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价值
2021-04-09张野黄丽霞
张野,黄丽霞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湖南 长沙 410000)
乳腺疾病较常见于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不仅会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女性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乳腺疾病的诊治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研究焦点。研究表明乳腺疾病存在规律性、复杂性和特殊性[2],乳腺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部分乳腺疾病还会因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而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常用的乳腺疾病诊断方法有体检、X线钼靶、B超等[3],上述诊断手段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但实际诊断效果并不完全理想。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乳腺疾病诊断技术得到完善,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对提高乳腺疾病的检出率有积极促进作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内部分学者对其应用价值还存在一定争议[4]。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1例确诊为乳腺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B超和钼靶进行诊断,同时观察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技术在乳腺癌和良性病变患者中的形态学征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1例确诊为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2.3±8.9)岁;其中乳腺癌患者13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69例。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疾病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精神障碍、心理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及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方法为:仪器选用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T 乳腺专用磁共振线圈,诊断时患者取俯卧位,使身体和双肩处于水平状态[5],将患者两侧乳房放入磁共振线圈内,保证患者乳房处于自然悬垂状态,再使用加压装置将乳腺、胸壁和线圈贴合,完成上述操作后告知患者放松心态、保持平稳呼吸,待患者准备好后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B 超诊断方法为:仪器选用由美国GE 公司生产的GE Voluson E6、GE-VIVID4 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4~10 MHz,患者行常规乳腺检查后将患者腋窝及乳房进行充分暴露,使用设置好的实时线阵高频探头对病灶进行检查,观察并详细记录病灶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边界情况,观察病灶是否出现分叶、钙化等现象;同时,需对病灶血流情况和动脉血流阻力值进行研究分析。
钼靶诊断方法为:仪器选用由美国GE 公司生产的CE Medical system SCS全数字平板乳腺X线机,诊断时让患者取头尾位及内外侧斜位,诊断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侧位检查,检查时由诊断医师观察输送至5M Barco全屏上的图像。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3 种诊断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敏感性=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特异性=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准确性=(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式在乳腺疾病患者中的诊断结果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出乳腺癌患者1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49例;B超诊断出乳腺癌患者99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28例;钼靶诊断出乳腺癌患者86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47例,见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式在乳腺疾病患者中的诊断结果
2.2 不同诊断方式在乳腺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B超和钼靶(P<0.05),见表2。
表2 不同诊断方式在乳腺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2.3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技术在乳腺癌和良性病变患者中的形态学征象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乳腺癌患者发现病灶早期增强(33.3%,40/120)、周围血管增粗迂曲(30.0%,36/120)、皮下脂肪间隙模糊(4.2%,5/120)、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46.7%,56/120)。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发现病灶早期增强(10.2%,5/49)、周围血管增粗迂曲(12.2%,6/49)、皮下脂肪间隙模糊(26.5%,13/49)、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0.4%,2/49)。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乳腺癌和良性病变患者的形态学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疾病,近年来,我国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键[6-7]。目前乳腺疾病的诊断手段较多,包括X 线、钼靶、超声、CT 及MRI,自70年代以来,X 线钼靶被作为乳腺疾病的主要筛查手段[8],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对以钙化为主的乳腺癌病灶检出率较高[9],但X线钼靶对微小病灶的敏感性较低,增加该诊断方法的应用局限性。超声是80年代的新型诊断技术,具有简便、快捷、准确性高等特点[10],但对微小钙化和病灶与周围腺体整体的显示效果不理想,导致诊断效果不佳[11]。随着诊断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提高,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受到广泛临床认可,该技术可以同时双乳成像,还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危害和提供病灶血流动力学情况等优势[12],在深位病灶和多中心、多灶性病变中的敏感性较高[13],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B 超和钼靶(P<0.05)。表明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提高早期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的应用优势能清晰显示患者病灶数量、分叶、毛刺、浸润等现象[14];同时,还能清晰的显示病灶强化方式和内部结构。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乳腺癌和良性病变患者的形态学征象存在明显差异,这对提高早期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检出率有积极促进作用。早期乳腺癌患者病变部位血管血供较为丰富,因此,动态增强磁共振显示病灶早期明显增强;临床认为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为环状增强[15],动态增强磁共振显示周围血管增粗迂曲;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中的形态学征象不同对早期分辨良恶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患者诊断中效果显著,其灵敏性和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