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灾害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启示
2021-04-09周小燕
仲 琳,周小燕
目前,灾害事件逐渐呈现大规模的趋势,给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灾害发生时护士作为救援队伍中最大的专业群体,在救援期间和灾后恢复阶段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由此灾害护理应运而生。灾害护理又称灾难护理,目前我国还未给出统一定义,世界灾难护理学会将其定义为:系统、灵活地运用护理学独有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和其他领域合作,为减轻灾难对人类的生命或健康所构成的的危害而实施的活动 。护理学生作为未来的灾害护理人才的储备军,对他们的培养最为关键,发达国家灾害护理教育起步早且已形成完整的体系,而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才备受关注 ,且得到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未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教学内容尚不统一及师资力量薄弱等。本文就我国灾害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灾害护理教育提出建议。
1 灾难护理教育发展概况
1.1 国外灾害护理教育发展概况 日本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灾害频发,对此政府高度重视灾害的应对。自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后,护士在灾害救援中的重要性得到一致认同,兵库大学开始将灾害护理纳入到教学计划 ;1998年日本创立灾害护理学会,开始致力于研发灾害护理的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体系。日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灾害护理学在国内各级护理院校得到普及,人才囊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 。除高等院校开设灾害护理课程外,日本急救医学会每年会对在职护士开设急救医学培训,培养出大批灾害护理专家 ;2008年世界灾害护理学会(World Society of Disaster Nursing,WSDN)在日本成立,该学会促进了国际间灾害护理学术交流 。
2001年美国发生了“9·11”恐怖袭击,此次人为灾害性事件推动灾害护理向新的方向发展 ;2003年美国出版了最新灾害护理教材——《化学、生物学和放射性恐怖活动与其他意外伤害的灾害护理及应急预案》,并在之后成立了“大规模灾害教育国际护理联盟”,极大地改善了美国灾害护理教育发展滞后的状态 ;为培养高水平灾害护理人才,美国部分院校开始设立灾难护理相关的研究生项目,Rochester大学成为全球首个培养灾害护理硕士的学校 ;2007年美国面向全国护士开展灾害护理继续教育及在线培训,旨在提高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素质 。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护理院校相继开设了灾难救援相关的研究生项目,但未在基础教育中设置相关课程[10]。
1.2 国内灾害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港台地区最早发展灾害医学,并将相关课程融入到护理教育中[11],大陆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2002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爆发让灾害护理得到萌芽[12];2003年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推动了灾害护理在我国的发展[13];2006年有学者建议将灾难医学纳入医学院校选修课程中,以及在继续教育中添加相关内容[14];2009年中华护理学会灾害专业委员会成立,开始有专门的协会致力于发展我国灾害护理教育事业[15];2011年在国家的倡导与扶持下,大陆相继有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及暨南大学等高校开始培养灾害护理硕博人才,但对高职、专科(中专、大专)和本科教育相对不足[16];2014年中华护理学会加入世界灾害护理理事会,我国灾害护理事业开始与世界接轨[17]。
2 我国灾难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灾害护理作为我国新兴发展的一门学科,实际开设相关课程的护理院校较为零散。张清[18]对20所高校的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发现,仅有第四军医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开设了独立的灾害护理课程,其他高校仅在急救护理学中提及相关知识;娄伟等[19]发现95所本科护理院校灾难护理课程的实际开设率远低于专家认为需要开设率,情况不容乐观。近年来,伴随灾害医学的发展,大连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和江苏大学等陆续开设相关课程[20],但与国外相比仍远远不够。此外,由于灾害护理教学需要融入情境,而大多护理院校仍停留在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的层面,若教学过程中缺乏情境模拟,学生难以身临其境,故灾害护理知识的接收较片面,技能提升也相对较弱[21]。因此,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全面开展系统化的灾害护理教育工作。
