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在北美道场的建立及其全球化的努力
2021-04-09王敏琴
[摘 要] 纽约大觉寺、庄严寺、南山寺、湛山精舍、洛杉矶佛光山西来寺,以及美国佛教慈济基金会、加拿大佛教会、美国佛教会的建立及其全球化的努力,说明中国佛教能够在北美广为传播,这得益于僧人与居士共同推动的全球化努力,二者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一不可。中国自古以来严格的佛教“丛林”制度和儒家伦理是确保佛教能够在北美乃至全球持续传播正能量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 北美;佛教;全球化;居士;道场
[中图分类号]B9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21)02—0017—06
Establishment of Some Chinese Buddhist Bodhimandalas
in North America and Their Globalization Efforts
WANG Minq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Abstract:Through discuss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ome Chinese Buddhist Bodhimandalas in North Americaand their globalization effort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spread of Chinese Buddhism in North Americaowes to the joint globalization efforts of the monks, nuns and secular devotees, each has his own role and it is irreplaceable;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strictconglin system of Chinese Buddhism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the Confucian ethics are the positive energies to ensure the continual spread of Buddhism in North America and the world.
Key words: North America; Buddhism; globalization; secular devotee;Bodhimandala
前作《中国佛教在北美道场的建立及其影响研究》探讨了中国佛教在美国建立的部分道场及其影响,如加州最早的寺庙“北溪庙”和堪普瑞亚等,其他还有檀香山“观音庙”与“虚云禅寺”、纽约“法王寺”“慈航精舍”“金佛山松林寺”、旧金山“金山圣寺”与“万佛圣城”等[1] 。本文继续讨论中国佛教在北美道场的建立及其全球化的努力。
一 纽约“大觉寺”和“庄严寺”的
建立及其全球化的努力
僧宝和居士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佛教能够在美国东部迅速发展起来正是这两者的完美结合。
在美国东部最早传播佛法的中国僧人除了妙峰法师以外,还有乐渡法师,他是第三位来到美国本土弘法的僧人(宣化上人是第二位)。乐渡长老(1923- 2011),安徽蕭县人,1934年出家,1942年开始在青岛湛山寺佛学院学习。1946年,他从前来参加青岛佛教分会成立大会的美国教授梁静行的演讲中得知美国需要佛教,便产生了以后去国外弘法的念头,于是开始勤奋学习英语
