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分析
2021-04-11冯忠华
冯忠华
梁山县人民医院消化血液科,山东梁山 272600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在临床上也被称为再生不良性贫血,主要指的是患者的骨髓不能够产生新的细胞或者产生细胞量量不足,从而导致患者的血液细胞无法得到有效补充[1]。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后的白血球、红血球和血小板等血液细胞数量减少,极大地威胁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现阶段,临床上尚没有明确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有研究表明免疫功能缺陷和造血干细胞缺陷等会引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3]。静脉丙种球蛋白可以产生复杂的免疫网络,并且形成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对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起到刺激作用,因此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具有较好的效果[4]。 对此,该文特选择该院2017 年7 月—2019年4 月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2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研究了高剂量和低剂量病种球蛋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与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计62 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31 例。在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条件下,笔者顺利开展了该次研究。 纳入标准: ①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且经过骨髓涂片、外周血象及活检等检查方式确诊的患者;②对该次研究知晓同意,且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具有相关药物禁忌证的患者;②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具有较差的依从性的患者;③合并严重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高剂量组中有14 例女,17 例男; 在年龄方面最大值为59 岁,最小值为17 岁,平均年龄为(32.3±8.2)岁。 低剂量组中有15 例女,16 例男; 在年龄方面最大值为62 岁,最小值为18 岁,平均年龄为(32.5±7.8)岁。 在上述基本资料方面,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备了开展统计学比较的基础和条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免疫抑制疗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 采用兔源抗胸腺球蛋白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注, 使用剂量为3.75 mg/(kg·d), 或者采用兔源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注,使用剂量为5 mg/(kg·d),每次治疗均持续8 h,共计进行为期5 d的治疗。在正式进行ATG 输注治疗之前,针对两组患者进行H1 受体阻滞剂抗过敏治疗,具体为口服甲基泼尼松龙,服用剂量为30 mg/(m2·d),进行为期14 d的治疗后开始不断地减少剂量, 然后在30 d 后停止用药。同时口服环孢素A,服用剂量为5 mg/(kg·d),以患者具体的血药浓度为依据对其服用剂量进行调整,确保患者的环孢素A 血谷浓度控制在100~200 μg/L的范围内,共计对患者进行为期12 个月的治疗,每隔3 个月减少10%的服用剂量[5]。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剂量病种球蛋白治疗高剂量组,具体治疗方法为静脉滴注,使用剂量为200~400 mg/kg,每4 周进行1 次治疗,共计进行6 次治疗。
采用低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低剂量组,具体治疗方法为静脉滴注,使用剂量为1 g/kg,持续2 d,每4 周进行1 次治疗,共计进行6 次治疗[6-7]。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治疗进行检测,并以此为依据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标准如下:①完全缓解:患者经过治疗后不需要再进行血制品输注,其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 及以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1.5×109/L 及以上,血红蛋白在100 g/L 及以上, 并且具有持续稳定超过4 周的血常规水平;②部分缓解: 患者经过治疗后不需要再进行血制品输注,其血小板计数在20×109/L 及以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0.5×109/L 及以上,血红蛋白在80 g/L 及以上,并且具有持续稳定超过4 周的血常规水平; ③无缓解:患者在治疗后仍然需要再进行血制品输注,而且各项血常规治疗均未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水平。其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缓解。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主要包括高血压、肾功能损害和牙龈增生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缓解率
低剂量组达到了67.7%的总缓解率,高剂量组达到了93.5%的总缓解率。 在总缓解率方面,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缓解率对比
2.2 不良反应
低剂量组共计达到了12.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剂量组共计达到了9.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高剂量组略低于低剂量组,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具有反复感染、 出血、进行性贫血和全血细胞减少等各种临床症状和表现,该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具有很大关系,接触化学药物、感染病毒和长期辐射等都会引起造血干细胞缺陷[8-9]。青壮年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群体,患者在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很容易引起死亡。
在该次研究中,采用高剂量病种球蛋白治疗高剂量组, 采用低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低剂量组,结果显示,低剂量组达到了67.7%的总缓解率,高剂量组达到了93.5%的总缓解率。 在总缓解率方面,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何鹏[10]的文献报道:观察组缓解率(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的63.64%(P<0.05), 基本一致。 该结果表明,在针对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免疫抑制疗法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高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患者实施辅助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其主要的获取途径是在兔体中注入人T 细胞和胸腺细胞,对兔体产生刺激作用,使其形成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然后再对兔血浆进行提纯而成。 该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的T 细胞的抑制作用,使患者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情况得以逆转,加快释放造血因子,从而提高患者的造血功能[11]。 作为一种免疫抑制类药物,环孢素可以提高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其免疫抑制作用非常明显,能够使患者的淋巴细胞的反应与增生得到有效抑制,其具有很强的药效,而且安全性很高。 丙种球蛋白当中具有人体需要的一系列抗体,能够有效的提高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抵抗病毒的能力, 强化其机体免疫力,防止患者在治疗中的出现各种感染;还能够有效预防肝炎,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12]。 免疫抑制疗法联合高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对其血常规指标进行有效调节,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在该次研究中, 低剂量组共计达到了12.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剂量组共计达到了9.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高剂量组略低于低剂量组,但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与高剂量丙种球蛋白的不良反应均比较少,证实了上述的观点。
综上所述,针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施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效果确切,而且不良反应较低,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