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 型肉毒毒素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2021-04-11陈成芳施俊峰宗惠花汤武装赵彦平

系统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肉毒偏头痛毒素

陈成芳,施俊峰,宗惠花,汤武装,赵彦平

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宜兴 214200

慢性偏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病症,指的就是头痛发作时间每月超过15 d,且病程超过3 个月的头痛病症[1]。A 型肉毒毒素作为一种神经毒素,可对神经肌肉按点、运动神经末梢予以直接作用,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阻断乙酰胆碱大量释放,以此减小肌张力。目前,在慢性偏头痛治疗中,A 型肉毒毒素应用十分普遍,且效果显著。 为此,该文现将50 例2019 年1 月—2020 年2 月在该院治疗的慢性偏头痛患者选为观察对象, 进一步探讨A 型肉毒毒素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接受治疗的50 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选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自愿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颅内器质性病变;存在精神疾病与意识障碍;伴有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过敏体质;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 对照组25 例患者中,男性11 例,女性14 例;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68 岁,平均年龄为(45.01±4.67)岁;最短病程为11 个月, 最长病程为18 年, 平均病程为(9.86±1.08)年。研究组25 例患者中,男性10 例,女性15 例;最小年龄为23 岁,最大年龄为67 岁,平均年龄为(45.34±4.72)岁;最短病程为10 个月,最长病程为17 年,平均病程为(9.90±1.13)年。 在性别、年龄等数据资料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所选病例均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龙(国药准字H31021289)与2%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14024045)治疗,注射剂量分别为75 mg、3 mL, 注射部位包括皱眉肌、 降眉肌、枕肌、颞肌、额肌、斜方肌、椎旁肌等。 研究组予以A 型肉毒毒素(国药准字S10970037)治疗,注射部位与对照组相同,疼痛部位增强注射,总剂量100~200 U。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疼痛发作时间予以统计比较。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患者疼痛症状消失,评定为显效;患者疼痛评分降低超过50%,判定为有效;患者疼痛评分降低不足50%,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就是显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 疼痛程度判定标准[3]: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分值在0~10 分之间,评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轻。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中录入该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在临床总有效率上, 研究组患者的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各阶段疼痛程度

在疼痛程度上,研究组治疗1、3 个月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治疗1 个月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阶段疼痛程度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各阶段疼痛程度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3 个月后研究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5.41±1.12 5.46±1.20 0.840>0.05(3.25±1.01)a(3.98±1.02)a 4.250<0.05(3.01±1.10)a 5.25±1.31 8.610<0.05

2.3 各阶段疼痛发作时间

在疼痛发作时间上,两组治疗1 个月后均较治疗前缩短,且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3 个月后较治疗前缩短,同时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阶段疼痛发作时间对比[(±s),d]

表3 两组患者各阶段疼痛发作时间对比[(±s),d]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3 个月后研究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20.15±3.56 20.34±3.48 0.760>0.05(13.57±2.98)a(18.54±3.02)a 5.460<0.05(12.75±2.37)a 19.67±2.84 7.240<0.05

3 讨论

经临床调查可知,慢性偏头痛多是由发作性头痛转变而来,相关因素有药物过度使用、应激事件、头痛频率、肥胖等[4]。现今,在慢性偏头痛治疗中,β 受体阻断剂、抗焦虑抑郁剂、抗癫痫药物等应用十分普遍,但因为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或者用药不良反应较多,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慢性偏头痛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病变,病因与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可三叉神经血管学说[5]。 近些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肉毒毒素在头痛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晰, 但普遍认为其能够致使肌肉局部 “瘫痪”,以此达到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有关学者研究发现[6],肉毒毒素的止痛效果还可能与阻断神经递质、阻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分泌相关。 现今,A 型肉毒毒素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抑制神经递质释放:在含P 物质、乙酰胆碱的囊泡上均发现了SNARE 蛋白,而A 型肉毒毒素可通过对SNARE 蛋白的分割,抑制囊泡中疼痛介质的释放,以此缓解疼痛。 如果P 物质异常释放,就会引起血浆蛋白渗出、血管扩张等神经源性炎症,从而导致偏头痛[7]。所以,可采用A 型肉毒毒素抑制P 物质释放,以此改善偏头痛症状。②调节受体:经临床研究发现,TRP 受体家族多种亚型与偏头痛的发生密切相关。而通过注射A 型肉毒毒素后,能够有效调节相关受体,以此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③调节细胞因子:有关文献报道[8]显示,当患上偏头痛后,检测IL-6、IL-8、IL-1β 水平显著升高,而通过注射A 型肉毒毒素后,能够有效降低IL-6、IL-8 水平,以此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除此之外,有关学者研究发现[9],相较于注射生理盐水,注射A 型肉毒毒素后IL-1β 水平降低更加明显, 由此可知,A 型肉毒毒素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达到镇痛效果。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临床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患者(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00%)(P<0.05); 研究组 治疗1、3 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3.25±1.01)分、(3.01±1.10)分优于对照组的(3.98±1.02)分、(5.25±1.31)分(P<0.05);研究组治疗1、3 个月疼痛天数分别为(13.57±2.98)、(12.75±2.37)d,优于对照组(18.54±3.02)、(19.67±2.84)d(P<0.05)。此结果与崔丽颖等人[10]的研究结果十分相似,数据如下: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 实验组治疗30、90 d 疼痛评分分别为 (3.6±1.5)分、(3.1±1.4)分,对照组数据分别为(3.8±1.3)分、(5.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30、90 d 疼痛天数分别为(14.1±7.8)、(13.0±6.5)d,对照组数据分别为(19.1±6.2)、(21.2±5.6)d(P<0.05)。由此说明, 慢性偏头痛患者应用A 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疼痛发作时间,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A 型肉毒毒素治疗慢性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十分确切,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还可以缩短患者疼痛发作时间。

猜你喜欢

肉毒偏头痛毒素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许多艳丽的蘑菇会有毒?
有关肉毒毒素的疑问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肉毒杆菌有多毒?
偏头痛吃紫菜干
B型肉毒毒素(myobloc)除皱临床疗效初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