加拿大佛教50年前传:百年风云圣火薪传.https://fo.ifeng.com/,20170605)。乐渡法师协助青岛湛山寺开山长老倓虚法师在香港创办“华南学佛院”(1948)、“谛闲大师纪念堂”(1954)、“中华佛教图书馆”(1958),努力提升自己的佛学修养及英语能力。随着国外弘法机缘逐渐成熟,1963年1月,伍佩琳居士邀请乐渡法师前往旧金山主持“正善佛道研究会”;次年4月,乐渡法师又受姜黄能靖居士的邀请,前往纽约。由于有了僧宝,同年10月,在张志锐、俞俊民、张朱逸民、姜黄玉靖、居和如等居士和信众的协助下,乐渡法师成立了“美国佛教会”(1964),由他本人担任会长。沈家桢居士的夫人居和如女士,在纽约布朗区购买了一家电话公司的办公大楼,赠与“美国佛教会”作为办公大楼。1965年(一说1968年),乐渡法师在此楼创建了“大觉寺”,由乐渡法师本人担任住持,为中国佛教在美国东部的传播打开了新的局面。“大觉寺”陆续创办大觉修习班、静坐班、讲经班、太极拳班、儿童华文班、英文班、太极拳班等,经常恭请法师到大觉寺讲经说法[2]136-137 。乐渡法师还担任美国佛教会长及大觉寺住持长达十年之久,依天台宗讲经,依净土宗念佛,兼修止观,推动各种弘法活动开展。1974年9月,乐渡法师辞去两项职务后,创办了“美国佛教青年会”,希望吸引更多的青年了解佛法。为此,乐渡法师又与弟子们一道成立了“美加佛经翻译委员会”,将中文佛书(主要为清雍正所选的20部经书)译为英文,坚持三十多年后,译经多达三十几种。这些书除一般入门佛教书籍,如《佛学概论》《佛法导论》《顿悟入道要门》《劝发菩提心文》等之外,最重要的大乘经典有《大般涅槃经》40卷、《摩诃止观》10卷、《法华玄义》10卷及《般若经纲要》等。“这些佛书不但已译成英文,同时还翻译成法文、西班牙文和越南文,还有二十多种英文佛经待整理出版。”为了确保译文的准确性,乐渡法师亲笔翻译、亲自校订、反复辩难,为文词润色。对其译作,乐渡法师从不保留任何版权,只要发心者都可以印发流通。所以,世界各地,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大学或图书馆,只要来信索取译著,他立即打包书籍,免费邮寄赠送,三十多年皆是如此,感染了许多义工协助寄送,甚至捐款助印诸多译著。乐渡法师的译著被许多大学选作佛学课程教材,对佛法和中华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1年9月2日下午1时35分,乐渡长老圆寂于纽约。
纽约“庄严寺”的建立更是体现了居士在弘扬佛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庄严寺”位于美国纽约上州博南郡(Putnam County)的肯特镇(Kent),是美国著名华人实业家沈家桢所筹建的第二座寺院。沈家桢(1913-2007),浙江绍兴人,“光复会”成员沈钧叶(1884-1951)之子。沈家桢1913年生于杭州,1937年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科毕业,“卢沟桥事变”后,他被国民政府派往柏林采购电话制造的机器设备。1952年6月6日,他由香港经伦敦移居纽约。初到纽约,沈家桢曾经希望研制与冰淇淋相关的机器与配方来谋生,但他很快凭借高超的商业智慧,与朋友一道以2000美元的微小资本做成了与土耳其政府1600万美元的货轮交易,这为他涉足美国航运业打开了大门。1955年,著名大律师怀特(H.L.White)向其老师,也是前国防部副部长、离任后担任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凯斯推荐经营奇才沈家桢,并邀约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安德森一道成立“特利尼提航运公司”,沈家桢任副总裁。后来该公司兼并了著名的美国海运船务公司MTL,并继续使用该名,沈家桢仍然担任副总裁,到1964年底,公司拥有83艘巨轮。沈家祯以美国轮船公司董事长兼执行长的身份开创的美国西煤东运水陆联运航线,合计为美国节省了超过400亿美元的能源进口费用。这条航线至今还在继续发挥战略性作用,为美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沈家桢多次婉言谢绝通用公司力邀他担任董事长之后,于1980年12月退休[3]52-56 。此后,他以大企业家的恢宏气魄和雄厚财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法的传播中去。
沈家桢就读的小学和初中都是教会学校,但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所以他从小就有了对不同宗教的亲身体验,这些都为他日后传播佛法的理念奠定了基础。沈家桢生平所遭遇的许多次危难都因称念观音菩萨而幸免于难
