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速“一江一河”沿岸公共区域综合治理立法

2021-04-09汤啸天

上海人大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难题区域建议

汤啸天

2018年7月,我提出了“关于黄浦江苏州河岸线综合治理亟待立法的建议”。2018年9月21日公布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18-2022年)将“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岸线综合治理相关立法”列入第五部分第三类“条件尚不完全具备,需要继续论证研究的立法项目”。目前“一江一河”沿岸公共区域已经贯通,日常管理已经遇到了执法依据不足等问题,亟待加快地方立法的进程。

一、“一江一河”沿岸公共区域贯通后的难点是管理

沿岸公共区域公共空间贯通的侧重点在硬件建设,贯通开放以后的日常管理却是一个“花钱买不来”的软件建设难题。从“造好”到“管好”,对于沿岸公共区域贯通后的综合治理,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是有法可依。第一,沿岸公共区域公共空间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园,也不同于城市中心广场或商业地带,当集聚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体育休闲设施,凝聚了越来越高的人气,综合治理的难度也将越来越高。第二,“一江一河”沿岸公共区域目前已经贯通,急需从初期综合治理上培育市民文明游览活动的习惯,扭转旧习不仅要耗费巨大成本,也容易引起公众不满。第三,来来往往的人们承载着多元文化在开放空间中的各得其乐,随时可能出现大人流集聚等复杂局面,管理的难题也已经逐步显露。第四,“一江一河”沿岸公共区域贯通的成果理所应当通过立法予以确认,以免贯通之后再出现新的沿岸公共区域“断点”。

二、启动沿岸公共区域管理专项市民建议征集

建议利用上海市民建议征集的成功经验,就沿岸公共区域综合治理启动专项建议征集活动。这一专项征集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1.沿岸公共区域贯通后在硬件建设方面还有哪些亟待完善的环节;2.在沿岸公共区域综合治理方面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怎么做;3.市民应当如何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发挥作用;4.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应当如何与法治、德治形成合力;5.聘请专业团队管理沿岸公共区域,如何实现综合治理,防止“各管各”;6.如何借鉴国外沿岸公共区域管理的经验,为我所用;7.其他。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建议请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各大网站大力配合宣传,也可梳理目前管理中遇到的遛狗、放风筝、玩滑板、无人飞行器升空、水体放生、钓鱼、商业入驻等难题,交由公众讨论。

三、加快“一江一河”沿岸公共区域管理立法进程

“一江一河”综合治理立法在相当程度上具有软法的特征。未来的上海,需要用制度供给的突破和优化,赢得发展空间。沿岸公共区域公共空间管理是空中、水上、陆地的全方位管理,与“上海服务” “上海文化”紧密相连,又涉及治安管理、环境保护、绿化维护、广告管理等诸多职能部门。必须按照“整体智治”的原则实施全方位、立体化、多部门协力的综合治理。例如,沿岸公共区域开放意味着风险因素的增加,应当采用“以风险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强化“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实现人人共担风险管控的责任、人人共享风险管控的利益。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一江一河”沿岸公共区域综合治理立法的难度较高,许多问题需要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问计于民就显得格外重要。例如,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要,也要防止“一禁了之”或“一放就乱”;既要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要有以引导劝导为主的弹性条款;既要赋予城管执法部门设置禁止性标识的权力,也要准许某些活动在指定区域进行;等等。为此建议,组织立法、公安、城管執法、市场监管、市容绿化、环境、水务、文化、体育等条线的力量,邀请公共管理、立法、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协力提出具有操作性的立法草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其审议进程。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难题区域建议
分割区域
擦桌子
难题大作战
画“树”解难题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区域发展篇
三代人的建议
巧解难题
FOOD
健康难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