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亲
2021-04-08闵丽秋
◆闵丽秋
一想到母亲,映在心底的记忆首先显现的始终是有着翘脚飞檐的老屋。那是两只代表着父亲和母亲的大鸟,昂着慈严的头颅,张开巨大的羽翼,建造起的叫做家的屋子。
飞檐仿佛将整个家向上托举,没有沉闷与压抑,只有自由、宽松、和乐、幸福之气,它成了心底深处家的意象,流动着荡气回肠的气息。
大鸟的羽翼如庄子所说鲲鹏的羽翼一样意味深远,告诉生活在它庇佑下的家人:理想上要胸怀高远的志向,生活中要拥有宽容博大、可容天地的胸怀。
对家的领悟,是一辈子的事。对家的不舍与感动,犹如沙中淘金。琐碎、平庸、繁杂、苦恼总是太多,但总能在阳光下看到闪烁的金粒,用手一摸,却又消失不见,但我知道它在里面。于是淘金工人有不分日夜辛勤劳作的力气,我们有努力生活,越挫越勇的动力。
那些闪烁得像谜一样的金粒,它们不是权位、名声、财富……它们是依恋、是关怀、是温暖、是爱。它们是我们生存下去的理由。
住过这老屋的每一个人,都曾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深切表达过各自的爱,然后在时间的流里,一切都渐行渐远,生活的经历与磨难全都变做了皱纹刻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
节俭是母亲身上的一种显著特征,在她的字典里只有两个词:“节约”与“珍惜”。
吃过的蔬果皮、饭菜中不要的辣椒等食物,无论多少都不允许丢弃,她要切碎之后喂鸡;用过一次的水不允许倒掉,她要浇花、冲厕所……
她还将自己的节俭习惯升华为对自己生命、身体的爱护,她认为那是上天的馈赠,更应该加倍珍惜。70 多岁才第一次去找牙医补一颗龋齿,医生都惊叹她这么大年纪还有一口好牙。30 多年前查出的糖尿病,通过自己生活方式的调理,现在能达到身体常规检查指标全部正常,血液检验单上连个箭头都没有。
对亲人、对家禽,母亲可以极端到无美可言,幼稚到让人苦笑流泪。
她对待鸡、狗等牲畜和对待自己亲近的人一样,无法用好坏评价,而是真实过度。有什么就和它们讲话,有时候语重心长,有时候便是树条、语言暴力相加,它们常常会有被打得鸡飞狗跳的时候。而让我们看得很无语的是,打过了之后,还要去看看它们反省的态度,给它们总结经验教训……
而当我们面对人生中各种各样大惊失色、愁眉莫展、心力憔悴的事情的时候,她却可以深沉如此:
“无论坐着还是站着,都不要趄着身体中的这股气,什么动作都要是正正派派的,气正、人正……”
要想掌握高中语文阅读人物形象的方法,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联系故事发展脉络,深刻感知人物;第二,通过细节描写,深刻感知人物;第三,通过环境描写来感悟人物形象。以下就是我对于这三点的详细叙述。
“担心、害怕的事都不要总去想,想则有,不想则无。”
“当事情来了,就不要怕事。总能想到办法去解决,走到山脚才拾柴,走到水边再脱鞋。”
她的悟性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能说不会做,不识字的母亲却领悟透彻。
一个人漫长的一生中,一直节衣缩食,对自己生活苛刻到几乎吝啬的程度,是为了什么呢?反正对于我来说是十分费解了。而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她却是以此为信念,终生矢志不渝。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心爱的孩子攒下尽可能多的财富,使其能够在自己撒手人寰之后不被钱财所困,生活宽松。除此之外她什么都不在乎,被自己这一痴迷执着的固执坚守蒙蔽了明亮的双眼,忽略了很多生活中本来可以很有情味的点点滴滴……
世界上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深沉的,保质期最长的,一坚持就是一辈子。他们的爱从一开始对孩子婴儿时期的擅长表达逐渐到后来的永不言说,越来越深越来越无怨无悔,直到将自己感动得以爱孩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来世一遭的唯一验证。他们爱的方式是“爱你没商量”。这种不求得到同频共振或任何感情回馈的爱,大多只有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得到体现吧。对此除了深呼一口气,迎天长叹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常常会想:每一个人都会探求自己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当我们没有丰功伟绩,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让周围的人们几乎遗忘了的角色,这样的存在是否还具有意义?
