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2021-04-11李娜
李娜
玉溪市急救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
院前急救作为当今各大医院急诊科的外延,这一工作深刻肩负着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的职责,其属于急诊医疗服务中的前言,是患者未到达医院时进行的现场救治以及途中监护的医疗服务。随着当今国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使得护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度关注人性化的工作。舒适护理属于一种整体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该种工作模式主要是通过环境、心理、身体等多角度出发护理,从而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精神高度紧张、降低患者疾病疼痛,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和保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相关学者指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中能够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且促进患者病情康复[1-2]。基于此,该文对该急救中心在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拨打急救电话的100 例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分别运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分组研究法对该急救中心拨打急救电话的100 例患者进行研究,每组50 例。 对比组患者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该组共有男27 例、女23 例;年龄14~76 岁,平均(46.58±1.33)岁;其中,外伤患者11 例、儿科疾病患儿6 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3 例、中毒患者10 例。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基础上行舒适护理,该组共有男24 例、女26 例;年龄15~77 岁,平均(47.39±1.42)岁;其中,外伤患者13 例,儿科疾病患儿8 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 例、中毒患者11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所有患者及家属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该次实验已经通过该中心伦理委员会认可。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基础上行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1.2.1 出诊前舒适护理 ①救护车单元配置。 急救中心需要在救护车配备便携式氧气设备以及多功能心电监护除颤仪和气管导管等, 备齐必备急救用品、药物等。 当进行班组交接仪器设备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确保设备保持备用状态。
②快速反应。当调度员接到120 呼叫后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患者详细地址、患者例数以及主要联络电话等,而后迅速通知急救小组出诊。 同时要求救护车在3 min 之内出动。
③救护车内需配备无线电话, 同时出诊医护人员、驾驶员配备对讲机。 当救护车出动后就需马上与患者联系,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同时还需要指导现场人员进行简单急救措施。 例如:帮助患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1.2.2 现场救治的舒适护理 ①患者体位放置。 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在不影响急救的基础上帮助患者行舒适的体位护理,从而促进患者机体放松,保持其呼吸道畅通,同时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
②急救舒适护理。当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需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同时迅速做出护理判断,从而采取果断的抢救护理措施。 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耐心解释操作目的和治疗配合方法,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内心焦虑和恐惧情绪,帮助患者内心保持最佳状态。
③心理舒适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变化的重视程度。 因此,护理人员需保持良好的应急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还需具备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从而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强化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情绪疏导,提升患者抢救配合度。
1.2.3 转运途中的舒适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转运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患者平稳,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临床症状以及呼吸道是否通畅等。同时, 在对患者进行转运过程中需做好患者保暖工作,且预防患者出现移位等现象,运送至医院后立即与急诊科医生交接,进行后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 主要从SAS 以及SDS 评分两方面着手,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情况越差;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主要从精神状态、生理机能、生理功能以及活力4 个方面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总护理满意度=(总满意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分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分]
组别SAS护理前 护理后SDS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50)对比组(n=50)t 值P 值46.58±3.19 45.94±3.23 0.997 0.321 34.67±3.37 39.52±3.51 7.048<0.001 48.94±2.96 48.87±3.61 0.106 0.916 36.55±4.03 45.11±3.68 11.091<0.001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最终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比组患者最终护理满意度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3 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精神状态 生理机能 生理功能 活力研究组(n=50)对比组(n=50)t 值P 值66.98±3.24 60.21±2.56 11.593<0.001 69.69±1.65 61.53±2.03 22.057<0.001 68.61±1.52 60.87±1.65 24.396<0.001 70.38±1.45 63.69±1.83 20.261<0.001
3 讨论
院前急救主要是在医院以外对急症或危重症患者实施的急救措施,广义的院前急救主要是指患者发病后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进行相应的紧急救治;狭义的院前急救主要是指通过通信器材以及医疗基本要素所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前进行的现场急救以及途中监护等[3-4]。
院前急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具有较高的随机性。 患者或呼救人员随时呼救,但是大部分呼救人员无法准确描述患者实际情况。同时加之病种有着多样化的特点, 重大事故或灾害更有着不可预测性。 因此,在进行院前急救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急救技术以及语言沟通技巧。
②一旦发生呼救就会立即出动。当急救工作人员进入到现场后就需要立即抢救和运送, 做到先抢后救,以此充分体现出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性。因此,急救中需要医护人员做到具有沉着、冷静,同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5-6]。
③流动性强。 当今,院前急救工作中服务范围较广,其覆盖发达的交通线路以及旅游区,急救地点包括居民点、学校以及附近工厂等,同时还可能会出现跨区、跨县以及对自然灾害的增援等。
④病种复杂多样。需接受急救的患者疾病涉及范围包括临床的各个学科,要求医护人员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做出疾病病种判断,同时还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紧急处理。 因此,院前急救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充分掌握常见急症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7]。
舒适护理是当今临床中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该种护理模式的工作目标就是最大程度提升患者护理舒适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在舒适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从生理舒适、心理舒适以及社会舒适和灵性舒适4 个维度着手。 其中,生理舒适就是指患者身体感觉,包括外界温湿度以及光线等因素带来的舒适感;心理舒适就是指满足患者的安全感和被尊重感等;社会舒适主要包括患者职业、 社会阶层等带来的舒适;灵性舒适就是指追求和信仰等带来的舒适[8-9]。
通过该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患者最终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比组患者最终护理满意度84.00%(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比组(P<0.05)。 这与杨帆等[10](2017)对150 例患者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好于参考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67%高于参考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6.67%、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优于参考组的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中的运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护理后不良情绪有效缓解,临床各项指标良好, 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这对于促进当今医患关系来说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