沈家桢. 沈家桢先生自述学佛经过.http://www.lianhua33.com/sfyy1.htm, accessed: 2020513,所以,早在他退休之前,就已“兼职”参与佛法的传播。1964年10月,他与乐渡法师一道成立了“美国佛教会”; 1970年“美国佛教会”成立译经院,沈家桢担任院长;同年10月,沈家桢花费巨资,在纽约长岛创建“世界宗教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of World Religions)和“世界宗教图书馆”;两年后,他又在研究院附近购买51公顷园林建立“菩提精舍”,为佛学研究提供便利。1972年10月,他与纽约州立大学合作,将前述研究院迁至其长岛石溪校区的梅维尔纪念馆五楼。1991年7月,该研究院最终迁至“庄严寺”大雄宝殿对面的“和如纪念图书馆”内。而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和如纪念图书馆”则是他以和如夫人名下近百万美元的遗产,加上家属亲友的捐赠所建成。继其夫人1965年购楼赠与“美国佛教会”作为办公大楼之后,沈家桢又于1975年将价值185万美元部分股票捐赠给“美国佛教协会”“华美协进社”“世界宗教研究院”[3]54 ,以推进世界对佛教和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同年,沈家桢夫妇又将纽约州的125英亩土地捐给“美国佛教协会”修建“庄严寺”。1976年秋季,该寺破土动工,依次完成了具有唐代风格的“观音殿”(1983)、作为餐厅的“五观堂”、能够容纳1050个灵骨的“千莲台”、出家众的住所“印光寮”、远道而来的居士住所“太虚斋”、年长者的独立家屋“退而不休寮”及“万佛绕毗卢遮那大佛宝殿”。该寺于1997年最终落成。
除了捐地捐钱创建佛教研究院、译经院和修建寺庙以外,沈家桢还是一位对佛法颇有见地的居士。35年间,他亲自用中、英文为华裔和西方人士讲解佛法上千次。他不仅善于用佛理来解释和指导日常生活,还善于用科学知识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来印证佛理,说服力极强[3]57 。“庄严寺”甚至有针对监狱犯人的弘法课程。由于出家人不够,“庄严寺”就举办培训班,培训能讲佛法的居士,为期三年;培训结束后,还要考察一年,若是品行能过关,则被聘为“讲师”[4]64 。中国汉传佛教道场不仅法师自律守戒,更强调所有学佛者的道德操守,避免了中国藏传佛教在域外传播时出现的导师吸毒、性丑闻和日本佛教的“死板禅”等负面新闻。从这一方面来说,中国汉传佛教道场传统的丛林制度及其严格的戒律使得佛教能够在北美继续传播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居士的集体作用不可小觑。“译经院”成立之初,院长沈家桢居士聘请居士顾法严、戈本捷、李恒钺、许巍文、关世谦、杨梓茗、許洋主、缪树廉、刘奕赐、何光谟等多人承担“译经院”的工作。顾法严居士是译经名家,精通梵文和巴利文,翻译了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始佛典选译》《佛陀的启示》《禅门三柱》等书籍。张澄基教授也曾担任院长,他翻译的《大宝积经》精品22卷于1978年在美国出版[2]138-139 。居士的集体作用更是在“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Electronic Buddhadharma Society)中得以体现。1994年7月,居士沈乃宣、于凌波、朱斐、郑振煌同意沈家桢的倡议,推动成立“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由佛学教授顾伟康及电脑专家张景全硕士主持,首先将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输入电脑;作为洛杉矶大觉莲社创办人沈乃宣居士,号召佛教同修二十多人义务将二百六十万字的《蕅益大师全集》输入电脑。该会后与台湾研究机构合作,成立“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2]154 ,将汉文佛经《大藏经》《卍续藏》等常用佛教典籍电子化,为佛教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5]334 。
“美国佛教会”还有自己的刊物《美佛慧讯》。该刊从1989年开始创刊,如今已有191期,从每期十几页到六十多页,记录了《庄严寺》 老一辈出钱出力的建寺经历,也体现了中生代包括李祖鹄、赖金凤、许介明、张维光等居士的辛勤付出。尤其是主编傅丽卿居士,早期她每天白天上班,晚上整理录音,将法师们的演讲逐字逐句输入电脑,再仔细检查核对,然后送印出版,最后寄给全美各地读者,使许多不能参加法会的信众能够聆听法语,功劳不小美佛慧讯.https://www.bauswj.org/wp/.accessed:20210302.。
僧人,尤其是居士,对佛教在美国东部的传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开拓与推动作用!
