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现代冰雕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2021-04-09王松引邵龙冯珊

工业设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哈尔滨创新

王松引 邵龙 冯珊

摘要:哈尔滨是我国现代冰雪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冰雪雕塑创作活动开展早、艺术水平高。科学地总结哈尔滨的发展与创作经验,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冰雪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发展。文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新中国哈尔滨现代冰雕艺术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印证了哈尔滨现代冰雕的产生源自于劳动创造实践,发展过程具有创新特点,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当代冰雕的特色体现在冰雕艺术语言的创新运用。

关键词:哈尔滨;现代冰雕;艺术发展规律;创新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3-0120-03

冰雕又称冰灯,是“以冰为载体、以灯为灵魂”的一种造型艺术,它与雪雕、冰雪书画等冰雪艺术形式一起构成现代冰雪艺术。广义的冰雕包括冰雕塑、冰建筑和冰景观等;狭义的冰雕专指冰雕塑,是人们运用雕刻、粘接等方法利用冰和水等材料制作三维空间形象的雕塑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建设,冰雪艺术发展逐步加快,冰雪文旅活动层出不穷。哈尔滨是我国现代冰雪文化的“肇兴地”,经过近6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现已由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多个品牌活动共同构成了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冰雪节有力地推动了冰城(哈尔滨)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冰雪雕塑在各个冰雪景区中发挥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于哈尔滨冰雪艺术的研究主要以冰雪文化专家王景富为代表,他的《哈尔滨冰雪文化发展史》和《世界五千年冰雪文化大观》等著作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基础。此外,哈尔滨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等单位编辑出版的哈尔滨文史资料《那个冬天――哈尔滨冰雪文化50年》一书中收录了哈尔滨冰雪文化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和参与者撰写的文章,也成为研究哈尔滨冰雪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哈尔滨现代冰雕的艺术发展规律和特点。

1哈尔滨现代冰雕的产生

我国冰雕的发展据冰雪文化专家王景富的研究具有开始早、分布广的特点,最早在唐代就有制作冰雕的记载。清代嘉庆至民国初年,在卜奎(今齐齐哈尔)每年的元宵节都会雕刻寿星冰灯供人欣赏,持续时间有百余年。在近代哈尔滨俄侨曾用冰制作宗教祭器。新中国成立初期,哈尔滨冰灯主要以实用性为主,直到首届冰灯游园会的举办,冰灯的主要功能由实用性向观赏性转变,在此基础上艺术工作者进行了现代冰雕的创作实践活动。

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是我国最早的冰雪艺术主题现代游园活动。从哈尔滨文史资料看,观赏性冰灯的设计灵感源自于群众使用铁桶冻制的空心冰罩灯,是由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兼市政协主席任仲夷创造性设计制作而成。1963—1965年,我国发展进入三年调整期。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任仲夷在群众日常使用的冰灯启发下跟家人试验冻制观赏性冰灯。试制成功后,任仲夷和吕其恩市长等市政府领导集体组织园林处所属部门职工连续奋战四昼夜冻制千余盏冰灯,于1963年元宵节期间在兆麟公园创办了第一届哈尔滨市冰灯游园会。冰灯游园会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任仲夷也被哈尔滨市民亲切地称为“冰灯之父”,工作人员们的这种忘我工作精神被总结为“冰灯精神”。

第一届冰灯游园会上的冰灯主要采用冻制的手法加工制作,形式内容还比较简单。到了1964年第二届哈尔滨市冰灯游园会,在城市建筑研究所所长王丽生和他的助手朱秀芳、关绍羽对冰的物理性能有了科学验证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松花江天然采冰制作冰灯、冰雕以及大型的冰景观与冰建筑,并全部采用电光源进行照明。创作人员雕刻了小型冰雕《冰舟》《盆景》以及鸡(谐音吉祥)和鱼(谐音年年有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吉祥形象,还创作了浮雕《全民皆兵》以及高达四米的大型冰雕工农兵群像等作品(如图1)。冰雕工农兵群像由时任哈尔滨园林雕塑工作室的创作员杨世昌、吴喜林和金在坤创作完成。该作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件大型户外冰雕,开启了我国现代冰雕艺术的新篇章。

2哈尔滨现代冰雕的发展

哈尔滨的现代冰雪艺术活动从1963年开始,经历了1963—1966年的起步期,1979—1984年的复苏期,到1985年以举办首届“哈尔滨冰雪节”为标志直到2000年的崛起期,再到2001年提升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发展至今的繁荣期四个发展阶段。截止到2020年11月,哈尔滨已经成功举办了46届冰灯游园会、36届冰雪节、32届雪博会和21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各项冰雪文化旅游活动和艺术创作活动。

