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芬太尼经自控镇痛泵(PCA)治疗难治性癌痛的疗效分析

2021-04-09袁晓婧

中外医疗 2021年1期
关键词:癌痛自控难治性

袁晓婧

甘肃省酒钢医院血液肿瘤科,甘肃嘉峪关 735100

癌症作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不仅减少人们的平均期望寿命,而且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是癌痛症状。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80%~90%的癌痛症状得到控制,但仍有10%~20%的难治性癌痛得不到缓解[1]。目前治疗癌痛的主要措施是药物控制,WHO 曾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三阶段的止痛基本原则[2],但临床中遇到的情况更为复杂和多变,导致相当部分的癌痛患者并未得到适当的治疗管理,单一口服给药不能解决所有的疼痛问题,癌痛依然存在。长期癌痛不能及时控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情绪,降低了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自控镇痛技术的发展,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止痛治疗[3]。难治性癌痛是指虽然正在接受阿片类药物或其他联合止痛治疗仍存在难以忍受的疼痛,占癌痛患者的10%~20%。该次研究于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便利选取50 例在甘肃省酒钢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难治性癌痛患者,探讨舒芬太尼PCA 治疗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选择在该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5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至少3 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诊断为难治性癌痛者;②自愿参与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未出现肝肾衰竭者。排除标准:①已出现意识昏迷或存在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②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片禁忌证的患者。

观察组患者年龄46~76 岁,平均(59.1±6.8)岁;男性14 例、女性11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5~75 岁,平均(58.8±8.4)岁;男性15 例、女性1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羟考酮缓释片,12 h/次,暴发癌痛时给予口服吗啡片,也可等量换算为吗啡注射液止痛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自诉确定镇痛治疗时间,为10~60 d,最长6 个月。

观察组均预先做静脉穿刺置管(深静脉置管或静脉留置针),连接电子泵,用小剂量持续静脉给药以自控镇痛泵(PCA)进行镇痛治疗。观察组药物使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根据患者病情联合咪达唑仑、地塞米松、昂丹司琼,加生理盐水至200 mL。先根据患者前24 h 阿片总量,等效转换剂量表计算舒芬太尼的总量,在计算每小时的维持量,当镇痛效果不足时,患者能够通过自行按压缓解痛苦,追加剂量为维持量的1.2 倍,锁定时间15 min,治疗期间可以追加药量但不能改变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每日以NRS 评分法(疼痛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如出现暴发癌痛且>3 次,24 h后调整总量换算为次日PCA 量,如出现异常及时处置。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发症(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嗜睡,尿潴留,皮肤瘙痒),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NRS 评分进行记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5 个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

利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5 个时间段的NRS 评分存在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30,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R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RS 评分比较[(),分]

注:* 各组内用药后2 h 与72 h 比较P<0.05

2.2 并发症

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舒芬太尼是一种高效μ 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它衍生于芬太尼,其镇痛机制为直接作用于癌痛患者的脊髓、延髓以及中脑等痛觉传导区域,舒芬太尼在上述区域内与μ 受体相结合,会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4]。舒芬太尼具有良好地通过人体血脑屏障的能力,因为它的脂溶性高,且半衰期短、清除率高,同时具有与阿片受体结合的能力,起效迅速且药理作用时间长[5]。临床研究表明[6],舒芬太尼目前应用广泛,其治疗指数分别是芬太尼、吗啡和杜冷丁的91.01 倍、362.75 倍和3 878.6倍。因此,舒芬太尼更适合在临床中应用于难治性癌痛和重度癌痛患者。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其72 h 后的NRS 评分为(2.4±0.6)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0.8)分,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得到一部分缓解,这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似,陈丽等[7]报道的难治性癌痛患者一例,用舒芬太尼5 μg/h 起皮下泵注射,逐渐增加至30 μg/h 后疼痛得到控制,RNS 评分<3 分。赵东丽等[8]在癌痛患者中使用舒芬太尼后发现,舒芬太尼3 000 μg 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后,疼痛评分为2~3 分,与该研究结果近似。

该研究中,利用静脉自控镇痛泵作为给药途径,将舒芬太尼输入癌痛患者体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中枢,相对于口服药,缩短了给药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自控镇痛泵相比口服药还有以下优点:①静脉给药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对快速缓解疼痛效果较好;②通过药物镇痛效能比进行剂量滴定,有利于克服患者的个体差异;③自控镇痛泵能使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且对爆发性疼痛的控制明显。研究显示,PCA 给药相比与传统给药方式,药物起效时间增加了3 倍[9]。在该研究中,PCA 相比与口服给药方式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量,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楼尉等[10]开展的控制晚期癌痛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11 例舒芬太尼组患者发生恶心的例数为1 例,对照组发生恶心2例,其余4 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叶林生等[11]在陆丰市开展的研究发现,20 例自控静脉泵舒芬太尼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3 例,而20 对照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9 例,显著高于观察组。黄莹等[12]研究发现通过PCA 给药,在患者爆发性疼痛时可单次增加药量,不仅能缓解疼痛,对医师后续的药物调整也提供了方便。这可能是于舒芬太尼的药理学性质和给药途径相关。舒芬太尼具有良好的与α1 酸性糖蛋白相结合的能力,此能力使药物能快速的运行于血液中[14],PCA 给药又进一步缩短了药物起效时间,且稳定性较高,这对减少并发症和控制疼痛具有较好作用。

综上所述,舒芬太尼经PCA 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具有控制疼痛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猜你喜欢

癌痛自控难治性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成功来自于自控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固体清洁剂自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