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2021-04-08王连君
王连君
摘 要 作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文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在历经非典和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卫生管理制度上如何创新建设,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实现安全与服务双赢,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课题。论文从公共图书馆卫生安全管理危机现状,制度建设原则、主要类别内容、考核考绩等维度,对命题进行了系统探索。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卫生安全 管理 制度建设
Abstract Consistent improve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solving problems such sanitary safety system innovation, public sanitary safety protection and win-win situation in safety and service quality,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pic, especially after SARS and COVID-19 attack.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 propo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library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crisis, system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main categories and contents, and performance appraisal.
Keywords Public libraries. Sanitary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building.
国家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能力建设,事关國家长治久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1]。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2],是国家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能力建设的重要节点。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资本、技术、人员、信息等要素快速流动,作为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场所和信息集散地、市民“第二起居室”“第三空间”,公共图书馆工作也需要不断变革。在历经“非典”“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如何在源头进行治理,进行制度建设创新,强化卫生安全,提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实现公共卫生安全与服务双赢,是摆在公共图书馆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国家指导、规范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两部法律分别是2016年颁布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2017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法》。前者立足于“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2],后者立足于“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3]。作为公共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卫生安全,上述法律均未明载;再则,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与实际脱节,需要逐步调整[4]。
第二,认识亟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交流、文化旅游、商贸活动频繁,人口流动速度不断加快,但公众的卫生科普教育比较滞后,公德意识、良好的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自我防范意识比较薄弱[5]。许多公共图书馆管理者的聚焦点仍然是馆舍、经费、人员、服务网络布局等硬件,卫生安全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卫生安全制度建设与物业管理混为一谈,卫生安全预警、应急能力不足。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袭时,只能“急时抱佛脚”,仓促应对,令人堪忧。
第三,经费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原则是“预防为主”。必要的、充足的卫生安全设备配置、储备,如消毒药剂、消杀器具、应急设备和口罩、防护服等是实现卫生安全有效管理,切断疾病传染链条,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没有物质基础作保障,再高的安全认识,再好的规章制度,都是纸上谈兵[6]。目前,公共图书馆卫生安全专项经费预算不足或缺失,是亟须破解的难题[7]。
第四,制度建设系统化、规范化欠佳。在历经非典、新冠肺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许多公共图书馆并未从疫情中吸取教训,在高效组织、工作制度、监督考核等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系统、不规范、内容缺失,已制订完成的制度质量参差等问题,极易引发卫生安全管理风险。笔者对所在地区12家公共图书馆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反映出卫生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亟待加强。
2 制度设计原则
2.1 依法建设原则
《公共图书馆法》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作为国家文化立法,虽然没有具体规范公共图书馆的卫生安全责任,但前者要求公共图书馆应当具备“安全保障设施、制度及应急预案”,后者要求公共文化设施“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环保、节约的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标准”。笔者认为,两法“安全”的种概念,应涵盖“卫生安全”属概念,公共图书馆在依法建设本馆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过程中,应把握好法律法规与制度间的相互关系,自觉地把制度内容与国家《突发事件法》 《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相融通,这是制度建设的坐标。
2.2 科学原则
公共图书馆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涉及人、环境、文献、设备、食品、水、空气等诸多要素,各要素的物理形态不同,既有人,又有物;既包括有形的,又包括无形的;既有突发事件预案,又有具体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卫生安全制度建设,既要聚焦国家标准、疫情、管理实际,确保制度建设符合国情、馆情,又要从管理实际出发,力求内容系统、规范、有效,防止顾此失彼、挂一漏万,通过完善工作责任制、强化管理要素,为卫生安全保驾护航。
