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级滨水公园设计思路探讨
2021-04-10刘加文
刘 加 文
(湘潭市建筑设计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当今社会,人们对社区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促成了社区公园的出现。而现有社区点状分散绿地环境又已经很难满足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大自然的迫切需求,迫切的需要改善与提升。只有通过构建新型的、具有特色的社区公园,才能弥补这一空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与此同时,城市滨湖景观作为城市中最敏感的区域,最具活力的地带之一,以及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城市社区级滨水公园设计现状
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社区级公园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加,社区级滨水公园也越来越多的涌现。然而,在其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认知上的不足,导致常出现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对城市环境和景观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1.1 水质治理的不合理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早期阶段对于城市的污水并未做合理的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到河道湖泊等水系中,造成了水系水质的污染。同时,也不利于城市市容面貌和环境,并对滨水景观设计带来了困难。
水质的良好是滨水景观的基础,是首先需要保证的基本条件。因此,水质治理的问题是相当重要的。
1.2 景观设计缺乏特色
每座城市,每个地区,甚至在城市的不同片区内,都具有自身特殊的历史文化特色,这些都可以加以提取凝练,形成区域内独一无二的景观特点。而目前我国的城市滨水景观中,有许多却并未对景观的特色性加以考虑,导致城市滨水景观的千篇一律。尤其是社区级公园内,往往主要考虑功能,以简单的活动空间为主,而忽略了景观特色的营造。
1.3 驳岸设计的不合理
在许多城市滨水空间中,出于防洪的考虑,所采用的驳岸形式较为生硬。有的与水面高差很大,由挡墙联系;有的虽高差较小,但坡度较陡,形式以硬质为主,不够自然。这不仅在视觉上导致景观单一,同时也使人的活动与水相分离,并且也不利于滨水生态系统的保持。
2 城市社区级滨水公园设计思路
2.1 设计原则
城市社区级滨水公园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在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减少人工对场地环境的破坏,尤其需要着重考虑设计对水系的水质、生物系统等的影响。在设计之前应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等基础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调研。
其次,设计应结合城市水系的基本功能,确保能为城市提供防洪蓄洪的场所,对城市水生态起到调节作用,并同时保证滨水环境的安全性。
另外,作为为社区服务的公园体系,设计中应充分结合社区不同年龄、群体的居民的使用需求,提供丰富而体验感十足的景观功能。
最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展示当地的文化、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特色。尤其是社区级公园规模较小的情况下,需要着眼于场地所在的小区域,并深度挖掘,再进行景观特色的着重打造。
因此,城市社区级滨水公园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即:生态性、功能性、丰富性和特色性。
2.2 空间规划
在城市社区级滨水公园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的用途和需求对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使设计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滨水空间的同时,兼具实用和丰富的功能。
同时,空间的规划应结合现有的自然条件,使水面和陆地区域自然的衔接,并增加人的亲水性。
另外,在高差的处理上,可以利用地形的逐级堆叠来增加层次感,并利用好植物的修饰作用,软化地形落差的视觉感受。在处理空间断面时需要特别注意水面的高度、涨落水位以及与城市道路的高差衔接等因素。
