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2021-04-09郝俊峰李会学王丹
郝俊峰,李会学,王丹
1.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淄博 255026;2.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卫生院,山东淄博 255000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引发的以肝脏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疾病,可成为进行型和慢化型两种,其中后者较为常见,患者有四肢无力、机体水肿、精神不振等临床表现特征,由于乙型肝炎疾病并不典型,因此误诊率、漏诊率极高,而乙型肝炎疾病又有传染性强的特点,若是不能及早对患者做出诊治,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极大。而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乙型肝炎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所介导的免疫损伤有密切关系,因此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在乙型肝炎诊治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为进一步对此做出验证,该院方便选择2017 年2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108 例乙型肝炎患者为例,对比分析肝硬化乙型肝炎、非肝硬化乙型肝炎、健康体检者3 种类型人群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的108 例乙型肝炎患者经临床诊断证实,均符合2010 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感染学分会联合修订的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诊断标准,患者有明显的肝功能异常情况及肝脏组织学变化,同时携带乙型肝炎病毒6 个月以上。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39 例;患者年龄32~77 岁,平均年龄为(48.2±3.2)岁;按照不同临床类型,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肝硬化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各27 例)和观察B 组(非肝硬化组),每组患者54 例。另选54 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3 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该次临床调查研究中,所有入选受试者均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即抽取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并放置在-20℃冰箱中保存备用,使用AU27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3 000 r/min 的速度分离血清,采用血清免浊比浊法,并使用与之配套的试剂,严格按照相关说明操作,对3 组受检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IgM)进行记录,分析最终检验结果[1]。
1.3 观察指标
该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包括IgG、IgA、IgM,其中IgG 主要表达于血清,含量相对较高,可起到免疫反应,是预防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同时也是唯一可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IgA 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其中前者为单体,后者为二聚体;而IgM 是未成熟的B 细胞代表,可组成B 细胞抗原受体,具有结合抗原、补活机体的作用。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组体检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IgM)比较,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而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又要高于非肝硬化患者,3 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g/L]
表1 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g/L]
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之中,处于失代偿期的患者IgA 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IgM 水平略高于代偿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g/L]
表2 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g/L]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组织,在机体内起着储存肝糖、去氧化和合成分泌性蛋白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制造消化系统中的胆汁,并且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若是机体的肝脏受到病毒侵袭,肝功能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乙型肝炎就是在乙肝病毒(HBV)的侵袭作用下,所引发的肝脏病变传染病,患者有四肢无力、机体水肿、精神不振等临床表现,HBV 在入侵患者的肝细胞后,相关病毒基因会进入细胞核,这样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DNA环,并通过转录板转录成不同长度的mRNA,其中就有一部分mRNA 被充当为前置基因,并被翻译成毒性蛋白,这样毒性蛋白壳就会与HBsAg 结合,并形成具有超强感染能力的戴恩(Dane)病毒粒,从肝脏释放到血液之中[2]。近些年有文献报道指出,全球现下大约有2.4 亿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在我国乙型肝炎患者群大约有9 000万,约占全球患者数的33.5%。同时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可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并造成交叉感染,因此现下乙型肝炎已经成为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大公害疾病,对于乙型肝炎的防治必须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一般情况下,处于慢性HBV 感染自然史第一期(免疫耐受期)和第三期(低复制期)无需进行抗病毒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很大,但由于乙型肝炎疾病并不典型,大多患者在患病初期并不知晓病情,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问题,从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期,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传统观点认为,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CD8+T 细胞是导致患者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但是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会对乙型肝炎病程发展产生影响,这些细胞之中所含有的NK 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会影响乙型肝炎病变变化,如机体一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机体则会自动开启体液免疫,这样大量的抗体、补体及免疫物就会集聚在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因此血清免疫球蛋白增多,是乙型肝炎的重要临床表现,而利用这一点,在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诊治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就可成为重要的诊断参考依据[3-4]。