二 “加拿大佛教会”“南山寺”和“湛山精舍”
的建立及其全球化努力
1967年,纽约“大觉寺”住持乐渡长老邀请性空、诚祥二位法师从香港经纽约到加拿大蒙特利尔(Montreal)参观开国百年纪念的世界博览会。他们会间无意间遇到创建“美东佛教总会”的应金玉堂居士。她热心地挽留性空、诚祥二位法师在加拿大弘法。在她的护持下,性空(1924-)、诚祥(1920-2006)二位法师在多伦多成立了“加拿大佛教会”(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anada,1968);建立了“加拿大佛教会”第一座汉传佛教寺院“南山寺”(1969);后由何明雪居士捐地,二位法师筹集资金,又于1973年建成了加拿大第一座中国传统宫殿式佛寺——加拿大佛教会的“湛山精舍”[2]299-305 。
“湛山精舍”是为了纪念三位长老的恩师倓虚大师在青岛修建的“湛山寺”而得名。乐渡长老前期讲经说法,后期埋头译经;诚祥长老擅长讲经说法;性空长老则善于建寺拓寺。舍外的四块刻有四大菩萨名号的大石头则是他们立志在加拿大建立四大佛教名山道场的证明,即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象征大智慧;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象征大慈悲;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象征大愿力;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象征实践。建造所需的土地已由性空长老和现任会长达义法师先后买下,2011年已经发起筹建,首期工程是建设五台山佛教道场(WuTai Shan Buddhist Garden),计划2020年底向公众开放
加拿大五台山. http://thebuddhistgarden.com/accessed: 2020526.。这个多功能佛教道场将涵盖宗教、旅游、环保、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既可以传承发扬中国文化,又可以对加拿大的宗教、文化、经济及慈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如果说1967-2004年是三位开山长老带领信众艰苦创业以打开局面、广建道场为信众提供修行场所的话,那从2004年开始,则是历史见证了现任“加拿大佛教会”会长、加拿大多伦多“湛山精舍”住持、“美国佛教青年会”会长、“美国三藩市佛教会”会长达义法师的弘法理念以及他与信众们的共同努力。
达义法师,俗名陈泽川,1967年在广东潮汕出生。1983年,他依广东潮阳七星寺的弘礼长老出家;同年9月,前往广东曹溪南华禅寺求得唯因长老授三坛大戒;1989年毕业于厦门闽南佛学院,深受院长妙湛大和尚器重,留校讲授法相唯识等佛学科目的同时,还兼任厦门南普陀寺监院等职。1991年,达义法师应乐渡长老邀请,前往纽约协助译经、讲法。2001年,他获得纽约大学亚洲学和心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纽约大学研究院东亚历史硕士学位;同年8月,经性空、诚祥、乐渡三位长老的印可,他在多伦多“湛山精舍”被传予天台法脉,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传人,法名起学。
达义法师提出了“智慧人生”的理念,提倡佛教走出寺院,走入社会,融入家家户户。为了达到这一“人间佛教”的目标,他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如下措施:第一,寺庙常态化地与加拿大三级政府互动交流,如寺院的大型活动都会邀请政要参加;寺院僧人也会应邀参与政府举办的活动。2020年12月3日,达义法师作为汉传佛教的宗教领袖,应邀出席了由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加拿大的各大宗教领袖之间用网络召开的有关COVID-19疫情的高层会议。特鲁多总理特别对佛教的慈悲理念能在加拿大广泛传播,抱有很大希望,因为这有助于各民族和睦相处,禅修也能缓解大众的心理压力。这说明汉传佛教已经在加拿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加拿大逐渐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第二,达义法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借用媒体平台宣传佛法,如在电台讲经说法,在报纸上刊登佛教文章,利用新媒体(如网站、微信公众号、优酷、Facebook 等)推广佛法。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应大众请求,达义法师用微信在群内为信徒教授禅修课程,讲解《心经》和《六祖坛经》,缓解众人心理压力,劝导居家禅修,发掘众生智慧,自我净化心灵。由于听众越来越多,他又在2021年1月1日开通了“加拿大湛山空中法堂”,利用网络传播佛法。
第三,达义法师倡导众生平等,爱惜动物生命,提倡健康素食,指導寺庙发放免费素斋、素月饼等健康环保的产品;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关怀社区老人,参与赈灾。仅2020年疫情期间,寺庙向社区医院、信众捐赠的防疫物资就高达加币15万元;寺庙向老人院捐赠大批食物和食用油等;寺庙一直保持前台电话畅通,为大众提供咨询服务、安抚烦恼压抑的心灵;寺庙为病患祈福、为罹难者做佛事超度,还为全国祈愿疫情早日消除,国泰民安。