2.3 交通组织
城市社区级滨水公园的交通组织目标在于形成一套使用便利、亲水怡人、生态自然的路网系统,应从线型、宽度、材料等方面进行设计。
道路的线型应结合场地地形、空间功能等进行设计,并宜以曲线型为主,以塑造视线变化,获得更好的滨水观景体验。
道路的宽度分级应考虑按照实际的人流量需求进行设置,可考虑比城市综合性公园道路等级有所降低。除公园主路可适当设置得较宽外,应更多的考虑利用1.5 m~2 m宽的步行道塑造亲近怡人的游览体验。同时也可设置少量较窄的小路形成幽静的步道,丰富公园的游路层次。
材料的选择上则应注意防滑、防眩光等人性化设计。色彩的选择上以柔和灰色系的铺装材料为主,并通过色彩的变化进行道路等级的提示。同时,可考虑结合海绵城市理论选择透水性材料,完善公园整体的海绵生态系统。
2.4 植物设计
城市社区级滨水公园的植物材料首先应选择抗性强、可粗放管理的乡土树种为主,避免有毒、带刺、飞絮、落果严重的品种污染水体和对人的活动造成不便。
其次,应采用多样化的配置形式,选用乡土树种,结合植物的习性设计植物景观,并着重考虑其对水湿的耐受程度。
最后,注重植物搭配的视觉效果,从高低层次、色彩等方面协调其层次、品种关系。尤其注重滨水岸线的视觉打造。
2.5 特色营造
城市社区级滨水公园的设计应具有自身独特的特色,与周边的其他城市公园的功能、景观形成差异化。
可以从周边社区的性质出发,挖掘独特的功能需求,以创新化的思维设计体验空间,形成特色。比如根据特殊的功能需求设计活动设施、儿童空间等。
另外,也可以从公园所处地域地名、原有的自然资源等方面出发,来进行公园整体特色的营造。比如依据传统地名设计展示空间、文化空间等。
3 城市社区级滨水公园设计实践
3.1 项目概况
荪湖公园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岳塘经开区内,设计范围北接荷塘支路十七、西靠商城路,东南方临沃土路,红线面积为81 515.26 m2。场地内部地势平坦低洼,除现状荪湖塘外,多为农田菜地,并有少量低矮民房,场地周边用地为居住区、小学与物流办公区,且竖向高于设计范围,最高处高差达5 m左右(见图1)。
3.2 设计难点及解决措施
荪湖公园景观设计要求我们不仅要兼顾其社区公园的定位与滨湖景观的特性,更要充分挖掘项目的独到特点,形成一张精美而有特色的城市明信片。而场地本身的条件又具有很多限制,如陆地面积较小、高差大、渠道水质恶劣等等,这使得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这种种的难点产生了诸多的思考。
3.2.1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社区公园的定位需求
荪湖公园本质上是社区公园,是岳塘经开区内现代物流园片区的中心公园,服务于整个片区的居民,这要求公园内应该具备足够整个片区居民使用的活动空间及设施。而公园本身的陆地面积又较小,这就要求设计中应该通过有效的措施,节约活动空间的占地面积。公园设计中将广场空间与健身休闲相结合,产生复合的空间功能。同时,设计还利用高差设计覆土建筑和错层景观,丰富使用体验和空间。
3.2.2解决场地与周边道路之间较大的高差问题
场地原本现状的内岸线与周边道路高差最高处达到7 m,驳岸坡度十分大,景观效果不佳。设计中通过以下办法解决高差问题,增加场地的利用率:1)高差较小而岸线狭窄处适当向湖面填土,增加坡长,留出活动空间,形成缓坡入水的自然驳岸。2)高差较大处临水岸顺势修建覆土建筑,形成商业空间。3)部分区域利用高差形成分级草阶,提供游人休憩的空间。
3.2.3解决湖体及渠道净水问题
整个荪湖水系中渠道及湖体的水质均不佳,对滨水景观的建设影响较大。设计通过对其岸线进行整理,设置跌水增加水体爆氧,栽种水生植物,以及清淤等水利措施,形成自然清澈的景观。
3.3 设计特点
首先,从场地滨水的特点出发,在包含形态、色彩、质感等方面的整个景观设计中,贯穿水的元素和特质,体现滨水的特点。
其次,由公园名称中的“荪”字为发散点,结合对公园建设的美好愿景,提出“鱼游春水,兰芷汀洲”的设计主题,细致的构筑符合主题的景观细节。
最后,在植物设计上着重呼应“荪”的主题特征,以季节性特色品种形成大面积植物景观,增添公园的吸引力和城市展示功能。
4 结语
目前,我国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研究较多,探讨的方向也比较宏观,但较少有针对社区级滨水公园设计的研究。同时,现存的社区级滨水公园实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设计者进行反思和探讨。
荪湖公园的建设在公园特色定位;满足周边人群需求;解决场地问题;构建生态水系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的探索和创新。公园建成之后更是成为了片区内特点明确,受到居民喜爱的一处社区级滨水公园。其建设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也值得设计者进行提炼和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期待更多针对社区级滨水公园设计研究的涌现,以及更多新设计手法和模式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