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运动试验导引式运动处方管理在COPD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10张琴潘璐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肺处方运动

张琴 潘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属慢性迁延不愈型病种[1],易因长期存在的血氧含量不足、心肺功能差而致多种并发症出现[2],肺康复作为COPD 者最具见效度的非药物治疗技术已被纳入标准治疗方案之中[3]。运动训练具备提高机体肌肉功能与运动耐力的功效[4,5]。常规的传统式心肺康复未对患者行生理状况个体化评估,导致运动训练方案偏离,效果不佳[6]。本次研究观察心肺运动试验导引式运动处方管理在COPD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7 至2020 年6月期间台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COPD 老年患者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66~73岁,平均年龄(69.61±3.26)岁;均获COPD 确诊,并剔除明显支气管扩张、活动期肺结核、肺部恶性肿瘤、限制性肺通气障碍、认知沟通精神障碍者;肾肝等实质性脏器受损者;对运动处方存在禁忌证者;存在认知沟通精神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9.65±3.19)岁,平均病程(5.80±1.03)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9.57±3.32)岁,平均病程(5.71±1.09)年。两组COPD 老年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处方干预。由责任护士向COPD 老年患者做疾病发生发展预后转归知识传授,指导其借助于缩唇式腹式呼吸开展呼吸训练活动,同时行放松训练,每次训练时长为10 min,运动方案据患者自身意愿开展,护理人员不做指导与干涉。

研究组给予心肺运动试验导引式运动处方管理,即于常规运动处方护理基础之上,以患者心肺运动试验所获评估结果为据,拟定与督导实施个体式运动训练方案:①心肺运动试验:于入院后病情稳定时实施试验,试验工具为MasterScreen 肺功能机,试验程序遵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所定标准执行,患者在医师监护下,功能自行车上取端坐位,行症状限制下的最大化渐增式运动负荷试验,起始速率为60 r/min,先行3min的无负荷式热身运动,然后以性别年龄等为依据选取适宜的递增功率,要求受试者于6~10 min 内达自身症状限制性的极限运动状态,以受试者呼吸极度困难感出现/下肢极度疲劳感出现/运动时血氧饱和度<85%作为终止运动标准,然后即刻测量受试者动脉血氧分压。②心肺运动试验导引式运动处方的拟定实施:以患者气道阻塞程度拟定运动处方。对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在预计值所占百分比≥70%的患者,其运动处方为正常斜坡递增运动试验,责任护士将热身功率值设置为25 W,起始功率值设置为50 W,递增功率值设置为25 W,恢复功率值设置为25 W,让患者以上述功率方案为运动处方开展锻炼活动;试验结果显示FEV1 在预计值所占百分比<70%的患者,其运动处方为临床斜坡递增运动试验,增幅值视患者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每分钟递增值控制于5~25 W 范畴患者骑车时每间隔20 s 即行每分耗氧量与呼吸困难指数检测。③运动处方管理:住院期(一般为7~10 d)由责任护士负责督导运动处方的落实,出院后责任护士通过微信互动方式继续督导患者进行运动处方实施情况。住院期与院外期合计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2个月时的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公斤体重摄氧量、梅脱(跑步能量消耗值)、无氧阈值、最大运动功率值、FEV1、FEV1/FVC与FEV1/pre。②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与干预2个月时的6 min步行距离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由表1 可见,试验组COPD 老年患者干预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09、7.90、6.86、40.36、28.89、4.25、10.03、14.74,P均<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值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值比较/m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干预前6 min步行距离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05)。干预后,试验组COPD 老年患者6 min步行距离值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7,P<0.05)。

3 讨论

COPD 在呼吸科属常见多发病种类型,反复性再发、迁延不可愈的特点,使发病者肺功能进行性受损[7],故COPD 的治疗策略应秉持气道炎症良好控制与呼吸功能维护提升并重原则,可最大化维护COPD 者自主日常生活照护能力,为长期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提供助力[8]。探讨高度安全有效适用的COPD运动康复方案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自循证视角切入运动管理活动,以每个护理个体的心肺运动试验所示结果为导引方向,拟定适用于不同个体的运动处方并加以落实,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COPD 老年患者干预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提示心肺运动试验导引式运动处方管理可强化COPD 老年患者呼吸肌力量,进而缩减氧耗量,使呼吸功效得以提升,推动活动耐力的增进。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呈现了患者的生理现状与特点,以此为导引行运动处方拟定,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可得以兼顾,有助于确保患者自最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合理阶梯式递增,在各阶段均达成与患者实时生理状态发展相匹配的运动强度,促成呼吸模式的重构,改善机体膈肌活动之范畴与幅度,使机体肺泡气体交换能力得以强化,降低实施运动处方时能量损耗,助力于呼吸功能的改善[9],使患者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均获得了改善,与王新影等[10]国内研究者取得了一致性意见。

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COPD 老年患者干预后6 min 步行距离值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提示心肺运动试验导引式运动处方管理能改善COPD 老年患者心功能的积极效应。COPD老年患者多会受原发病影响而处于心功能受损状态,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具备机体心肺功能储备状况的定量评估功能,既可客观评价受评对象的心脏储备水平,又可定量剖析受评对象的心肺水平,在对个体心肺功能间的相互作用做出提示的同时,还揭示了个体的细胞呼吸与外呼吸间所存在的偶联效果,对个体心肺功能与肌肉群生理代谢的全维度式评估,可对受评者的多系统功能代谢水准加以准确反映。以心肺运动试验结果为导引所拟定的运动处方,与常规运动处方相比较,科学性、个体性、精准性、安全性、合理性均更胜一筹,COPD 老年患者依此运动处方开展运动训练,运动频率、强度更趋安全有益、合理见效,可成功规避运动负荷过大或不足所形成的消极结果与无效低效康复结局,安全有效循序渐进地推进活动耐受力回升过程,逐步减轻COPD 老年患者受机体缺氧影响所致症状程度,使其心功能得以优化[11]。

综上所述,采用心肺运动试验导引式运动处方管理对COPD 老年患者施加干预,可明显改善其心肺功能,增加6 min 步行距离,在COPD 老年患者肺康复领域具备一定借鉴推广意义,但本次研究亦存在些许不足,如未行双盲法研究,研究患者数纳入较少,可能对研究结果形成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心肺处方运动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人间处方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不正经运动范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处方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