第四,达义法师主动邀请高中学生和其他宗教团体到寺院体验禅修进而了解佛法;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年轻人来寺院当义工、禅修、学习佛法;定期为青少年举办多种学习课程,包括汉语、字画、少林武术、禅修等。
第五,达义法师以中国文化、建筑、艺术、习俗的魅力来吸引当地居民了解佛教,如新年敲钟祈福就是一项很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活动。加拿大四大佛教名山道场的建立将会对此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六,达义法师带领信众举行佛教传统的持咒、诵经、念佛、禅七等共修活动。
第七,达义法师保持与社会及各大院校的互动交流,如邀请警察来寺院学习佛法,或到警察局传授禅修,或去多伦多大学讲学。
2019年10月5日,加拿大国会委派参议员胡子修在加拿大五台山大雄宝殿落成暨开光大典之际,向性空长老颁发加拿大建国150周年荣誉勋章(全加拿大仅千余人获此殊荣),以表彰性空长老将佛教引入加拿大,丰富加国多元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加拿大,也让加拿大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三 洛杉矶“佛光山西来寺”的建立
及其全球化的努力
一个僧人在北美建立并维护一座寺庙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宣化上人建立了七座,就更难得了,其中美国就有五座,如旧金山的“金山寺”(Gold Mountain Monastery)、达摩镇(Talmage)的“万佛城”(The City of TenThousand Buddhas)、洛杉矶的“金轮寺”(Gold Wheel Monastery)、西雅图的“金顶寺”(Gold Summit Monastery)、马里兰的“华严精舍”(Avatamsaka Hermitage);加拿大有:温哥华的“金佛寺”(Gold Buddha Monastery)与卡尔加里的“华严寺”(Avatamsaka Monastery)。但是,就海外建立的寺庙数量而言,宣化上人大大逊色于星云大师。截至2001年,台湾省佛光山的星云大师建立了95个海外寺庙,7个净土禅修中心或演讲厅,其中美国有19座寺庙,加拿大有5座寺庙。星云大师1992年在洛杉矶成立“国际佛光会”(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五年内,“国际佛光会”在全世界发展成包含110个“宗会”和“协会”的组织。到目前为止,除了中东地区没建寺庙以外,一百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佛光山的寺庙或禅修中心。
星云大师开始全球化的思考始于其1976年带领台湾佛教会赴美庆贺美国建国二百周年之时,那时他开始意识到海外华人的巨大潜力。他从1978年开始在洛杉矶哈仙达岗(Hacienda Heights)的一处占地面积为15英亩的高坡上筹建佛光山在美国的分支“西来寺”(Hsi Lai Temple),取“佛法西来”之意。经过六次公众听证会、一百多次与社区民众的协调会、长达五年服务于当地社区,他们终于消除了以基督教为主的民众对佛教的误解。该寺在1986年得以动工修建,并于1988年11月26日落成起用,当天即传授三坛大戒、水陆法会,普渡众生
关于西來寺. http://www.hsilai.org/tc/abt/index.php, accessed: 2020519.。“西来寺”以佛光山的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为行动纲领,在西方积极推动“人间佛教”。
星云大师发愿要使佛教全球化。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一是结缘;二是激發人们的好奇心;三是使佛教的教导与修行本土化。这三种方法都卓有成效,赢得了佛光山分支所在国许多民众及政要的大力支持。如:“西来寺”落成启用时,里根总统曾发电报祝贺并派代表参加庆典;布什总统邀请星云大师参加他的就职典礼,并在1992年“国际佛光会”于洛杉矶成立时,发去贺信,赞扬团队的慈悲信仰及救助所有受苦者的献身精神。星云大师与美国高层的联系在1996年3月达到顶峰,其时,星云大师与副总统戈尔(Al Gore)通了十分钟的电话,后者六周以后参加了“西来寺”的一次宴会[6]61-64 。但这次宴会之后不久,星云大师与美国政府的联系趋冷,因为“1996 年克林顿二度竞选总统时,那位夏玲律师欺骗大师,用宗教机构的名义进行政治捐款,触犯了美国法律,最后惹得官司缠身”[7]。自那以后,星云大师与政客们的联系都很谨慎,佛光山现在也更多地依赖非争议性方法吸引非佛教徒。“西来寺”积极推行太虚大师倡导的“人成而佛成”的“人生佛教”,把人心美德的培养,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慈善、艺术、体育、音乐等形式,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除了指导信众进行传统的念佛、禅修、法会等活动以外,“西来寺”还带领东、西方佛教徒积极地投身到服务社区、回馈社会的多种活动中去。如:组织义工清理街道和海滩垃圾并传播生态环保理念、为贫困学生发放奖学金、为贫困儿童募集玩具、组织“西来寺”青少年交响乐团利用假期到社区和迪士尼乐园为大众义务表演、与地区医院合作举办义诊活动以方便没有医疗保险的新移民等。这些善行使许多西方人士认识到了佛教的慈悲济世,开始来到寺院学习佛法,参与寺院组织的多项活动。有些大学、中学甚至小学都主动与“西来寺”合作举办活动,甚至开设课程,以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8]62 。正是通过这样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让人们本有的无我、无私、平等、包容等美德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光大。
