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31 例疗效观察

2021-04-10王连亮张伟立

药品评价 2021年2期
关键词:舒巴坦头孢哌酮注射用

王连亮,张伟立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6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疾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等特点,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易诱发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1]。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菌药物,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也给新生儿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同样会对新生儿的生命造成威胁[2-4]。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可抑制细菌感染,改善肺泡功能。但在炎症反应刺激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气道内分泌物增加,影响患儿通气换气功能,单独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无法有效促进分泌物排出,不利于疾病转归。氨溴索为多糖纤维分解剂,具有促痰液排出等功能,在临床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60 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氨溴索、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旨在为指导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60例,将采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2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采用氨溴索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31 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5 例,女14 例;日龄(5.15±0.34)d,日龄范围3~8 d;病程(3.26±0.45)d,病程范围1~5 d;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2 例,中度17 例,重度2 例。观察组:男16 例,女15 例;日龄(5.21±0.39)d,日龄范围2~9 d;病程(3.31±0.50)d,病程范围1~6 d;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3 例,中度17 例,重度1 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伦理原则要求。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5]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标准;经生化检查、肺部X 片检查及临床确诊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②心率<160 次/min,血氧饱和度>95%,呼吸<60次/min;③肺部纹理紊乱;④X 线检查可见肺部炎性浸润病灶。(2)排除标准:①呼吸道先天畸形者;②应用过其他抗菌药物者;③存在遗传代谢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感染、吸痰、给氧、止咳、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干预。

1.3.1 对照组 采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138,规格:1.5 g),40~60 mg·kg-1·d-1+4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 次/d。

1.3.2 观察组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成都平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69,规格:2 mL∶15 mg)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方法同对照组;2.5~7.5 mg/kg 氨溴索+10 mL 0.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 次/d,同时15 mg 氨溴索+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雾化吸入,每次15~20 min,2 次/d,静脉滴注、雾化吸入交替进行,每次间隔6 h。两组均治疗7 d。

1.3.3 检测方法 取3 mL 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核因子-κB(NF-κB)、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检测仪器由重邦企业(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试剂盒由上海通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治疗7 d 后,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部X 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性浸润病灶消失;缓解: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肺部X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性浸润病灶;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显效、缓解计入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1)疗效。(2)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记录对比两组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改善时间。(3)记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CRP、NF-κB 水平变化。(4)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较对照组72.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组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2.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清IL-6、CRP、NF-κB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CRP、NF-κB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心肌酶谱

治疗前,两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主要由血行感染、呼吸道感染、医源性感染等因素所致,患儿多存在发热、气促、咳嗽等症状,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6]。临床治疗以抗感染、减轻炎症反应、预防并发症为主。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第三代广谱抗菌药物,抗菌作用显著,可减轻机体细菌感染程度,缓解临床症状。但新生儿机体脏器功能仍处于发育阶段,肺部清除能力差、呼吸道狭窄均会使痰液滞留,影响呼吸道通畅。单独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足量足疗程给药仍与临床预期效果存在一定差距。

氨溴索能改善呼吸道分泌物比值、流变学,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并可恢复纤毛功能,增强纤毛摆动幅度,恢复呼吸道自净功能[7]。同时氨溴索能改善肺不张、肺泡萎缩,抗氧化,减轻肺部损伤。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抗菌药物浓度,延长半衰期,达到抗感染、促排痰目的,提高临床效果。本研究针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采用氨溴索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较对照组72.41%高(P<0.05),与王侃等[8]研究结果相似。且本研究中,观察组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进一步证实联合用药可提高效果,加快患儿症状改善。

IL-6 在受病原体侵入、炎症刺激影响下,其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RP 表达水平和细菌感染存在密切关联,多呈高表达;NF-κB 为早期转录因子,参与机体炎症反应,表达水平和机体炎症状态正相关[9]。本研究数据表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CRP、NF-κB 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该方案能下调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分析原因在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抗菌抗感染,氨溴索能抑制肺部炎症介质释放,二者联合可提高抗炎效果,缓解机体炎症状态。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二者联合可促进心肌酶谱参数转归。炎症反应会导致心肌酶谱异常高表达,临床应根据心肌酶谱参数对患儿实施心肌细胞保护等对症治疗措施,防止诱发并发症疾病恶化。而该治疗方法能通过提高抗炎效果避免出现心肌细胞坏死,抑制机体释放细胞浆中的酶,降低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加快疾病恢复,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氨溴索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效果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心肌酶谱参数,加快患儿症状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待日后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以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U/L,)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U/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猜你喜欢

舒巴坦头孢哌酮注射用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准确测定原料奶中的舒巴坦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合止血散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