现下临床之中,也有很多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如学者王鹏[5]曾经探讨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肝细胞脂肪硬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病情较重的患者IgG 为(17.12±2.18)g/L、IgM为(2.43±0.15)g/L、IgA 为(2.62±0.15)g/L;病情较轻的患者的IgG 为(14.32±3.12)g/L、IgM 为(2.14±0.24)g/L、IgA为(2.25±0.62)g/L。研究发现IgG 和IgA 与患者肝纤维化级别存在正相关性,对判断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此外,在学者张国俊[6]的研究中也曾提出过类似观点,其认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存在特异性,并与患者病情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体内的IgM 偏高,这主要就是由于CD 记忆性B 细胞加快了患者IgM 形成,而自免性肝硬化患者体内IgG 偏高与原始B 细胞toll 样受体-9 有关。为进一步的验证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该院抽选了3 组受检者,即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失代偿期和代偿期)、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该次研究中,乙型肝炎的肝硬化患者的IgG 水平为(17.75±3.47)g/L,IgA 水平为(2.69±0.63)g/L,IgM水平为(2.77±0.72)g/L;乙型肝炎非肝硬化患者的IgG水平为(14.20±2.75)g/L,IgA 水平为(2.27±0.69)g/L,IgM水平为(2.13±0.34)g/L,两组患者的IgG、IgA、IgM 水平有明显的差异,是疾病诊断和资料的重要指标。学者王鹏、张国俊与该文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进一步证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在乙型肝炎检测、分型中的重要价值。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由浆细胞形成,具有较强的抗体活性,主要在B 细胞表层表达,是一种多功能球蛋白,具有结合抗原、诱发形成抗体,增强机体补体活性、调节吞噬/传导信号的作用功能,而依照物理学、免疫学角度划分,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包括5 种,即IgG、IgA、IgM、IgD、IgE,现下血清免疫球蛋白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疾病诊治中。该次临床调查研究,该院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作为乙型肝炎患者分型的诊断依据,具体可从以下3 个方面做出分析:①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IgG、IgA、IgM)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而对于这一现象原因,该院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当患者黏膜或表皮受到病毒感染时,分泌型IgA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肝脏中的kupffer 细胞功能会发生异常,这样机体内部的外源性抗原产物就会增加,就会导致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提升[5]。②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IgG、IgA、IgM) 显著高于非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对于此,该文做出了两个方面的解释,一方面是因为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并受到严重的损伤,这致使肠内细菌繁衍、侵袭情况多发,同时细菌产物会滋生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并形成促进炎细胞因子,会加快分泌型IgA 生成,这也是导致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认为可能与抗原通过门静脉系统运输,而降低肝脏对抗原的清除有关,这致使系统性抗体产物增加,因此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最后,处于失代偿期的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IgA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患者,而IgG、IgM 水平略高于代偿期患者。而结合这样的调查研究结果表示,相较于白蛋白、血小板,IgA 具有更强的特异性,是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独立危险因素的重要标志,具有更强的诊断预测能力。
该次临床调查研究表明以下3 点:①血清免疫球蛋白有时是致病作用,但有时也与过敏性症状有关,如花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皮肤荨麻疹等,因此在对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时,要细化甄别,同时免疫球蛋白剂能够增强人体的抗病毒能力,注射人血清或胎盘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剂可以增强个体的免疫能力,起到传染性肝炎预防的效果。②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有关,大多数的肝硬化患者,都存在异常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且不同原因的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表达各有不同,如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有IgM 升高的表现、自免性肝硬化患者有IgG 升高的表现、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IgA 升高的表现,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对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诊断时,应该利用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表达的差异,优化分型鉴别,这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效果,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6-8]。③该次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数量有限,缺少大规模的验证研究,同时该研究对免疫球蛋白水平动态进行检测,仅在单一实验点展开研究,这是今后需要持续改进研究的方向。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不同症状类型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有一定差异,数据调查结果表示,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作为乙型肝炎患者分型的诊断依据,因此建议今后临床中,加强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的研究探索,以此更好地提升乙型肝炎患者早期临床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