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2021-04-10平小锋
平小锋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致死率极高[1]。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临床研究显示涉及全身炎症反应、免疫功能抑制、凝血功能障碍等多种机制[2]。一般认为感染原可以诱导机体生成并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而炎症因子可以促进级联反应并导致瀑布效应[3],扩大炎症反应,导致脓毒症[4]。本次研究通过分析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判断脓毒症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月至2019 年6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4例、女性30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3.32±6.28)岁。脓毒症的诊断按照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及危重病医学会标准执行[5]。排除以下患者:免疫缺陷、糖尿病、应用免疫抑制剂、非感染或相关并发症导致的死亡。本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脓毒症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43例为严重脓毒症组(包括14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龄(64.62±7.39)岁;31例为非严重脓毒症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3.69±7.95)岁。同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5~76岁,平均(62.85±6.11)岁。三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脓毒症患者在确诊脓毒症6 h内抽取静脉血5 ml,对照组在体检时抽取静脉血,3 000 r/min分离血清,置于-80 ℃冰箱中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脓毒症患者在确诊脓毒症6 h 内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按照最后生存情况,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并分析这些指标对预后的诊断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设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由表1 可见,非严重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的TNF-α、IL-6、IL-10 和PCT 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6.76、9.87、12.08、7.64;22.94、16.03、15.98、11.85,P均<0.05);严重脓毒症组的TNF-α、IL-6、IL-10 和PCT 表达高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67、19.65、12.98、6.05,P均<0.05)。
2.2 非严重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比较 非严重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为(16.84±2.78)分,严重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为(25.18±4.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5)。
2.3 所有的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存活组47例,死亡组27例。两组APACHE Ⅱ评分和炎症因子比较见表2。
表2 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 Ⅱ评分和炎症因子比较
由表2 可见,死亡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TNF-α、IL-6、IL-10和PCT表达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9.76、17.30、15.85、18.63、8.74,P均<0.05)。
2.4 脓毒症患者APACHE Ⅱ评分、预后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脓毒症患者APACHE Ⅱ评分与TNF-α、IL-6、IL-10 和PCT 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0.49、0.68、0.57、0.53,P均<0.05)。脓毒症患者预后与TNF-α、IL-6、IL-10 和PCT 表达亦呈正相关(rs分别=0.55、0.59、0.61、0.55,P均<0.05)。
3 讨论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6],炎症因子在脓毒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发展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近年来,脓毒症发病率逐年上升[8],病死率较高,主要原因是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不及时[9],感染发展为脓毒症在6 h 内确诊和治疗,可以使患者生存率达到70% 左右[10],而24 h 后诊断与治疗,生存率仅30%左右[11]。早期识别脓毒症,把握治疗的黄金时间,进行抗感染、液体支持和重要脏器功能保护,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对炎症因子进行监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判断脓毒症的发展程度,结合APACHE Ⅱ评分[12]可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速度进行初步判断,为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TNF-α 是脓毒症早期即可发生变化的促炎因子[13],在感染早期其浓度迅速增加,因其为炎症反应的启动因子,可启动级联反应,诱导产生促炎因子IL-6[14],IL-6 刺激B 细胞增殖、分化,IL-10 于此过程大量产生[15],导致炎症因子聚集,加重炎症反应[16]。PCT 是诊断和监测细菌炎性疾病感染的指标[17],其在感染早期便迅速增加[18],其浓度到达峰值时间早于CRP,在控制感染治疗后的降低速度也快于CRP,故而其在脓毒症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非严重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者的TNF-α、IL-6、IL-10、PCT 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脓毒症患者机体存在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均明显增加的状况,并且严重脓毒症患者TNF-α、IL-6、IL-10、PCT、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严重脓毒症患者,说明TNF-α、IL-6、IL-10、PCT、APACHEⅡ评分这些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APACHEⅡ评分是判断脓毒症病情进展的重要标准[20],但由于其包括大量的生化指标需要检测,往往完成评分时,脓毒症患者病情已经发生进展,不利于迅速诊断和治疗,耽误治疗时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与TNF-α、IL-6、IL-10 和PCT 均呈正相关,说明检测TNF-α、IL-6、IL-10 和PCT 可以对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在TNF-α、IL-6、IL-10 和PCT 均显著增高而还未完成APACHEⅡ评分时,应考虑脓毒症,且考虑病情处于进展状态,临床应加强抗炎治疗措施,抑制病情发展。
本次研究炎症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显示,死亡患者的TNF-α、IL-6、IL-10和PCT的表达及APACHE Ⅱ评分都高于存活组,说明过度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预后较差,进一步的Pearson相关分析也支持该结论,即脓毒症患者的死亡与上述指标均呈正相关,随着各项炎症因子表达的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也逐渐增加。
综上所述,TNF-α、IL-6、IL-10和PCT的表达与APACHE Ⅱ评分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但由于本次研究是回顾性分析,样本量还不够大,实验方法较为简单,综合因素考虑不全,炎症因子筛选范围较窄,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规模,以得出更加准确的参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