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中粳新品种“青早香软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2021-04-09胡大明钱益芳徐新春张桂琴丁国平
胡大明 钱益芳 丁 琳 徐新春 张 俊 张桂琴 丁国平
(1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1700;2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17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海市民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推进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逐步从“卖稻谷”向“卖大米”的粮食生产模式转变。在此背景下,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上海良金种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合作选育了熟期早、米质优、抗性好、高产稳产性突出、有利于绿色高效栽培的优质中粳稻新品种“青早香软18”,该品种于2020年8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沪审稻2020006)。“青早香软18”的育成,对优化水稻品种和稻米品质结构,缓解上海市国庆前优质稻米的供需矛盾,实现早、中、晚水稻品种的合理搭配具有积极作用。为促进“青早香软18”的进一步推广种植,笔者拟在介绍其选育经过和种植表现的基础上,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供相关种植户参考。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2010年,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上海良金种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嘉农早香/晚香08-10”进行常规杂交,经在上海青浦、海南三亚8年11代连续穿梭选育米质优、熟期早、抗性好、香型软米类单株,2017年在青浦种植中有4个单株的农艺性状全部稳定,2018年、2019年进入上海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具体选育经过见图1。
图1 “青早香软18”选育经过
2 种植表现
“青早香软18”于2017年参加青浦区中粳稻品比试验,2018年参加青浦区中粳稻生产对比试验,2018年、2019年参加上海市中粳稻区域试验,2019年开展上海市多点生产试验和相关试种示范,种植表现均较好。
2.1 生育期表现
经多年试种及相关试验,“青早香软18”均表现出感温性强、熟期早、早播早熟等特点,适宜在青浦区及上海其他郊区作国庆稻或晚茬稻种植,播种期弹性大,有利于茬口调节。“青早香软18”于2018年、2019年参加上海市中粳稻区域试验(作国庆稻栽培),全生育期平均为145.6 d,比对照(“松早香1号”)晚3.7 d,属中粳类型;于2019年在青浦区金泽镇西岑村作晚稻示范试种,5月20日机直播,10月5日左右成熟,比对照“南粳9108”迟熟2 d左右,全生育期为138 d;于2020年在青浦区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作国庆稻生产试种,4月30日播种,9月19日成熟,全生育期为142 d。
2.2 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青早香软18”生长整齐、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在2018年、2019年参加上海市中粳稻区域试验中,表现为株高平均为93.8 cm,叶色绿,熟期转色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每667 m2有效穗数23.0万穗,穗型较大,穗长17.1 cm,每穗总粒数138.6粒,结实率91.9%;耐高温性好,粒型较大,千粒重27.1 g;脱粒性中等,熟期遇连续降雨穗发芽率低。
2.3 抗性表现
通过4年的试种示范及2年区试、2年生试,“青早香软18”均未发现有穗颈瘟发生,纹枯病等田间病害发生较轻,抗倒性强,综合抗性好。
2.4 米质表现
“青早香软18”米质优,经品尝,口感香软柔滑,甜润爽口,食味佳,且冷饭不回生,食用时冷热皆宜。2017—2019年连续3年送国家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直链淀粉含量均在10%以下,胶稠度在75 mm以上,为香型软米类品种。见表1。
表1 “青早香软18”米质检测结果
2.5 产量表现
“青早香软18”参加2018年上海市中粳稻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719.3 kg,比对照“松早香1号”增产23.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参加2019年上海市中粳稻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704.5 kg,比对照“松早香1号”增产19.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参加2019年上海市多点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680.7 kg,比对照“松早香1号”增产25.8%。