“西来寺”就是这样“通过各种服务大众的文化、教育和慈善等工作,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来实现心中的自我,以‘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磨去心中的我执。这是解决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族群之间、宗教之间对立和矛盾的良药”[9]66 。
四 “美国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建立
及其全球化的努力
另一个堪与佛光山媲美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组织,是证严法师于1989年12月9日在美国加州的阿罕布拉市(Alhambra, California)建立的“美国佛教慈济基金会”(Buddhist TzuChi Foundation, Tzu Chi USA)。它实际上是证严法师于1966年在台湾省花莲建立的“功德会”在美国的第一个分支。该会最初是证严法师带领五位弟子,遵循百丈法师“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作风,每人每天生产一双婴儿鞋,并且号召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节省五角菜钱(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0.175)存入竹筒里,开始济助贫困的工作。富裕的华裔美国商人黄思远惊讶于证严法师为助益他人而实现的一个又一个表面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于是,他皈依了佛教,并发愿要把慈济的精神与使命带到美国。1984 年,黄思远、李静念夫妇向加州政府申请成立“慈济美国分会”,得到批准。1989年,他们将加州阿罕布拉市的一处房产奉献给“慈济美国分会”作为基地,成立了“功德会”在海外的第一个分支
Tzu Chi USA History.https://tzuchi.us/whoweare/history, accessed: 2020523。接下来的十年里,慈济的信徒在各自的所在国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分支,到2000年1月,在一百多个拥有慈济会员的国家里,有28个有了自己的分支。“美国慈济”到了2003年,在全美有57个办公室[10]193 。2012年山地飓风(Hurricane Sandy)袭击美国东部,“美国慈济”捐款一千万美元救济灾民,2013年被认定为“在灾害中积极活动的国家级志愿组织”(NVOAD)。根据“美国慈济”2018年的年度报告,截至2018年底,全球约二百万人受惠于“慈济”的紧急救援、家庭和社区服务,有六十多万人受惠于“慈济”的免费医疗服务。
“慈济”在加拿大温哥华的总部创建于1992年,1994年在安大略省开设了第一个分支辦公室,在其他六个城市(Calgary, Edmonton,Toronto, Mississauga, Ottawa and Montreal)[11]71 也都有自己的办公室。 “慈济”从台湾省来到美国后,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走向全球:一是开展国内、国际救助项目。首次国际赈灾活动开始于1991年资助波斯湾战火孤儿和援助孟加拉国水灾,迄今已经援助97个国家和地区。“慈济”坚持“尊重生命”的理念,按照“直接、重点、尊重、务实、感恩、及时”的原则,为受灾国家提供药品、粮食、衣被、谷种等紧急救助,还提供免费诊疗、协助开发水源、建造房屋等服务。二是设立 “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资料中心”。该中心于1993年成立,后改为“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2002年)。许多民众响应证严法师“捐髓救人,无损己身”的号召,积极造福全球的血液疾病患者。捐赠者在2003年达到242039人[10]193 。截至2011年10月31日,“慈济共为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捐赠骨髓1777例,其中为大陆15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捐赠骨髓1123例”台湾慈济中心为全球捐赠骨髓大陆配对比例最高. http://news.cri.cn/gb/27824/2011/11/17/5187s3439621.htm, accessed:2020525.。三是建立海外分支。很多募捐和骨髓捐赠活动都是由台湾省本部发起,由海外所在国分支执行。“慈济”是一个民间公益组织,义工约70%为女性。是什么力量推动它在全球范围内高效运转?人们对此大惑不解。C.Julia Huang也曾将其与19世纪西方慈善女性相比较,认为除了东西方共享的现代性、社会结构的改变与女性不断提升的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以外,“慈济的意义在于它对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独特表达”[10]190 ,即践行太虚大师倡导“人成即佛成”的“人生佛教”,从而成为实践中的佛教,而不是传统的只呆在寺庙念佛、举行法会的佛教。
