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课改视野下探究式合作教学模式的对策探讨

2021-04-08茶本义李开佑何卫勇段享贤

学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新课改

茶本义 李开佑 何卫勇 段享贤

摘 要:随着新课改、新高考、新教材的推广,广大教师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的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引导辅助的作用。本文尝试以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切入点,对探究式合作教学模式进行了对策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探究式教学;合作教学

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式,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1]。新课改主要是构建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与渗透这一新的教学思想,作为自己实施新课改的突破口与切入点。

一、真正树立探究式合作的教学观

首先,教师要克服原有教育思维的定式与惯性。大部分教师不是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所受教育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传统教育。因此,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或多或少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即使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他们受新课改理念影响应该说也是很有限的,其教育教学观念也带有一定的“传统教育”的色彩,这些都成为探究式合作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观阻碍因素。因此,我们要真正构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树立探究式合作的教学观。

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與意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的是学生的精神、素养与能力。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具体目标,更应该是我们实现根本任务与目标的过程与手段。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光有“知识”这一桶水是不够的,这一桶水里不仅基本必备的学科知识,更应该有相应的学科素养与创新能力[2]。我们的教学不能是对课本知识简单的“复读”,更重要的是通过探寻知识、利用知识的方式展现出来。

最后,教师要树立客观看待学生的意识。在看待学生上,我们要注意克服错误的倾向与现象,如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教师是教学的“导演”,学生是教学的“演员”,教师“主宰”着课题,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课堂的“粉丝”等[3]。这些学生观都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容易养成的不良思想与误区。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从平等的角度,不要总是从教师自身视角看待学生,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套入学生身上。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有自己的“中国梦”“教育梦”。教师应该从学生个体出发,了解学生的过往,认识学生当前的“他”,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将来的“他”。

二、理清逻辑思维关系,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发展的观念,不断学习。在工作生活中,部分教师抱怨课多、学生不听话、作业要批改、要参加各种会议。确实,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繁”与“杂”,挤占了教师很多的时间。但是,我们只要沉下心来,不为这些表象所迷惑,不忘初心,咬定青山不放,坚持不不间断学习和发展。沉下心来,就会发现外界的干扰因素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可以减轻与克服的。教师要认同“文化人”的精神身份,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知识、信息,并通过自己的思考、琢磨,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素养与能力,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

其次,要熟悉掌握教材内容。部分教师其实对自己所教授的教材内容不够熟悉,这种现象可以在听课活动中看出。有的知识点讲解不够准确,甚至有错误;有的教师不知所言,教师都听不太懂,更何况学生呢;有的教师课后也说,自己讲着讲着也搞糊涂了等情况。出现这些现象与问题都是教师对教材知识把握出现问题,没有真正把学科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没有真正构建起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为此,我们要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自己的思想与东西,显然是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要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去夯实学科知识基础,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思想体系。

最后,通过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把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素养与能力。有的教师在组织某一课时的教学活动时,其知识视野一般就局限在该课时知识范围之内,而且就该课时知识之间的知识也只是简单的罗列,其知识没有“活起来”,呈现出“死一般的寂静”与“孤孤单单”的状态。因此,教师在备课写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吃透该课时的知识内容,理清知识之间的思维逻辑关系,特别是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只有这样,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思维逻辑的思想“穿透力”,通过这一思维力量把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我们消化理解知识的领悟能力。

同时,为了更有深度与广度地整合学科知识,这种知识构建、知识整合、知识内化的范围可以扩展到目与目、框题与框题、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只有在学科知识各个层面上探寻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可以把这些知识整合、构建起来。当然,这个知识自我构建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科知识理解消化的过程,真正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知识能力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知识“加工”,才发挥学科思维逻辑对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引领力,发挥 “知识就是力量”的教育教学功能。

三、构建探究式合作进行模式

首先,要掌握学情,探寻探究式合作倾向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一致,这是我们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是能否取得与预期相符合教育效果的关键。对学生情况了解得越多、越深、越符合实际,才能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更贴近学生、符合学生,往往越会受到学生的接受与喜欢;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尽管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但不意味着在设置教育教学目标的时候仅仅去迎合学生,去降低教育教学要求,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这样做无疑是饮鸩止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因此,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程度与能力特点,去设置学生通过探寻努力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会不断地“刺激”学生去不断地自我学习追求,在享受这种不断“成功”与收获中注入学习的持久动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主导”的优势与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凸显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引路人”。

其次,要体现与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作用,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如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构建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与作用,应该是新课改理念的精神实质所在。这一核心理念能否渗透、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能否进入改革的“深水区”,能否发挥新课改理念的最大教育教学功能,能否推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构建教学模式上,教师要在承认与尊重实际教育教学情况的基础上,不能过多苛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再说过多地纠结学生的水平对教育教学也无济于事。不能因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去“代替”学生学习,这样的做法都违背了学生学习主体的理念与规律。我们可以代替学生做很多事,但学生去理解消化知识、探寻培养思维能力这种学习,是无法代替他们完成的。引导与协助学生在知识海洋与思维空间中不断成长与有所收获,才是教师“引路人”的教育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个性有所差异的不同学习主体。在教学活动的各种关系中,学生與知识的关系应该是整个教学关系的重中之重。确实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探究式合作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去探寻知识的问题,共同获取学科知识、素养与能力。

从这一角度来讲,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应该是围绕学科学习而组成的稳定的“范式”。因此,在教学中,大家都融入了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团体,这一团队的目标是在共同的探究活动中最大限度获取知识、素养与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的“导师”身份,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获取”,要以身作则的方式去带领大家团结互助,在协作中帮助学生去实现这一目标[4]。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团队整体功能。

最后,在构建教学模式过程中,体现与符合个性是关键一招。在看待探究式合作教学上,不能要求有一个统一做法,统一的标准去“一刀切”。大家新课改的理念应该是一致的,但具体做法应该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上,应该根据自己知识、素养、能力等各种实际情况与条件,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学习取向、班风班情等因素来构建。只要在自己的教学方式、模式中,能够针对这些情况因素渗透新课改的理念即可。也许这样的教学模式带有很明显的“土气”,略显稚气,但这种带有合作探究倾向的方式,才是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实际的东西。才有利于教育教学关系的融洽,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所以,它才是我们发挥教育教学功能的“利器”。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1-5-31(4).

[2][3]茶本义.把握时代新特征 造就素养型学生——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对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西藏科技,2019(3):30.

[4]茶本义.西部地区落实新课改的对策——以西藏教育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C),2019(9):36.

猜你喜欢

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新课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初探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