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潜探究 生长课堂
2021-04-08何丰国
何丰国
摘 要: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感性思维为主,面对抽象而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必然需要引领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与分析,使他们不断积累思想方法以及教学活动经验,实现自我数学知识的建构,进而让他们从浮于表面、机械模仿的学习,真正深入到实际的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深层学习的目的。笔者结合当前小学数学中深度学习的开展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现状不足
当前深度学习成为各大学科教师所探索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借以提高学生反思能力、高级思维能力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地、自发地、批判性地进行学习,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切实解决新问题。当前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上,实际上深度学习是缺失的。教师仅仅是停留在讲解数学概念等的简单认知上,学生只要能听懂理解即可,没有引领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之中,去探明整个教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等的形成过程。有的教师看似是引领学生进行了这一探究,但是其挖掘度不够,这也成为了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一个缺失原因。
一、造成小学数学教学深度缺失的原因
(一)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所谓深度教学
教师在备课时就已预设了一定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按照这一教学目标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而课前的一些预设无形中对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设定了一定的框架,这一框架以及一些预设性的问题答案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束缚。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但真正其效果如何则不得而知,有些小组,交流与探究也仅仅是流于形式。让小组深入进行合作探究,就需要给足时间以及空间,但往往在学生还没有探究完,教师就因为时间有限而让这一探究戛然而止,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最终结果,而结束剩下的探究,表面上达到了教学任务,但真正对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及他们所质疑探究的问题未能充分解决,让学生留下了悬而未解的一种遗憾。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单方面决定学生探究的节奏,学生的思考以及自主探究都缺乏时间的支持,导致无法透彻地用已有知识不断地去探究新知识,因此,学生自主开发的领域还没有深入,便匆匆结束。
(二)教师因追求成绩而使得学生的深度学习受到阻碍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存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但教师会通过成绩来评判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有的教师则一味地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让学生陷入到题海战术之中,机械地让学生不断地去做题巩固认知。而学生对探究这一活动却没有充足的时间加以保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仅仅是凭着记忆和生硬地模仿,对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是简单记忆,未能对知识的形成进行探究,从而无法顺利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本应该由学生亲身所经历的数学活动,教师取代了,那么也就意味着学生缺少去亲身探究数学形成过程的机会与思维。这一情况,导致学生学习被动而肤浅。教师单一地去追求分数也制约了学生发展其深度学习的能力。另外,在不少的作业题中会发现,题型练习很多,但是真正地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比较少,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相联系的题型也比较少。而繁重的课业也使得学生只能应付这些作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深入地思考问题,无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无形中使得作业所应该体现的一种价值和意义被完全忽视。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教师恰当引领,激活学生自主性
教师具体采用教学的形式与引领学生去深度学习有非常直接的关系。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体会深度学习,则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主题进行积极的探究分析,并在参与体验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规律,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意义。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得他们在亲历过程中,不断地发散自己的思维,真正地解决这一数学问题,也能探究到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不断拓展去思考解决复杂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深度学习的时候,必然要为学生打好前战,利用现代的一些教学手段真正地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深入学习的情境,使得他们产生持续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主动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以及不同变式进行探究。借助教师的引领,学生自发性地去投入到深入学习活动中,不断地下潜深入。其中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这一教学形式也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深度学习的机会,从而真正地在实践演练中来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一种催动力,使他们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之下进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之中,教师还可以随之去创设一些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持续探究,在不断催发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浓厚兴趣之中,培养他们的深度学习能力。例如,浓度问题是近两年来小升初命题的一个热点。课堂伊始,为了顺利地引入浓度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清晰地去理解,教师创设了一个与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例如,当前一些网络对各大凉茶饮料功效进行了大评测,经过评测之后的结果也引发了公众的热议。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一凉茶评测评的是什么?学生进行了讨论,有的说看里边含了多少茶,有的说看茶里含有多少糖。教师总结时告诉学生,凉茶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就是它的浓度,对这些浓度进行测量,看它是否符合标准,才是对这一凉茶进行评判的依据。“凉茶饮料含糖率很高,下面就让我们从茶水的这些含糖量来研究浓度的问题。”借助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浓度问题,引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关注这一数学问题,产生了探究浓度问题的欲望。而这一情景的创设实际上也是找准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进行了浓度问题的展现,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浓度问题实际上已经在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浓度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恰恰也让学生学会了在解决这一浓度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
(三)提供机会,激活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机会,注重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与体验,真正地去获取知识,从而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这一理念本身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其实就是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过程。学生能够自发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之中,才能真正使得知识的形成更有逻辑和条理,且成为学生知识框架中的一部分。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他们也从经历到发展、理解、体验等等,与数学知识进行了亲密的接触,知识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个过程。缺乏了这一亲身体验的过程,深度学习是无法完成的。围绕中心问题,教师可采用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探究。在有了对数学知识初步的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对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基本模型进行知识体系构建,解答简单问题,初次的一步大部分学生都会。而下一步,则是设计略有难度的问题,其中需要学生明确相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义,对于组成问题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行探究,观察和发现其内在联系,这一探究成为深度学习的落脚点,让学生认识到问题中所包含的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从初步认知到一步步进入高阶思维,让学生去理解各种数量变化之后所引发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直到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数学问题中数量关系的了解与探究,学生才能真正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不断地就问题的解决探究出更多的方法,学生在不断的发散思维以及其思路的一个清晰连接之中,真正地去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理解,同时探究与应用具体而有效的解题策略。
(四)层层递进,形成数学知识架构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思维有限,数学能力尚待培养之中,因此,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巧妙点拨与指导。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层层地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建构。从初步基础认知的理解上一步步推进,深入探究更多复杂问题,直到对这一数学知识完全的掌握以及学会运用。深度学习所进行的探究活动,实际上也有助于形成一定的基本解题思路和知识框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一些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直至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内含数量关系的对比,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紧接着进行具有一定梯度的探究,让学生发现其每上升一个阶段,就会发现数学的一些变化规律,也就越接近其问题本质。引导学生先是对基本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接下来则是基于学生已建立的初步理解和认知,点拨学生再去建立数学问题中相互连接的基本数量关系和基本模型。随后,则让学生理解基于不同变化引发的数量关系,真正理解数量关系。最后,激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之后,则是依据学生初步认知一步步螺旋上升,形成复杂问题,让学生渐次深入一步去整体认知和解决问题。经过层层递进,到最后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在拓展中建构有关问题的数学模型,不同类型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思维导图”就能清晰地显现出来。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也不是说单纯地直接放手让学生进行毫无思路的探究。实际上小学生在投入的探究学习有时候必然需要教师的点拨,否则他们会陷入到一种困境之中,反而容易减弱兴趣。在教师的一些层层的点拨之下,他们在探究中有一定的方向。经历了初步尝试、初步理解、初步建构以及到最后的融会贯通,思维也是一个由浅到深、由狭窄到不断拓展的一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仅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认知更加的多元,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
[1]方家社.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小学数学教育,2017(7).
[2]郭佳,劉彩红.教学细节: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路径[J].青年教师,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