2.3 人性化原则
“自然人享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8]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9]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作为文化公共场所,公共图书馆应该始终把读者、馆员卫生安全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制度建设和贯彻落实,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文化空间和内容丰富的文化服务;再则,制度建设离不开馆员、读者的执行和配合,要把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读者支持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历经非典、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人性化应成为公共图书馆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理念。
2.4适情原则
公共图书馆的办馆规模、馆藏数量、服务对象、经费保障不尽相同。新时期以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业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采访、编目、流通、古籍保护等传统业务工作之外,讲座、展览、阅读推广、社会教育、文化休闲、数字服务、智慧服务等已成为许多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时代要求公共图书馆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一定要贴近国情,贴近疫情防控,贴近馆情,贴近读者需要,通过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贯彻落实,履行好公共图书馆保障公众卫生安全利益职责。这是历史赋予图书馆的使命,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要求。
3 制度类型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0]。其复杂性、突发性、群体性、紧急性、破坏性、不确定性、社会性对社会安定和公众身心健康安全具有极大影响[11]。公共图书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就是要通过对重大传染性疾病或者疫情分析判断,及时制定相关措施并进行良好控制,提高应急救治能力[4],进行有效应对和防控,确保公众健康安全。国家《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是公共图书馆预案制定的法律遵循。预案内容应体现应急组织体系建立、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施和物资准备、应急演练开展、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信息报送、检查、处置等要求[12]。从表1问卷情况看,笔者所在地区公共馆预案制订馆比例虽达到了100%,但应急设施和物资购置经费落实、常态化应急演练强化比较薄弱。
3.2 卫生安全宣传制度
大力开展卫生安全知识宣传,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促进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公共图书馆拥有众多的文献资源和人才,开展公共道德、科普卫生知识应是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职责。通过自有网站、公众号、微信、微博等媒介载体,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信息推送、网络互动等宣传形式,可以有效扩大图书馆影响[7];通过与卫生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协作,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可以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从表1问卷情况看,笔者所在地区公共馆制度制订馆比例虽达到了75%,但在制度推动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方面比较乏力。
3.3 卫生安全工作制度
公共图书馆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是制度建设科学原则的具体体现,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利益,事关卫生安全管理成效。工作制度建设内容繁杂,事宽面广,涉及环境、人员、文献、设备、食品、饮水等管理要素,具体工作落实琐碎繁巨,又易出纰漏,必须大力加强。从表1问卷情况看,笔者所在地区公共馆制度制订馆比例虽达到了85%,但制度内容多侧重物业保洁、疫情期间紧急措施,在制度系统性、刚性约束方面存在不足。
3.4 考核考绩制度
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重在落实。通过奖励与惩罚,强化卫生安全管理岗位职责,落实卫生安全责任制,防患于未然,是公共图书馆确保公众健康安全的必要手段。从表1问卷情况看,笔者所在地区公共馆制度制订馆比例达到75%,但被动考核多,主动考核少,综合考核多,专项考核少,考核频率欠缺,引导力不足,缺少激励动力,卫生安全管理持续性、有效性难以保证。
4 主要制度内容
4.1 以建筑功能为中心的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制度
空气安全管理制度。公共图书馆室内空间有限,到馆者来自四面八方,大量人员聚集极易造成流感病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传播。当疾病携带者呼气、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较小飞沫能到达较远的距离,易感者可因吸入而受感染[13]。解决公共图书馆空气污染问题的办法多种,但笔者以为首选应该是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微生物,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经济、安全的途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规定:主要阅览室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14]。建筑采用玻璃幕墙、大开间的公共图书馆更应重视自然通风制度建设。除采用自然通风外,实施紫外线、消毒液等有效消杀,也是保证室内空气洁净的重要选项。疫情期间采用紫外线、消毒液进行消杀,应请权威机构检测效果。《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相关内容可为制度建设提供参照。
空调使用管理制度。近年来,新建馆多配有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对改善室内温、湿度效果显著,但如果疏于管理,风口、管道、滤网维修维护、清洗消杀不及时、不彻底,极易成为病毒、细菌传播的快递通道,疫情来袭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空调维修维护、清洗后,应聘请社会权威机构进行效果评估、确认[7]。《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标准》《疫情期公共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内容可为制度建设提供参照。
