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与串联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临床分析

2021-04-09崔践英黄志伟

中外医疗 2021年1期
关键词:颌面部皮瓣口腔

崔践英,黄志伟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口腔外科,黑龙江大庆 163453

口腔颌面部肿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具体是指发生在患者口腔、上下颌骨、颈部及面部的肿瘤,发病初期,一般为良性肿瘤,临床症状表现形式为无痛性肿块,同时该期间肿瘤生长缓慢,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导致疾病发展为恶性肿瘤,患者不但会有牙齿松动或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2]。目前,临床常采用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对其进行治疗,临床指出,术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口腔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不但会降低患者面部功能,还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度,降低其生活质量[3]。因此,术后给予患者修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该次研究将将2018年12 月—2019 年12 月来该院的76 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与串联皮瓣修复,对临床治疗效果、术后缺损修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来该院的76 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7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38 例)与对照组(n=38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6 例;年龄35~72 岁,平均(53.50±18.08)岁。实验组男23 例,女15 例;年龄36~73岁,平均(54.50±18.06)岁。该次研究获得委员会审批,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串联皮瓣修复。给予患者全麻措施,并彻底清除患者原发病灶,游离其股前皮瓣,缺损修复时联合多个皮瓣进行。

实验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①给予患者全麻措施,并彻底清除患者原发病灶,并将患者股前外侧的皮瓣切除;②进行定点标记,依据ABC 系统,以C 为圆心做圆,半径为5 cm,并于C 点外侧做切口,随后逐层分离,直至筋膜;确认外侧穿支血管及皮瓣边缘血运良好时,切断血管,并进行缺损修复[4]。

1.3 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根据手术时间、皮瓣制作时间及胃管拔除时间进行评价,上述指标所用时间越短,说明临床治疗效果越好。术后缺损修复情况评价:根据术后口腔闭合功能、咀嚼功能、进食情况及吞咽功能进行评价。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管危象、局部组织坏死、扩大手术创面。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皮瓣制作时间及胃管拔除时间相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2 术后缺损修复情况

实验组术后口腔闭合功能、咀嚼功能、进食情况及吞咽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缺损修复情况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缺损修复情况对比[(),分]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实验组血管危象1 例、局部组织坏死0 例、扩大手术创面1 例,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血管危象3 例、局部组织坏死2 例、扩大手术创面4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2<0.05)。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作为临床常见颌面部肿瘤,临床指出,该病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且该病逐渐趋于年轻化[5]。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而言,发病后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极易引发患者病灶周围软组织缺损现象,导致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咀嚼障碍及语言障碍。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皮瓣制作时间及胃管拔除时间分别为(6.01±1.19)h、(1.15±0.26)h、(19.02±3.35)d,均低于对照组(8.15±1.67)h、(1.48±0.35)h、(21.95±4.23)d(P<0.05);研究组术后缺损修复情况评分为(8.67±0.35)分、(8.89±0.53)分、(8.58±0.47)分、(8.61±0.57)分,均优于对照组(8.14±0.42)分、(8.33±0.57)分、(8.21±0.51)分、(7.82±0.81)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23.68%(P<0.05)。在洪鹏宇等[6]的研究中,研究组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评分分别为(6.17±1.08)d、(1.23±0.15)d、(19.76±3.02)d,低于对照组(8.19±1.63)d、(1.52±0.36)d、(21.89±4.37)d,研究组术后缺损修复情况评分为(8.35±0.52)分、(8.92±0.47)分、(8.63±0.51)分、(8.72±0.46)分,均优于对照组(8.11±0.41)分、(8.29±0.53)分、(8.19±0.42)分、(7.56±0.91)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2%低于对照组23.91%;该研究与其研究结果相差不大,具有可靠性。目前,临床常采用的修复术主要包括: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与串联皮瓣修复,串联皮瓣修复作为临床常规修复,虽然该修复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研究发现,术后极易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且该修复术要求操作医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因此,临床一般不予以采用[7-8]。而股前外侧嵌合皮瓣属于新型的组织缺损修复术,相较常规修复术,该修复术具有取材灵活、创伤较小等临床特点,除此之外,该修复术中股前外侧的皮瓣含有的肌肉、皮肤可以很好地满足颌面部缺损患者的修复要求,同时皮瓣中充足的血供可以确保修复皮瓣的供血,对于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患者而言,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效果相较串联皮瓣更为突出,不但能确保治疗安全性,又能改善术后缺损修复情况,应被临床大力应用。

猜你喜欢

颌面部皮瓣口腔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眶周组织缺损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