改革开放后,哈尔滨冰雕的发展在建造技术规范、组织建构与政策支持、冰雕比赛活动开展等方面都有突破(表1)。规程的编撰与实施,LED技术的运用使大型冰雪景观建筑的施工更加规范与环保;“两个中心”的成立促进了哈尔滨冰雪艺术产业的发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立、专业协会的完善、国家艺术基金的获批以及各类冰雪比赛活动的举办(表2),为冰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经济支持与实践平台。这些新的举措共同促进了哈尔滨冰雪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3哈尔滨当代冰雕的创新

从第一件现代大型户外冰雕工农兵群像来看,当时的创作者由于技术的局限还只是用冰来做雕塑。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当代冰雕呈现出新的面貌,在内容形式和制作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如图2)。冰雕的主要制作方法包括雕刻和粘接两种方法,分别是冰雕的减法与加法。近年来,新的雕刻方法有阴刻、阴刻嵌雪或冰末以及阴刻合模等,新的粘接手段有运用加热的铝板融化需要组合的形体接触面后进行粘接。此外,冰雕艺术家还在雕刻时运用圆刀和角刀等冰雕专业工具表现冰雕独特的肌理效果,运用现代电动冰雕工具和工艺美术工具进行特效处理(表3)。

灯光是冰雕艺术的灵魂,五彩变幻的灯光使冰雕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冰燈的照明技术经历了烛光、白炽灯、直管荧光灯和半导体照明(LED)的迭代更新。目前,冰雕的灯光主要以内置LED光源为主,外置光源为辅。在色彩设计上,既有突出通透感的白色光,也有各种色相的彩色光,通过前期施工预设灯光的色彩效果与变化节奏(如图3)。

图2-a是2017年第三十一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三等奖作品《荷塘月色》。作者管洪亮和苏适通过改变创作手法,将日常的俯视场景转变为平视的冰雕加以呈现,综合运用雕刻、阴刻嵌雪和粘接等方法进行表现。例如,用浮雕的手法表现蝙蝠、水中涟漪和荷叶,用阴刻嵌雪的手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以及月亮的倒影,用圆雕的手法表现水滴,然后用粘接的技法进行衔接,处理构图的趣味中心。

图2-b是2018年全国高校冰灯冰雕艺术创新设计大赛教师组金奖作品《孔雀东南飞》。作者张可佳和王言波采用现代设计的手法,用两个圆环构成冰雕的基本构图,运用工艺美术工具处理圆环上面的肌理效果,将盘旋生长的枝蔓做了大胆的立体化创造,体现了艺术家过人的技术与智慧。

图2-c是2020年第三十四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二等奖作品《北方诞生》,作品表现的是哈尔滨诞生的故事,富于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作者王忠龙和王汉采用圆雕的手法处理主体人物形象,背景的树枝采用粘接的手法进行表现。构图的点睛之笔是萨满托起的婴儿。作者采用阴刻的手法,将婴儿的形象雕刻在左右两个半球中,然后合模粘接形成中空的婴儿形象,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图2-d是同届国际冰雕比赛优秀奖作品《融》,作者王飞鸿和魏玉香主要采用纯手工雕刻的方法进行创作,作品制作精良,技艺精湛,是传统冰雕雕刻技艺传承发展的典型案例。

图2-e是2020年第三十九届全国专业冰雕比赛的金奖作品《情系冬奥》。作者白洋、李志浩和宋阳创作了喜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冬季运动题材作品,题材内容亲切生动、形象塑造大胆活泼。同场竞技的冰雕艺术家井宏伟、郑金男和赵洪卫等,有的突出粘接的技巧,有的运用冰雕语言营造出传统的山水意境,还有的把传统的飞天题材作为冰雕艺术呈现。这些精美的冰雕艺术作品无不体现出哈尔滨当代冰雕的一流艺术水准,深受好评。

4结语

综上所述,哈尔滨现代冰雕从产生、发展再到当代冰雕的设计与创作经历了四次创新转变(如图4)。它的产生源自于群众的劳动创造实践,发展过程具有创新特点,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以及“美术总是在不断的创造与继承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向前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哈尔滨当代冰雕的特色体现在冰雕艺术语言的创新应用上,是冰雕艺术家们充分利用冰的材质特性,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以及制作方法上进行创新设计与创造实践的结果。冰雕艺术家将雕刻、粘接、阴刻、阴刻嵌雪或冰末、陰刻合模、刀法肌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制作方法综合运用,创作出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当代冰雕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哈尔滨创新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哈尔滨“大雪人”落成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刘派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