“青早香软18”参加2017年青浦区水稻新品种(系)品比试验(中粳组),平均每667 m2产量760.1 kg,比对照“松早香1号”增产43.98%;参加2018年青浦区水稻新品种(系)生产对比试验(中粳组),平均每667 m2产量698.2 kg,比对照“松早香1号”增产28.1%;2018年在青浦区农技中心科技创新基地生产试种1 454 m2,平均每667 m2产量722.0 kg;2019年在金泽镇西岑村作晚稻示范试种13 540.1 m2,平均每667 m2产量716.5 kg,比对照“南粳9108”增产34.9%,丰产性突出;2020年在青浦区农技中心科技创新基地作国庆稻生产试种1 180.6 m2,平均每667 m2产量695.2 kg,丰产性突出。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种子处理、大田准备
根据播期计划,提前晒种,并依据实时气温,药剂浸种48~72 h、催芽48~72 h,催芽标准按照机插(机播)或人工直播的要求执行。同时,在开始浸种时须做好大田准备,例如,翻耕、平整、施足施好底肥、用好封田除草剂等。“青早香软18”最好选用冬季深翻休闲大田进行种植,并进行周期轮换轮作;有前茬作物的大田,应提前预留秸秆腐熟发酵期,以确保水稻播栽后不受影响。
3.2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根据“青早香软18”的生育特性,宜作国庆稻进行种植,播种期以4月底至5月初较为适宜,成熟期在9月22日左右,且若采用机插种植,因缓苗期较长,应尽可能提早播种;若作晚茬稻种植,播种期可延迟至7月10日左右。一般大田每667 m2用种量在4 kg左右,具体播种量应根据播种期而定,迟播的可适当增加播种量,确保每667 m2基本苗数早播的在8万苗左右、迟播的在10万苗左右。
3.3 肥水调控,主攻大穗
根据“青早香软18”分蘖成穗率一般、穗大的特点,肥料管理应以促早发、争大穗为主攻方向,且遵循“前促、后补”的施肥原则,即施足施好基面肥,早施分蘖肥,前期用氮量占全生育期用氮量的90%以上,后期穗肥用氮量占10%以内,防止水稻贪青迟熟,全生育期每667 m2总用氮量应控制在17 kg左右,并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青早香软18”作国庆稻种植的分蘖期较短,面肥和第1次分蘖肥应以施用速效氮肥为主,穗肥则在圆秆拔节期进行施用(每667 m2施尿素4 kg以内,且前期用肥较多、叶色深绿的田块应尽可能少施或不施穗肥)。
在水浆管理上,建议采用好气性水浆管理技术,即幼苗期坚持湿润管理促扎根,切忌灌深水;分蘖阶段间歇灌溉,尽可能延长两次灌水间歇的脱水时间,以改善根系生长环境,促进早分蘖、低位分蘖,为争大穗、提高分蘖成穗率打下坚实基础;当每667 m2总苗数达18万~20万苗时及时脱水轻搁田,以减少无效分蘖的产生,搁田由轻至重,严防一次性重搁,以提高成穗率,每667 m2高峰苗数应控制在28万~30万苗,每667 m2有效穗数掌握在22万~23万穗;拔节孕穗期以间歇性灌溉为主,以满足水稻植株生理需水;抽穗期要求建立水层;扬花阶段如遇高温应灌深水调节田间温度和湿度;齐穗后保持田间干湿交替,以促进灌浆结实;收获前一周左右断水,防止断水过早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
3.4 绿色防控,综合防治
“青早香软18”作国庆稻种植易遭受越冬一代螟虫的为害,宜采用机插稻苗床育秧方式,以有效避免早期螟虫为害。同时,可采取路边和沟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利用性信息素诱杀等绿色防控措施,来减少螟虫的种群基数。此外,应根据天气情况,加强对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飞虱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以确保稻苗正常生长。
杂草防治一般采用“二封”的办法,即在机插前3~5 d,每667 m2用12%噁草酮EC(农思它)200~250 mL进行第1次封田;然后在机插后3~5 d,每667 m2用69%苄嘧·苯噻酰水分散粒剂60~80 g,拌细土或化肥撒施进行第2次封田,施药时田间有薄水层,保水3~5 d后恢复正常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若经过两次封杀的稻田杂草仍发生较多时,建议进行人工拔除。
具体的病虫草害防治可参照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和绿色生产防治意见执行。
3.5 及时收获,保质保量
待“青早香软18”稻穗枝粳变黄、95%谷粒呈金黄色时,即为收获适期。应趁晴好天气及时收获,宜早不宜迟,过早或过迟收割都会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采收后及时进行晒干或低温烘干(40 ℃以下),以确保稻米的商品性和食味品质,在气候和人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确保烘干技术经济有效及稻米品质,稻米可先晾晒1 d再进行低温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