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施工技术
2021-04-09张传英
张传英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广州 510620)
1 工程概况
广东省茂名市某小区总建筑面积为71 210.64m2,包含C01-1、C01-2 号楼栋,裙楼商业楼及地下车库、地上建筑面积为56 853.16m2,地下建筑面积为14 357.48m2。该小区工程部分现浇混凝土楼板存在裂缝,影响工程外观质量。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裂缝成因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2 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混凝土质量欠佳
建筑工程中选取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能符合设计标准,其中粗骨颗粒的直径偏小、含泥量较多,会使得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偏大,加速混凝土裂缝[1]。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会选择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方式,泵送会加大混凝土的坍落度,加大混凝土的收缩。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操作时会自行加水,更改混凝土的配合比,降低混凝土性能,同样会造成楼板裂缝。
2.2 楼板钢筋网保护力度不够
楼板中会存在大量的钢筋,钢筋的作用是能够高效地将楼板的外力传递给受力钢筋,预防钢筋受到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发生裂缝。要想充分发挥钢筋的抗裂性能,就需要在其外部增设钢筋网保护。然而在实际操作时,施工单位会忽略钢筋网这一措施,因此,在施工过程总会出现钢筋变形、错位或者移位现象,再加上施工人员长期对钢筋的踩踏,加大了楼板裂缝的可能性。
2.3 楼板模板和支架技术不标准
之所以会造成楼板裂缝,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标准的模板和支架技术。由于模板和支架设计得不合理,模板及支架的刚度达不到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极易发生局部变形,进一步形成楼板裂缝[2]。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操作之前,需要对模板进行全面润湿,保障模板有充足的水分,特别是在夏天,模板中的含水量会不断蒸发,若不提前进行润湿操作,会加剧混凝土塑性收缩,导致裂缝。
2.4 养护期不足或养护不合理
从养护层次分析造成楼板裂缝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施工单位为了追赶工期和增加经济收益,通常会尽早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也会对应缩短;另一方面是没有制定好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不合理的养护方式同样会加大楼板裂缝的概率。
3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3.1 选取科学合适的混凝土
对于现浇混凝土工程来说,选取科学、合适的技术要求和材料要求是非常关键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率,具体要求做如下分析。
3.1.1 技术要求
1)坍落度。要求混凝土入泵坍落度为14~16cm,坍落度过大,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可能会较大,结构易开裂;过小,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能,难于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2)和易性。混凝土和易性、保水性好,不离析、不泌水,利于施工从而保证混凝土质量。
3)体积稳定性。该部位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受结构基础的约束,易产生裂缝,混凝土裂缝影响结构防水的功效及耐久性,所以地下室外壁墙防水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有良好的体积稳定性,除减少混凝土的自身收缩,考虑掺加一定量的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因自身收缩带来的变形,防止裂缝的产生以保证其防水性能。
4)配合比。混凝土的自身收缩除和材料质量有关外,还和配合比的设计有很大关系,必须对配合比设计进行优化,掺加具有一定活性的矿物掺合料取代一部分水泥,可以改善拌和物的和易性、可泵性,减少泌水,降低水化热,减少了混凝土的自身收缩,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以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3,4]。
3.1.2 材料要求
1)水泥。不宜使用掺有混合材料较多的水泥,掺有混合材料较多的水泥需水量大,对抗渗混凝土不利,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由于低标号水泥成分复杂,质量较差,不宜使用,所以本工程抗渗混凝土选用42.5R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试配。每立方米抗渗混凝土中水泥等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宜少于320kg。
2)粗骨料。粗骨料的含泥量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收缩性能,在抗渗混凝土中粗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小于0.5%,空隙率小、针片状颗粒含量少,选用5~25mm连续级配的粗骨料。
3)细骨料。细骨料选用含泥量不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细度模数在2.6~3.0 的Ⅱ区中粗河砂。
4)掺合料。为填充混凝土中的微细空隙,保障混凝土的密实度,需要在抗渗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磨细矿粉等细掺料,其细度应100%通过0.15mm 筛孔。
5)外加剂。宜选用膨胀剂,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补偿结构收缩,有效预防结构裂缝的产生,利于结构抗渗。必须做好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相容性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3.2 强化楼面板上层钢筋网的保护
在楼面地板混凝土模板中,钢筋既要抵抗外部荷载,又要高效预防混凝土收缩或者温差变化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钢筋在楼板建筑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想钢筋能够同时发挥双重作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钢筋上下处加设钢筋网,用以保护钢筋的性能及质量。
楼面板上层钢筋的保护一直都是施工单位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其主要原因为:(1)楼面板上层钢筋普遍偏软偏细,只要有荷载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2)楼面板上层的钢筋和模板之间空隙较大,不能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3)由于多种多样的交叉施工作业,使得施工人员较多,来往行走的频率也会增大,会加大外部荷载。所以说,一定要重视对楼面板上层钢筋网的保护,加大保护力度,规范保护操作,减少楼板裂缝的概率。
3.3 强化楼板混凝土的收面工作
混凝土在泵送之后会有一段缓凝时间,若按照传统的操作工作,即等到混凝土初凝之后,利用抹子压光将其压实压平,该技术虽然简便,但混凝土表面的水分会大量蒸发,会加快模板出现裂缝的速率。为了改善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施工单位采取二次抹压的施工技术,就是混凝土振捣结束后刮平,混凝土开始吸水初凝时展开二次压实涂抹,在混凝土初凝结束终凝之前进行第三次压实涂抹,注意压实涂抹的力度一次比一次大,二次涂抹完成的标准是要能够感受到混凝土的柔和性,三次涂抹完成的标准则是能够感受到混凝土的干硬性。
面对大面积楼面混凝土一次性压平收光的要求,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在楼面梁板钢筋上以4 000mm×4 000mm 的间距焊定位钢筋控制,在离设计楼面混凝土设计标高500mm的地方做出标记,以此作为混凝土面标高控制点。定位钢筋水平标高用水准仪进行抄平,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楼板混凝土标高控制图
3.4 强化对楼面板的混凝土养护
上文已经提及,造成楼板裂缝的原因之一就是养护不合理。针对该因素,需要施工单位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规范养护方式。尤其是在混凝土早期养护时,要尽量避免混凝土表面发生大量脱水现象,减小混凝土初期发生收缩裂缝的可能性。此外在养护期间,要注意天气气候影响,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裂缝,干扰混凝土质量。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要在其表面碾压3 遍,然后利用木抹子进行压实,同时在混凝土终凝结束后马上用皮草、麻布等进行覆盖,最后实施洒水养护操作。
4 结语
现如今,楼板裂缝现象已经较为普遍,该现象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减少工程效益。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造成楼板裂缝的原因,并对应提出解决措施,以便类似工程借鉴学习,促进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