笔者认为,除了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理念之外,儒家的“孝悌仁爱”的思想也在“慈济”得到充分体现。“慈济”的爱心常用“一步八法印”来概括:其一,以“教富济贫、济贫教富”推动慈善志业;其二,“以人为本,以病为师”推动医疗志业;其三,以“教之以德,育之以礼”推动教育志业;其四,以“人品典范,文史流芳”推动人文志业;其五,以“大爱地球村,真情扶苦难”推动国际赈灾;其六,以“捐髓救人,无损己身”推动骨髓捐赠;其七,以“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让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推动环境保护;其八,以“里仁为美、守望相助”推动社区志工。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http://www.tzuchi.org.cn/认识慈济/基金会简介,accessed:2020525.虽说它是一个民间慈善公益组织,却是“全球佛教运动的榜样”[10]185 。“慈济”以儒家的“诚、正、信、实”来修炼自身,以佛教的“慈、悲、喜、舍”教化他人,从而跨越肤色、种族、国家、语言、宗教信仰的障碍,建立全球的“大爱”家庭,是慈善事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五 其他道场
随着中国移民在北美的增多,中国佛教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大批中国佛教道场在北美建立。根据于凌波居士的统计,截至1995年,中国佛教道场在美国和加拿大共计有186个[2]387-429 ,具体分布如下:加拿大23个;美国163个。美国地区的分布情况是:夏威夷地区8个、加利福尼亚州71个、纽约地区31个、德克萨斯州7个、其他州46个。这些道场有的是以出家人的身份申请的,有的则是以居士的身份申请的,都在发挥着大乘佛教的积极作用。
进入21世纪后,从中国来美国弘法的法师逐渐增多,中国寺庙的数量也随之增长,仅美国东部的寺庙就有五十多家,归属于美国佛教联合会。为了扩大佛教的影响,美国佛教联合会近年来积极参与和主办各种活动,如参加联合国主办的“宗教和谐周”、庆祝佛诞(卫塞节)时举办浴佛游行法会、组织春节团拜大型素宴、2014—2016年连续举办了三届水陆大法会以超度众生等。在族群矛盾日益加深的美国,中国佛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六 结 语
佛教能够在北美广为传播,得益于僧人与居士共同为全球化推广之努力:僧人讲经说法,创建道场;居士出钱出力,护持道场。中国自古以来严格的丛林制度和儒家伦理所带来的正能量起到了巨大的维护和稳定作用,推动了佛教继续全球化和向前发展,让佛教能够在北美乃至全球持续传播。
[参 考 文 献]
[1] 王敏琴.中国佛教在北美道场的建立及其影响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 127-132.
[2]于凌波. 美加华人社会佛教发展史[M].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3]胡思升. 沈家桢:航运巨子的度世情怀[J].南风窗,2005(3):52-57.
[4]李四龙. 美国佛教[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
[5]杨健. 亚洲之外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6]Stuart Chandler. Globalizing Chinese Culture, Localizing Buddhist Teaching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oguangshan[J].Journal of Global Buddhism, 2002(3): 61-64.
[7]魏承思. 西来寺往事[J].南方人物周刊,2013(9):3.
[8]释慧东.佛教在西方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与出路[J].法音,2018(11): 59-62.
[9]释慧东.人间佛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J].法音,2019(10):64-66.
[10]C. Julia Huang. The Compassion Relief Diaspora[C]∥Buddhist Missionarie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11]Kay Koppedrayer and Mavis L. Fenn. Buddhist Diversity in Ontario[C]∥Buddhism in Canada,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