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1-04-08卢桂清
卢桂清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其授课重点在于普及汉语文字的运用技巧,提高小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以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为主,在汉语知识的内涵讲解方面有所不足。为了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逐渐在课堂上尝试应用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了帮助更多刚接触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掌握这一授课方法,本文分析了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教学要点和有效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应用策略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尤其重要。语文作为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科目,可以让小学生在熟练运用母语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优化语文学科的授课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为核心要求,充分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有效契合了复杂的小学语文教育要求。因此,其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着重探索的教育发展方向。
一、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价值
(一)递进循环教学模式的教学内涵
从本质上讲,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指的是语文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授课原则逐步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小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同时再加以循环辅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语文基础[1]。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使教师有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拓展知识层面,引导小学生感受汉语文化的魅力。在逐步深入理解、循环领悟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实现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文化衔接,构建科学的语文知识体系。
(二)递进循环教学模式的教学意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制定新的教学目标。小学生若想获得全面发展,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品德,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而这两个目标在递进循环授课模式下的语文教学中均能有效实现。当前,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方法依旧比较单一,并且其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这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也很难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要。而递进循环式语文教学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主旨,因此,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要点
(一)反复温习,巩固知识
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让学生在温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学习心得。由于小学生的心性不够沉稳,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思维也正处于发展的启示阶段,他们学完知识后会很容易忘记[2]。而温习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强度,这也是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督促学生复习课文,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思维体系。
(二)循序渐进,启发思维
递进循环式授课讲究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小学语文教师对每一阶段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契合一定的教育规律。对此,语文教师要时刻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逐步将知识清晰展现出来,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学习收获。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时,语文教师可以适当阐述三国时期的背景,帮助小学生了解为什么在那个年代难以测量大象的体重;随后再将曹冲的称量步骤逐步展现,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分析曹冲的智慧体现在什么地方,从而使学生得到启发。
(三)拓展应用,放飞思想
递进循环式教学过程是由基础向强化过渡的教学过程,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时,通过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可以将语文拼音、识字、组词等基础知识与阅读、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时刻把控课堂的教学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3]。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拓展应用,使其通过自由写作和课外阅读等方式,充分放飞自己的思想,从而实现创新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策略
(一)生字识认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夯实基础的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生字识认。传统识字教学中,小学生只是单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新接触的汉字进行强行记忆,然后辅以简单的词汇阅读。这种模式下,小学生只认识生字的形,却没有完全掌握生字的真正含义。小学生学习汉字需要结合阅读,如此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应用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可以将传统识字课堂进行延展,在带领学生记忆单字字形的基础上开展阅读识认教学。例如,在教学《望洞庭》这首古诗时,对于生字“螺”的教学,在教学过拼音和字形后,教师可以通过递进循环式教学让小学生记忆“青螺”一词,随后将新词代入古诗中,结合平仄押韵的古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来深化学生的记忆。
(二)意识培养
递进循环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有时无法理解文章的具体含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探索研究意识,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逐步深化教学内容,通过适宜的问题引导,帮助小学生透彻理解文章的内涵[4]。以《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可以按照难易程度设置学习问题,如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再读一次《亡羊补牢》,你认为主人公的行为是否正确?通过阅读学习这则寓言,你们得到了什么收获?并结合日常生活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通过以上问题的引导,小学生的思维就会按照“故事阅读—内容分析—思考拓展”的流程进行拓展,其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也会得到同步的提升。
(三)阅读理解
小学生的阅历尚浅,所以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比较弱。这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难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有时语文教师反复讲解,小学生依旧不得要领,把握不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传统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通常会让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虽然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但有些操之过急,不符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客观发展规律。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发展要建立在一定学习基础上。当小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不足时,教师强行让小学生独立阅读,只会起到相反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应用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为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做好铺垫。以《黄山奇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拟人和夸张的阅读语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指导小学生融入文章中;同时为学生细致分析文章细节,突出中心思想,引导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能在锻炼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
(四)写作学习
小学生在初次接触语文写作学习时,往往会因为语言总结能力欠缺而写出语无伦次、漏洞百出的作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应立即让学生尝试写作,而是要先从讲故事开始,激发小学生倾诉内心想法的欲望,之后要适当教授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再鼓励小学生进行随笔创作,使其逐渐积累写作经验[5]。例如,在教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格式“……,你在哪里?”为题目进行写作。小学生在寫作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课文内容,在写作格式上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以此为基础,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写作经验就会逐渐丰富,写作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时,应基于科学的授课计划,按照严谨的教学原则,将语文知识按照设计好的流程依次展现。此外,教师还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学生的认知范畴内分层制订教学计划,引导小学生循序渐进地巩固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语文教师不仅能顺利完成教育任务,还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和品德素养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温平.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的实践[J].名师在线,2020(13):37-38.
万丽荣.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47.
王腊梅.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的思考[J].天津教育,2019(28):112-113.
陈卫星.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12.
邓洪云.小学语文递进循环教学策略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