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以滁州市为例
2021-04-11何婷婷罗文雯
何婷婷,罗文雯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由政府负责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通过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实现大病统筹,互济共助。新农合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理性制度安排,顺应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形势,从制度上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是农民医疗保障的依托,减轻农民看病负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农合实施以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三农”问题,完善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滁州市辖四县、两市、两区,人口总数439.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5.4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8.5%。2004年以来,滁州市积极开展新农合工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劳力,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障,有效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由于牵扯范围较广,操作难度系数极大,且归根到底新农合的运行情况与农民对制度的满意度密切相关。因此农民角度应该是衡量新农合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滁州市新农合制度实施状况为基础,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从参合农民视角出发,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对新农合满意度影响因素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看法和态度,为相关政策优化提出建议。
一 滁州市新农合参合农户满意度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分别来源于对滁州市定远、天长、来安和凤阳等四个县区的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每县随机抽取两个村,每村随机发放40份问卷,共计320份,回收问卷305份,回收率为95.3%,有效问卷302份,问卷有效率为99%,数据能够用于统计分析。
(二)人口基本信息
如表1所示,调查数据中,参合农民男女比例基本均衡,主要集中在36~60岁的中老年人群,文化程度偏低,职业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3000元及以下较多。
表1 人口基本信息
(三)农民对新农合满意度评价
问卷调查利用了liker五级量表方法。其中满意程度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分值依次为1分、2分、3分、4分、5分。满意度越高,分值越高;满意度越低,分值越低。
1.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评价。如表2所示,农民对新农合报销范围和减轻医疗负担程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缴费金额、宣传力度和报销程序的满意度较低,总体上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政策持比较满意的态度,说明新农合政策已经基本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同。
表2 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满意度
2.农民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如表3所示,农民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服务态度和看病便利程度比较满意,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设备和水平不太满意,总体上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偏低。
表3 农民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
(四)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1.变量确定。以农民对新农合整体满意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缴费金额、报销比例、报销范围、报销程序、管理部门宣传力度、减轻医疗负担程度11个变量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
2.结果。本研究先利用多元线性回归进入法,发现性别(0.862)、年龄(0.096)、职业(0.063)、家庭人均月收入(0.476)、报销范围(0.053)、报销程序(0.904)这6个变量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将这些不显著的自变量剔除。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根据文化程度、缴费金额、报销比例、管理部门宣传力度、减轻医疗负担程度预测新农合整体满意度。通过绘制部分回归散点图和学生化残差与预测值的散点图,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688,P<0.001,调整R²=0.639,拟合优度很高,整体效果的F检验通过,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新农合整体满意度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3.分析。减轻医疗负担程度(X1)p<0.001,t=12.94,报销比例(X2)p<0.001,t=6.077,管理部门宣传力度(X3)p<0.001,t=6.101,农民自身文化程度(X4)p<0.001,t=3.303,与新农合整体满意度呈正相关。这意味着减轻参合农民医疗负担程度,提高报销比例,加强管理部门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养,能够提高农民新农合整体的满意度。缴费金额(X5)p<0.001,t=-2.522与新农合整体满意度呈负相关。说明降低缴费金额才能提高农民对新农合整体的满意度。根据调查与数据分析,滁州市新农合政策实施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政策宣传不到位,新农合基金筹资渠道少使用效率低,报销程序复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差。
二 滁州市新农合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参合农民角度出发)
(一)对新农合政策理解不到位
一方面市政府宣传不到位。乡镇政府缺乏对下设农村宣传的重视,宣传缺少资金的支持。大部分宣传是靠村干部上门介绍或者是分发宣传单,没有对新农合实施细节进行深入宣传,没有专业人士讲解,也没有关于新农合政策方面的学习活动。二是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龄主要在36~60岁,农民受教育水平和获知能力具有一定地局限性。而政府缺少实地调查,不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宣传没有针对性,导致一些农民对政策产生误解。如一些青壮年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较好没有必要参加新农合,一些农民由于不懂报销的范围和程序,而错过了报销时间,认为新农合没有惠民之处。
(二)缴费金额高,家庭负担重
滁州市2019参保年度,所有参保人员(包括在校大、中、小学生)个人缴费统一为220元。根据以往趋势,新农合缴费金额在持续增长,从最初的10元/人,到现在的220元/人,翻了22倍,而大部分农民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3000元,对于人口较多的家庭,缴费金额对其负担过大。而新农合主要是大病报销,小病基本无用,对于那些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新农合起到的作用较低,导致其对新农合政策的满意度较低。
(三)异地报销比例少,报销程序复杂
安徽省是外出务工大省,滁州市外出务工人数位居安徽省前列,所以需要异地结算办理新农合人数众多。根据滁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在市外医疗机构就诊报销比例比市内医疗机构下降十个百分点,未经转诊到市外,还要再降五个百分点。这导致了异地就医人员报销比例减少,看病负担依然重。参合农民在报销时,要提交定点医疗机构的收据原件,留院观察证明,社会保障卡等十几样文件,报销文件多且杂,农民不好收集又容易丢失,且新农合采取的是事后报销,需要农民自己先支付现金,对于家庭困难的农民看病依旧难。
(四)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任度低
滁州市医疗设施城乡差距大。用在城市的医疗费用占比70%,且城市医疗机构密集。用在乡村医疗费用仅占30%,有些落后的村庄甚至连最简单的卫生站都没有。加上有村医为了获利乱开药方诱导健康村民浪费基金,导致农民不相信基层医疗机构,宁愿花大价钱去级别更高的医院。
四 新农合制度优化建议
(一)加强管理部门宣传力度
滁州市政府在追求“高参合率”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参合农民的“青睐度”,提高做好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宣传,多进行实地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村民的需求。完善村级宣传方式,要善于利用村广播、公告栏、图文结合的宣传手册等直观地形式,向村民展示新农合政策,坚持有效宣传,致力于让参合农民了解新农合报销比例范围和程序,树立大病保险和互助共济的意识。拓展宣传渠道,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如知识大赛等,加深农民对政策的了解。
(二)扩大筹资渠道,加强基金建设
第一,新农合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再保险”等形式与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合作,医疗费用由新农合医疗基金和商业性健康保险机构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同时吸收商业保险机构在精算、风险管理、基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合作共赢,拓展多方筹措资金的新渠道;第二,在新农合医疗筹资的过程中要加强新农合宣传队伍的培训,积极召开参合筹资动员大会,增强农民对政府的信任,提高农民参合热情,变被动型集资为主动型筹资;第三,新农合基金应严格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逐步增强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信息沟通效率,加强比对参合人员信息,防止出现地方虚报参合人数套取上级补助资金的行为,保证基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报销程序
加强定点医院间的信息对接,加快建立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报销信息平台,利用云端大数据技术提高新农合电子资料的使用率,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一卡通”制度,完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真正做到农民报销只需一张卡,简化报销程序,方便村民的就医和报销。同时强化提高新农合管理经办人员的岗位职责,权责明确,奖罚分明,提高办事效率。
(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第一,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环境,增加就医改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第二,依据当地的人口密度、交通便利程度以及医疗需求等因素,结合并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资源,确保每个乡镇均有政府筹办的基层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