地面卫生安全控制制度。公共图书馆到馆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数量大、流动频率高,既会把许多病菌带入馆内,导致病菌快速传播。有的放矢,及时有效进行地面消杀是保证室内卫生安全的有效手段。采用消毒液、紫外线消杀是較通用的办法。疫情来袭时,建议请权威专家到馆指导,或请社会第三方实施消杀,以确保消杀质量。由于消毒液消杀具有腐蚀性、紫外线照射有辐射,作业时应做好人员安全防护。《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相关内容可为制度建设提供参照。
4.2 以到馆人员为中心的卫生安全保障制度
公共图书馆到馆人员大致可划分为内、外二部分。内部主要有本馆员工、安保、物业、服务外包人员等;外部主要有读者、读书活动参与者(讲座听众、展览观众、其他形式阅读推广活动受众等)、志愿者、来访者、设施和设备安装施工及维修人员等。(1)内部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需要通过无死角、全覆盖的健康动态管理来保障。员工健康检查与监护、疫苗接种、健康证申办、流行病学调查、健康动态信息管理(体温检测、专项检测)等应为制度建设重要内容。(2) 外部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需要通过应管尽管,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保证公众健康。到馆人员健康信息申报、疫间流行病学调查、健康动态信息管理(体温检测、专项检测)、读者行为约束(咳嗽、打喷嚏、口罩佩戴、消毒)等应为制度建设重要内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相关内容可为制度建设提供参照。
4.3 以文献为中心的卫生安全保障制度
文献既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载体,又是病毒、病菌传播的重要媒介。公共图书馆文献致污途径主要有:文献印刷、合订,读者呼气、讲话、咳嗽、打喷嚏,阅览、查询及不良阅读习惯,如沾口水翻书等。病毒、病菌主要种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红色沙雷氏菌、粪链球菌、乙肝病毒、黄曲霉素等[15]。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主要有图书、报纸、期刊、古籍、小册子、胶片、光盘、唱片等,种类多、数量大。由于文献珍贵程度、使用率、载体形式不一,处理好文献保护与消杀的关系十分重要。不同文献消杀方法和消杀频率的选择,流通文献消杀效率与效果的保证是制度建设的重要课题。《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相关内容可为制度建设提供参照。
4.4 以设备为中心的卫生安全保障制度
公共图书馆的设备主要有读者使用、工作人员使用、交叉使用三类。读者使用主要有:书架、书柜、桌椅、自助借还设备、缩微阅读扩大器、PC、OPK查询机、视听设备、阅读体验设备、图书流通车、图书消毒设备等。工作人员使用主要有:信息管理设备、图书分拣机、办公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电话等。交叉使用主要有:电梯、饮水机、采暖设备等。采用消毒液对设备表面实施消杀是较通用办法。强化设备消杀责任人、频率、效果,保障设备使用人的卫生安全,为制度建设之要务。《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相关内容可为制度建设提供参照。
4.5 以食品卫生安全为中心的保障制度
公共图书馆的食堂、食品超市、二次加压饮水是卫生安全管理的风险点,管理失措,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和疾病传播。食堂、食品超市的场所卫生、就餐管理、餐饮加工及服务人员健康检查、食品安全监督等是制度的建设不可忽视的内容,应为制度建设者所重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实施条例》 《餐饮业卫生规范》《食品用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消毒标准餐(饮)具消毒》 等相关要求可为制度建设提供参照。二次加压水的安全管理重点是蓄水池、水体的清洗与消杀。《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相关要求可为制度建设提供参照。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的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设计关系广大读者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是实现公共图书馆卫生安全管理的首要环节,各级公共图书馆管理者务必要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卫生安全理念,科学建设和落实好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卫生安全管理源头治理,提高卫生安全管理防控能力,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9-10-31)[2020-05-06].http://www.ov.cn/xinwen/2019-10/31/content_5447245.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EB/OL].(2016-12-25)[2020-05-06].http://www.npc.gov.cn/zgrdw/npc/xinwen/2016-12/25/content_2004880.htm.
中華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7-11-04)[2020-05-06].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6.htm.
肖颖.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6):172-173.
王程.公共图书馆的卫生防疫工作探析[J].传媒论坛,2020(3):113-115.
商慧,董存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J].实用预防医学,2005(3):710-711.
程丞.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图书馆公共卫生防疫工作新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4):1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EB/OL].(2020-05-28)[2020-
06-02].http://www.ccps.gov.cn/xtt/202006/t20200602_14
1321.shtml.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40.
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EB/OL].(2003-
05-09)[2020-05-19].http://www.gov.cn/banshi/2005-08/
02/content_19152.htm.
毛慧.浅议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卫生软科学,2009(12):679-680.
魏永丽,韦汉淬,罗燕萍.图书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构建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5(1):1-8.
赵丰丰,李映兵.图书馆与卫生防疫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4):60-62.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EB/OL]. (2008-11-01)[2020-05-19].http://www.mohurd.gov.cn/wjfb/200902/t20090226_186362.html.
沈秀丽,白淑春,徐桂香.卫生防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场所: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