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评价与选择
——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2021-04-10丁生喜

甘肃农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资源型主导产业

李 佳,黄 莹,丁生喜

青海大学 财经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理念,既是对传统发展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又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自觉与绿色自信。[1]基于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可知科学评价和选择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2-5]目前青海省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典型资源型区域的柴达木盆地支撑着全省工业发展。通过主导产业升级推动结构转型,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是必然趋势。[6-8]探索柴达木盆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传统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对于柴达木盆地资源型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柴达木盆地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柴达木盆地属于典型的西部资源型区域,2007年柴达木盆地GDP为201.67亿元,2018年增至625.27亿元,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8:77.1:20.1调整为2018年的5.3:68.5:26.2,第二产业占比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8年柴达木盆地规模以上采矿业和制造业各主要行业部门中,在采矿业的工业总产值方面,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占采矿业总产值的8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占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8%,非金属矿采选业占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总产值仅占采矿业总产值的1%;在利润总额方面,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占总利润总额的58.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出现亏损;在就业人数方面,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人数最多,占75.2%,其他规模以上采矿业就业人数仅占24.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就业人数最少,仅占2.7%。

从制造业主要行业部门来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总制造业产值的52.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14.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6.27%,其他规模以上制造业部门产值合计仅占工业总产值的27%,专用设备制造业占0.59%,农副食品加工业仅占总制造业产值的0.05%;在利润总额方面,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较高,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现亏损;在从业人数方面,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较高,占总制造业从业人数的66.93%,而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总人数仅占制造业总从业人数的0.14%。

综合来说,柴达木盆地2018年规模以上采矿业和制造业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从产值、利润、就业方面在所有行业中较为突出。

二、柴达木盆地主导产业选择与评价

(一)柴达木盆地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结合柴达木盆地的实际情况,本文建立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模型。模型共分三层:目标层A——区域主导产业选择(A);准则层B——需求收入弹性基准(B1)、比较优势基准(B2)、产业规模基准(B3);指标层C——需求收入弹性系数(X1)、区位商(X2)、规模效应系数(X3)、劳动者报酬(X4)、增加值比率(X5)、就业贡献率(X6)、劳动生产率(X7)、产值利润率(X8)、资产利税率(X9)、总产值规模(X10)、就业人数总规模(X11)、利润总额(X12)。

通过查阅《海西州统计年鉴》(2018)和《中国统计年鉴》(2019),选择了柴达木盆地21个主要行业为备选产业,即指纳入海西州统计年鉴的具备相当规模的产业。[6,7]所选21个备选产业为: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煤炭开采洗选业;专业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二)柴达木盆地主导产业选择评价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主导产业选择评价,对每一个被选产业,把12项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因子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计算出各因子得分,最后加权计算出综合评价得分。

1.原始数据标准化。首先,通过计算得到2018年柴达木盆地21个备选产业上述12项指标数据值(原始数据略)。然后采用SPSS.25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见表1。

2.提取主成分。通过对柴达木盆地21个备选产业的12个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R,并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以及各特征值对应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根据特征值>1的原则选取4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6.992%、15.773%、11.369%、10.607%,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4.74%,已经能够反映原始指标所提供的绝大部分信息,符合主成分分析的要求。

经过SPSS软件处理,在旋转6次后系统提取了4个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4%的主成分,分别为F1、F2、F3、F4。根据因子载荷矩阵表(略)可以看出,X3、X5、X10、X11在因子1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因此F1命名为产业规模因子;X4、X7、X8、X12在因子2上有较大载荷,因此F2命名为盈利水平因子;X2、X9、在因子3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因此F3命名为市场竞争力因子;在因子4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因此F4命名为产业效率因子。

综合得分F=f1*F1+f2*F2+f3*F3+f4*F4

表1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其中F 1、F 2、F 3、F 4 为成分得分系数值,f1=46.992/84.740,f2=15.773/84.740,f3=11.369/84.740,f4=10.607/84.740。即:以旋转的贡献率为权重的综合得分。各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见图1、表2,各产业综合得分排名情况,如表1所示。

3.分析结论。(1)通过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柴达木盆地主导产业选择中由规模效应系数、增加值比率、总产值规模、就业人数总规模组成的产业规模因子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产业规模大;由劳动者报酬、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利润总额组成的盈利水平因子中,建筑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盈利水平高;由资产利税率、区位商组成的市场竞争力因子中,煤炭开采洗选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市场竞争力强;由需求收入弹性、产业贡献率组成的产业效率因子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效率高。

(2)在综合得分表中,排名前四位的主导产业分别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中的金融、文化、科学技术等产业综合排名靠后,柴达木盆地传统资源型产业非金属矿

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排名在最后,说明这些产业部门已经显著丧失发展的传统优势,迫切需要产业结构转型。

表2 主导产业主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

三、柴达木盆地主导产业绿色化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柴达木主导产业层次低,新兴产业规模较小

当前,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型支柱产业链紧密度和关联度不高,传统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字头和初级产品居多,占到工业增加值的65%以上,产业附加值较低,总体上仍然处于产业链上游,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弱,产业间结构差距较大

近年来,虽然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重视数量的扩张,忽视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产业扶持开发不够,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产占比仍然过大,一产总量偏小,三产发展较为缓慢。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产业布局也没有大的变化,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明显。

(三)产业绿色转型缺乏动力,支持力度和方式有待完善

柴达木盆地传统资源型产业中非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产业已显著丧失发展的传统优势,迫切需要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但目前柴达木盆地实体经济低端过剩、急缺高端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表现突出。“放管服”改革力度不够,绿色发展投资门槛高,审批程序复杂,投资动力不足。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占工业总量的81.6%,非公民营企业仅占工业总量的18.4%,地方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空间和能力有限。

(四)产业集群度不高,带动发展能力不强

柴达木盆地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水平层次低、产业集群度不高,带动作用弱、资源开发利用整合度不够等诸多因素,导致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群度不高、上下游产业互通关系薄弱等矛盾凸显。同时,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主要为投资拉动型经济,但可培育的优势项目稀缺,产业项目配套能力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四、柴达木盆地主导产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绿色产业具有可持续的发展特性,是新世纪的导向型产业,也是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柴达木盆地作为资源富集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等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探求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式方法。

(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经济

柴达木盆地需要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增强与区外联系,不断降低生产与运输成本;同时持续优化软环境,大力提高政府服务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加快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逐步将工业重心从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产业转向科技含量高、环境友好的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进步,使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成为柴达木盆地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循环经济发展能力

创新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术创新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评价结论来看,柴达木盆地资源型区域需要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主导产业,通过产业创新提升循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开辟发展新空间。按照《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强化对产业创新的激励和产业创新成果应用,加大对循环经济新动力的扶持,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循环经济成为柴达木盆地绿色经济的支柱。

(三)发展新兴产业,激活绿色发展动力

新兴产业是推动柴达木盆地资源型区域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对社会经济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从评价结果来看,柴达木盆地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食品制造业等产业部门排名居中,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应当重点扶植,成为柴达木盆地产业绿色发展转换的主体。第三产业中的金融、文化、科学技术等产业综合排名靠后,属于制约盆地发展的产业部门,在未来发展中更应该重点扶持发展,以此带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盆地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柴达木盆地资源型主导产业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强依赖资源型城市识别及转型升级对策
柴达木盆地:山水聚宝盆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述评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两大目标“”六大任务”
——图解《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柴达木盆地东部中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及构造演化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折返过程对金红石成矿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