2.2 专业教材不统一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编写灾害护理学教材[22],但还未在全国推广普及,仅个别院校使用。无专业教材的部分院校仅在急救护理学或社区护理学课程中穿插灾害护理知识,且不作为重点讲述[23];另一部分院校则在参考《灾害护理学》等书籍的基础上自编讲义进行教学[24-25]。由此可见,我国教学材料匮乏且不统一,制定灾害护理教学纲要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2.3 师资力量薄弱 研究发现[15,20,26]我国针对灾害护理教学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这可能与护理教师大多从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缺乏专业的灾害救援培训有关,而且少有院校聘请具有灾害救援经验的专家到校讲课,没有建设一支有梯队的师资队伍。刘莉等[27]调查发现,99.2%的高职院校教师主动参与灾害护理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可见,我国护理院校专职教师并未对灾害护理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亟需提高专职老师的业务能力及教学精神。
3 启 示
3.1 加强灾害护理学科建设 课程设置是灾害护理教育的核心,护理教育人士应重视这一学科的发展,保证全国各级护理院校设立灾害护理学科,且将其列为必修科目。由于灾害护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需要理论知识和实战演练相结合,故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可用视频、PBL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思维导图等方式教导,帮助学生初步厘清灾害救援体系;因灾害护理难以进行实战演练,故可借助虚拟现实模拟技术、桌面推演等先进技术实现情景模拟,其中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开发费用高,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可让灾害护理学科领头人与新媒体专业合作,共同研发出适合我国灾害护理教学的虚拟现实模拟环境[28];另外可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灾害救援演习,由专业老师进行评判打分,并列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中,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灾害救援能力,同时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应注重灾害护理学科与其他护理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注重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将来减少灾难事件造成的心理伤害打下坚实基础[29]。
3.2 统一灾害护理教材 随着国内灾害护理学的兴起,诸多学者开始编写相关教材。2009年,杨晓媛编著的《灾害护理学》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护理人员编写的灾害救援指导用书,填补了我国灾害护理救援研究领域的空白[30];2015年,中华护理学会灾害专业委员会编写的《灾害护理学》,标志着我国灾害护理教育进入了针对国情发展的阶段[31]。此外,还有余桂林、李秀华、钟清玲等学者编著的灾害护理学教材,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灾害护理教材的数量仍较匮乏且内容较为单一,因此可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教材,如学习美国学者提出的灾害护理分期(准备期、始动期、中期和远期),围绕灾害发生的不同时期阐述救援护理的具体内容,这样能更好地强化灾害护理的具体操作流程[32]。然而由于我国各级护理院校尚未规范统一灾害护理学的教材,该学科在各院校的发展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各级护理院校可协商统一教材,同时教育部门应将灾害护理教材纳入到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中。
3.3 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护理人才的根本保证,高校可采取“送出去、引进来、联合培养”的方式打造专职教师队伍:(1)将骨干教师送出国深造,香港理工大学灾害护理组会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到英国学习最新的灾害护理知识[33];(2)定期选送教师参加与灾害护理有关的讲座及培训班,华西护理学院利用多次承办国际灾害护理培训的机会,进行灾害护理教师的先期培养[34]; (3)高校聘请有救援经验的临床工作者加入到师资队伍中,以提高灾害护理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一支有梯队的师资队伍;(4)高校间的联合培养也是提高师资力量的另一途径。在香港赛马会的资助下,香港理工大学与四川大学携手在四川大学创建了全国首个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短短数十载已联合培养了数百名灾害护理人才,为我国护理院校发展灾害护理带来了新的契机,也给其余高校提供了实践经验[35]。
4 小 结
当今世界灾害频发,类型复杂多样,医学救援形式愈加严峻,护理人员作为灾害救援队伍的中坚力量,所承担的责任也更为艰巨。灾害护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虽然我国灾害护理教育在近年得到快速发展,但要想跟上世界的发展脚步,仍任重而道远,只有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建设下,我国灾害护理教育事业才能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