2017年时,中央电视台主办了一期“机智过人”的节目,由机器人小薇与对联界的几位高手进行PK,看谁创作的对联更好。其中有一道题目是:以歌词“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与你躲过雨的屋檐”意境为主题,创作成联一副。
机器人小薇写的是:
回眸已是当年少;
归思何知此日同。
此联对仗、平仄都没有问题,但表达却不够准确,让人觉得有点“不知所云”。而对联高手贾雪梅写的是:
两情缱绻忆当时,最难忘携手春衫,雨中浅笑;
千种相思寄无处,更那堪伤心秋叶,檐下乱飞。
相比之下,贾女士这副当然要好得多。身为嘉宾的撒贝宁表示,当他读到“伤心秋叶,檐下乱飞”八个字时,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雪梅女士笔下,秋叶仿佛感染了人的情绪,这正是“化美为媚”。
⒋谑而不虐
对联中有一些含有诙谐戏谑的成分,但一定要加以选择和提炼,切不可庸俗和刻薄。
《诗经》中有一句:“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正可概括这一条原则。有一个例子可以印证,据说旧时有一位哑巴姑娘和一位男士结婚,有人赠送了一副贺婚联:
鸳鸯生小曾相识;
鹦鹉前头不敢言。
这副作品,上下联都是唐诗中的原句,对仗也不错。但是下联透露出新娘的生理缺陷,于写作者而言,可以说是巧,而对于新娘而言,却恐怕是“虐”了。这就有失诗教“温柔敦厚”之旨了。
笔者也写过一副带点幽默趣味的贺婚对联:
函数今宵奇变偶;
方程来岁解成双。
自己觉得不及前面那副集句联那么巧,但用这副对联向数学老师祝贺新婚,祝愿佳偶天成之后生一对双胞胎,虽含谐趣成分,却是遵循“谑而不虐”原则而写的。
三、对联中情味的表达
对联创作中表达情味有很多手段,这里列举几种较典型的修辞手法供大家参考。
⒈用典
典,就是典故。典故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恰当运用可以凝练含蓄地表达情味。例如有位联友有一副对联《题温泉》:
但求斯世暖;
无改在山清。
下联化用杜甫《佳人》中诗句的意思,将温泉拟人化,写出了雅人高致。笔者曾经写过一副《题贵州松桃县武装部凉亭》的对联,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联曰:
好借一亭观细柳;
何辞片石筑长城。
上联用汉代周亚夫将军的细柳营的典故,意在表现武装部的纪律严明,勇于担当。下联化用清代陈廷敬七绝《姜女祠》中的两句“谁筑长城万里长,至今片石对苍茫”,意在写出基层武装部人员的情怀:作为县级武装部,我们就像一片小石头,但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我们一样坚守岗位的小石头,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才得以建筑起来,千秋永固。
⒉集句
集句,集合前人文学作品中的成句组成对联的方式。清代对联大家薛时雨极有捷才,有一次,一位歌妓请薛先生题联,说自己名叫“花君”,薛时雨马上写了一副嵌名联:
花开堪折直须折;
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就是集句联,上联出自唐代杜秋娘的《金缕衣》,下联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这时,另一位歌妓也提出同样请求,说自己的名字是“花相”,薛时雨马上又写道:
花开堪折直须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下联也是出自李商隐,只是由《夜雨寄北》变成《无题》了。
⒊揶揄
揶揄手法,概括言之,即以玩笑、戏谑或曲折的方式表达某种特殊思想感情的艺术创作手法。据说明末清初时有一位抗清志士,名叫归庄。后来抗清失败,他隐居世外,穷困潦倒,过年时自题一联:
一枪戳出穷鬼去;
双钩搭进富神来。
如果看到一般人家门口挂着这样的春联,你也许会觉得这家主人是一个俗人,但一想想这主人家是一个铁骨铮铮的人物,也许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品味出更多的人生况味吧。其实,如果将此联理解为作者跟自己开玩笑,借此抒发内心的沉郁激愤之情,也许能更接近作者本意。归庄的另一副自题对联可为印证:
两口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
四邻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
总之,对联创作,和一切文学创作一样,其表现的核心,必然是人。而艺术地提炼、真切地表达出人间的情味,正是对联创作的魅力之所在。愿广大联友更深入地体察生活,拥抱人生,写出更多对联佳作,让世界增添更多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