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图书馆育人途径创新研究*
2021-04-11李明伟
李明伟,王 爱
(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江苏 连云港 222005)
“立德树人”是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是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战场,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核心点。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和文献信息中心,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在“传承经典文化,立德开智,移风易俗,树立高校读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任重大。高校图书馆如何基于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温馨舒适的阅览环境,对用户开展多元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以实现其德育功能,是值得每一位图书馆人思考的重要课题。
1 图书馆是高校文化育人的主阵地和桥头堡
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大学生是国家定向培养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是国家的生力军,担负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多种社会责任。高校作为人才汇聚之所,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1]。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基于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温馨舒适的阅览环境、多元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对高校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学生品德修养历程中的指路明灯
高校图书馆良好的阅读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品德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通过参加图书馆文化活动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实现人格的升华,促进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开拓思路,发现问题,获得知识的创新。可以说,图书馆资源是高校学生自身品德修养历程中的指路明灯。
1.2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学生陶冶情操、瞭望世界的窗口
阅读是瞭望世界的窗口,观察世界的明镜,是传送历史的纽带。大学生在图书馆里通过广泛阅读,丰富知识储备,开阔眼界,启迪思维。在开展阅读时,如同与高贵的灵魂展开对话,能够健全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与自我完善,在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3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力支撑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其创新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往往更强,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智慧。首先,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科前沿的研究领域、掌握专业科研最新进展,获得较高的研究效率,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其次,大学生来图书馆查阅所需文献资料,除了向专业馆员们进行咨询外,主要是自我探究式学习,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图书馆立德树人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 馆藏建设无法满足多元化的知识需求
“00 后”拥有个性需求思维、视野更为宽广、价值取向更为多元、民主参与意识更强。而订单采购、现场采购和零星采购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除零星采购部分考虑读者需求外,现场采购和订单采购主要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及科研发展需要而进行的采购,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面对教育对象的这种变化,图书馆单一的馆藏建设模式与“00 后”读者多元化的需求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2.2 馆舍环境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呈现新一轮的高潮,高雅、舒适、现代化的硬件条件上基本可以满足读者需求,但在调节与启迪大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需求、精神功能和文化审美价值等软件设施上,与“00 后”个性化的审美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应力求创造一种类似作画的“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的意境空间。
2.3 阅读活动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实践需求
作为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00 后”大学生自带网络基因、活跃而博学,阅读行为越来越偏向消遣和休闲,具有思想深度、经典严肃的作品越来越不受大学生的追捧和喜爱。高校图书馆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活动,创新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实“00后”大学生的阅读生活,帮助其阅读经典、陶冶品格情操、提升人文素养。
3 图书馆落实立德树人途径研究
3.1 进一步完善馆藏建设和导读服务
根据本馆借阅率统计,高校读者对马列哲学类图书兴趣普遍不大,在社科类文献中借阅率排名一直是倒数第一,但是对与之相关的人物传记类的图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当今大数据时代,“马列思想通俗化、领袖人物鲜活化、生活启示实用化”[2]更加符合“00 后”大学生的胃口。因此,文献资源建设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类图书的配置上就应该加大此类图书的比例,使得馆藏文献资源更具有实用性。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目前读者基本都是利用手机知晓国家大事,很少再阅览相关的报纸,对于此类阅读量较小甚至是无人问津的报刊进行适当的删减,进一步优化投入和产出效能。
3.2 进一步营造优雅舒适的馆舍环境布局
图书馆的建筑及内部,需设计能够提升人文艺术修养、激发创意的特别空间,体现出图书馆个性化、舒适化、智能化兼具艺术美感的文化内涵,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优雅舒适的馆舍布局一定程度上反映图书馆的整体精神风貌和外在形象,尤其视觉形象是其最为重要的体现,能进一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启迪读者的智慧与灵感,在馆里通过富有文化内涵的视觉符号,如馆徽、楼层空间、服务项目及服务理念标识等,既有利于夯实图书馆无形资产,也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内涵。
(1)营造优雅舒适的景观环境。舒适美观的桌椅搭配、赏心悦目的绿植、积极向上的雕塑等为读者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及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促进文明习惯和高尚行为的形成,进一步发挥立德树人作用。
(2)营造人人遵守的制度环境。图书馆规章制度能够促进图书馆文化的形成,可以坚守大学生做人的标准和道德底线,规范大学生的在馆行为,进而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既要有一定的束缚力,又要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遵守。
(3)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在大厅、走廊设置不同主题的文化墙,张贴具有文化气息的标语、名人书画、名言警句以及名家的画像等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熏陶读者的心灵。在我国历史悠久的高校里,也可以用校歌、校训、知名校友的励志名言来装点图书馆,于润物无声之中教育熏陶学生,逐渐培养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提高道德修养,使得图书馆在“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氛围中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3.3 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履行职责、服务读者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也是图书馆实现立德树人主要着力点,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是“00后”,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自身的主观感受,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愿接受传统的束缚。高校图书馆应丰富阅读推广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以进一步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1)导读是高校图书馆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主要围绕“为书找人”“为人找书”而展开。导读内容的选取,可以根据学生的群体特征决定,对于没有个人专业规划的大一新生们,可以优先向他们推荐文学艺术类书籍,向大二、大三的中高年级的学生推荐专业相关的书籍,而大四学生因为面临着毕业和找工作,更侧重实用性书籍的阅读信息。在导读形式方面可以采取新书推荐、宣传海报、专题推荐、读书讨论等形式。同时,导读媒介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利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数字图书馆APP、QQ 群或微信群等途径,每天进行导读内容的分享和推送[3]。
(2)立足经典,结合史实,培育铸造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例如图书馆可以以建党100 周年为契机,与团委和学生社团联合,着力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活动。如举办“百年党建畅销书展”“百年党建图片展览”“百年党建老照片展览”“百年党建电影展”“百年党建主题演讲比赛”等,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4]。
(3)注重红色文化和红色经典的阅读推广。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多种价值观的影响,最需要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阅读红色经典著作是提升大学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高校图书馆应通过举办经典阅读专题讲座、沙龙、论坛、诵读名家经典等多样性的交流活动,多角度展现经典的魅力,实现立体化的阅读,进一步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5]。
高校图书馆作为思想文化传承阵地之一,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人文魅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与提升。高校图书馆需要与全校多方配合、多部门协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成为高校育人的灵魂工程,不断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质的提升,使他们真正成为新时代讲政治、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