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SIM 模拟联合床旁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09左莉莉

科技视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习医生儿科病例

左莉莉 陈 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南京 210000)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教学背景变化、部分典型教学病例缺失、患者维权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临床教学资源愈显不足, 在真实病人身上开展临床诊疗及技能培训的传统带教方式遇到了挑战,如何优化教学流程,调动实习医生积极性, 培养其独立思考并处理临床病例的能力,使其更好地投入日后临床工作中,是临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医学模拟教学是指利用模拟设备和贴近临床的真实情境来进行临床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因其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好,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2]。 本研究采用iSIM (Improving Simulation Instructional Methods) 优化医学模拟诊疗联合床旁教学模式,由实习医生为主体完成相关医疗诊疗、操作流程并展开思考及讨论,尤其重视反馈(Debriefing)互动,探索一种新的儿科临床实习带教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在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参与临床实习的医生共62 人, 按工号末位奇偶数随机分配至试验组32 人及对照组30 人,试验组采用iSIM 模拟诊疗联合床旁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模式。两组实习医生接受授课师资、时间无明显差别,且在年龄、性别及实习前儿科学考核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iSIM 模拟诊疗模式:iSIM 是一种优化医学模拟教学的系统方法,即模拟教学方法提升,由迈阿密大学Gondon Center 和匹兹堡大学WISER 联合研发,由Paul Phrampus 管理的WISER 模拟中心率先引入我国。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辅助技术,引导互动学习模式将医学模拟教学效果最大化,着重于灵活的病例设计、及时有效课堂反馈与高仿真模拟情景化[3]。

主要流程: 基于实习医生平均水平拟定课程目标;依据临床病例搭建情景框架和学习主干;设计导师提示和情景流程;设计操作项目及评分点如:(1)儿童重症肺炎伴呼衰急性发作期的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2)有无恰当检查及应急处理;(3)流程启动触发点;明确参与iSIM 流程人员、时间安排,举例团队成员:导师、SP 患者、实习医生、护理人员。环境及内容介绍:2 min;模拟时长:10 min;反馈互动:8 min 等;加强课前准备;反馈互动设计:模拟诊疗结束后,实习医生为主体,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的双向互动反馈;准备设备、耗材:针对病例准备如吸氧装置:鼻导管、吸氧面罩、无创/有创呼吸机,监护设置:心电、脉氧监护仪,操作设置:喉镜、气管导管、雾化装置等及临床涉及的相关药物。

(2)传统床旁带教模式:带教老师实习前选好病例,介绍病例临床知识,带领实习医生床旁查看病人并示范操作,实习医生采集病例资料、体格检查及完成医疗操作,教师指导点评,讨论总结。

(3)试验组采用:iSIM 模拟联合床旁教学模式,实习医生床旁查看病人,初步诊疗并采集临床信息后进入iSIM 模拟诊疗流程, 高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及软件系统实时给出反馈,单人操作或团队协作,若诊疗得当,病人模型显示好转的体征,反之则病情恶化,诊疗流程可根据需要重复演练。模拟过程结束进入反馈(Debriefing)互动,实习医生对关键行为复盘并进行知识回顾,可减缓技能遗忘的速度[4]。对照组采用:传统床旁带教模式,即“讲授—床旁带教—总结”模式,补充讲解薄弱环节,使学生充分掌握实习内容。

1.3 评估指标

实习结束后两组分别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满分均为100 分。应用匿名问卷评估两组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 得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问卷中单项满分为1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教学模式考核结果评价

试验组理论考核评分(86.22±3.82 VS 81.17±3.24,t=5.594)与操作考核评分(87.94±3.90 VS 79.43±4.27,t=8.192)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两组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价

试验组在心灵安全度、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引导自我反馈能力、医患关系和谐度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目标明确性、临床信息评估能力、 主动参与教学能力方面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x±s,分)

3 讨论

临床实习教学是培养实习医生从医学生走向临床实践、 培养独立临床思维及决断能力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床旁教学模式备受推崇, 由实习医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开立临床检查、提出治疗原则,带教教师进行补充指导、总结诊断及治疗原则,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国内外一度采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5]进行教学,逐步开展将典型病例多媒体资料与问诊SP 结合的情境教学模式, 后又引进高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及教学软件系统,模拟又逐渐发展至技术、物理、环境和心理等多种模式[6]。

iSIM 模拟结合床旁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模拟病情演化甚至危急重症抢救,开拓了实习教学范围,提升了实习医生的心灵安全感, 建立自信和临床把控感,可重复实践加自我反馈的流程又有助于临床思维方式的培养。iSIM 模拟诊疗同时对于带教老师要求也较高,不但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还要有较强的引导能力和教育技巧,教学相长,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将继续着手于“实践—反馈—改良”的流程,以期进一步提升儿科临床实习医生的专业实力。

猜你喜欢

实习医生儿科病例
鼓励自己
儿科专栏
“病例”和“病历”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的应用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