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处理策略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

2021-04-09朱小丽张颖

当代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置管静脉炎预处理

朱小丽,张颖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ICU科,江西 赣州 341000)

PICC 置管是新生儿常用的建立静脉通道的方式,其开 展为新生儿的成功救治建立循环通路,是临床抢救重症新生儿不可缺少的技术,具有保留久、操作简单、易固定等优点[1]。但PICC 置管期间可存在多种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断裂、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感染等[2-3],对临床治疗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新生儿生理特点,PICC 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4]。降低PICC 置管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5]。针对PICC 置管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针对性预防和处理,可能降低PICC 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院开展PICC 置管预防性策略护理,旨在观察预处理策略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0例拟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处理策略组,各300例。常规护理组男160例,女140例;日龄1~21 d,平均日龄(6.2±1.2)d;平均出生体质量(1214±110)g;平均身高(41.6±2.9)cm;平均穿刺次数(2.2±0.5)次。预处理策略组男156例,女144例;日龄1~21 d,平均日龄(6.4±1.3)d;平均出生体质量(1197±113)g;平均身高(41.4±3.0)cm。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在本院产科出生,具备完整资料;拟行PICC置管;出生体质量为800~1600 g;出生胎龄28~35周;出生日龄1~21 d;均符合PICC置管适应证[6]。排除标准:监护人未签署研究同意书;存在PICC置管禁忌。

1.2 方法 用PICC 1.9F 穿刺包进行置管,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成功穿刺后插入导管,拔出穿刺鞘,抽回血,冲管,安装连接器并连接肝素帽,1 mL 肝素,2 U/mL 稀释肝素液正压封管,采用脉冲式进行冲管。导管顶部位于腔静脉中下段、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上方2~3 cm。X线确定位置。PICC置管均由本院同一具有PICC操作执业许可证的护师完成。

1.3 护理方法 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PICC 置管护理。常规更换敷贴、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置管后24 h连续不间断输液,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穿刺口情况。预处理策略组针对PICC置管中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预处理护理。①导管堵塞的预防:输液泵不间断输液,确保液体匀速进入;若输注黏稠性液体,需要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优先输入高浓度脂肪乳类液体,再输入其他液体。②导管断裂的预防:将导管固定于体表,以免导管弯曲折叠;操作时不能过度用力,如推注药物时存在阻力,不可强行操作引起导管断裂;合理修剪导管长度,避免导管过长;导管发生破裂时,无菌条件下自断裂处剪断远端导管,重新连接肝素帽和连接器。③导管异位、漂移或脱出的预防:必要时对患儿进行镇静处理防止导管异位;置管者穿刺及PICC置管技术过硬,可准确估量导管头端可到达的位置;及时合理变换体位以顺利送管,经上肢静脉置管时合理调整患儿头部,使其下颌与肩部紧贴,以减少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间夹角,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密切观察导管位置,若出现异位,及时退出导管,一边推注0.9%氯化钠溶液一边送管。④静脉血栓的预处理:使用肝素稀释液、正压方式封管;每周更换敷贴、肝素帽。⑤静脉炎预防:置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待消毒剂完全干后再穿刺;穿刺过程应轻柔,减少静脉刺激,避免静脉损伤,避免同一部位多次穿刺;置管后加强护理,定期消毒及更换敷贴,若导管脱落,不再将导管置入血管,严格消毒后覆盖纱布或敷贴,减少皮肤表面细菌经开放性窦道进入,引起静脉感染;置管1 d后,可在穿刺部位及周围用水胶体敷料湿热敷1~2次,连续使用1 周。⑥穿刺点出血的预防:避免同一位置多次穿刺,穿刺操作应轻柔,血管选择应适宜,把握肝素用量,穿刺成功即刻开始输注液体,穿刺完成后可使用无菌的棉球按压5 min;若穿刺点渗血,则应及时更换敷贴并按压5 min。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炎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标准,按严重程度分为0~4级[7]。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及满意度,满意度按本院满意度调查评分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 预处理策略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7%,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处理策略组静脉炎严重程度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

2.2 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预处理策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满意度及置管时间比较 预处理策略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置管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家属满意度及置管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家属满意度及置管时间比较(±s)

组别常规护理组预处理策略组t值P值例数300300家属满意度(分)75.6±5.284.1±5.619.2650.000置管时间(d)27.4±5.121.4±4.016.0340.000

3 讨论

随着PICC 在新生儿中的普遍使用,PICC 置管的弊端逐渐显现,由于新生儿无法配合操作,置管操作中容易损伤血管,对操作者技术要求极高,且容易置管失败[8]。新生儿皮肤稚嫩,不能配合操作,且血管细小,相比成年人,新生儿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对护理的要求更高[9]。影响PICC 置管并发症的因素众多[10],针对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处理是降低并发症的有利措施。

预防性策略是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结果进行预防性处理,以有效降低不良结果的方法。既往研究显示,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多种因素可影响并发症发生,提供优质的置管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处理策略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静脉炎严重程度更低,说明预处理策略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与穿刺粗暴、导管反复刺激血管壁导致的血管内膜损伤有关,预防性策略重视血管保护,待消毒剂完全干后再穿刺,防止消毒剂经穿刺部位进入循环对血管造成刺激,穿刺过程轻柔可减少静脉刺激,置管后加强护理,在穿刺部位及周围用水胶体敷料湿热敷1~2 次,可降低局部炎症反应[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处理策略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预处理策略可整体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置管时间。麦细焕等[7]研究也证实,预处理策略可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PICC 置管发生并发症后补救治疗效果不佳,且非计划拔管率仍较高,故置管时采用预处理策略方法应引起临床重视。本研究证实预处理策略可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且可缩短置管时间,提高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置管静脉炎预处理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基于预处理MUSIC算法的分布式阵列DOA估计
浅谈PLC在预处理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中的应用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络合萃取法预处理H酸废水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自适应预处理的改进CPF-GMRES算法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