我在病房中看见过这样一个人。他是因酗酒,肝肾功损害、神智昏迷而送进医院的。邋遢不堪,浑身散发着酒味、汗味。在我一心一意只照顾自家亲人的时候,耳畔一直听得到很多声音:他反复卡痰,他儿子不厌其烦频繁拿过垃圾桶接吐污物的声音;他意识不清,整个人完全将回忆场景当作了现实世界……
“你看看那几只羊都跑到悬崖边去了,我要去把它们追回来!”“那扭动着的,是白蛇!”“那么多的鸡枞,我告诉你了,你怎么就是不信呢?快去摘掉嘛,别懒了!”
他在说这些话的同时,不知道手上打着针,人在病床上,他跌跌撞撞反复爬起来。他的儿子一边细心照顾,一边欢颜以对,反复抱他、哄他回到病床上。另一张病床上的人说:“他要作践,就让他作践,这种酒醉子病死了活该。”“不能呢,他在一天,我们就有一天的爹。这几天病发,他人是不明白的,等过几天就好了。”“好了就可以和你们一起翻田种地了吧?”“现在也干不起了。以前干活可厉害了,连我学开车都是爹教的呢。现在我们只要能够每天见到一个活生生的爹,不酗酒的爹就满足了。”
一个人的价值往往会在被在乎、被关切的对象中体现出来,我们能够用心而不是用眼去看一个人,往往不是先看到他本人,而是先从那个赏识或关注到他的人那里获得讯息,然后我们看到了、认识到了他存在的价值。
母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高楼往下看,人群只像密密麻麻的蚂蚁,但每一个个体都是活生生的,都有着自己的爱恨情愁……”
人生在世,爱始终会成为一个人人生行为的最终释意。余秋雨先生教导我们去破各种人生大惑:官位、名声、财富、潮流、恩仇等等,但并不曾教我们去破“爱之惑”。我想,或许是因为在爱的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的困惑,但那并不是爱本生所造成的,而是由爱而心生出的各种杂念,破了杂念,溯源清流,则爱之洪流便能坦荡前行,那么爱就会成为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
在爱的路上溯源清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陪伴着母亲度过漫漫孤单长日的只有电视中反反复复播放的《爱人同志》《红蔷薇》等电视剧。母亲对爱的表达类似《爱人同志》中的陈桂。疯狂紧抓爱情,对爱人由崇拜到在一起之后的极端怕失去,对自己的不自信、慢慢便让爱扭曲了,原本真实的自我丧失了,日常正当的喜好都压抑着,不去做;过度关注对方,捏紧了爱情的沙砬,扭曲了自己的人格,活成了一个专以爱为食的饕餮。想象的世界代替了真实的感受:生活中的零零碎碎、细枝末节,日常情节、大小事情,无不与猜测捕捉事件背后的动机相联系,如果心底深处感受到对方去做一件事时的动机饱含着对自己的一点点爱恋,她便能够做得贤惠通达识大体、舒心顺意。反之,则会生出多少事端,全部以考验对方心底是否有对自己的爱意为终点,来决定自身行为的收敛。
“美就对了,哪里不美,哪里就出了问题。”《林徽因》里曾这样说。不美的爱,一定出了大问题,它成了一种无形的捆绑,双方都会在爱中窒息。可想而知,母亲到老都没能处理好自身的各种情感问题。
我写母亲的诗中是这样表达我们之间的关系的:女娲捏我俩时弄倒了五味瓶/于是岁月里/我们总在打碎生活的瓶/一个又一个。
我也曾写过寓言《桃树的印象》《奔跑的小木耳》来倾诉过母亲的思绪与无奈,可是现实生活中我能够做到的也只是短暂的陪伴和听着叨叨时的静默。
“如果你能正视我,我有关于美和你的歌声”。看着母亲,我想去承担一些什么,做些什么,可是我什么都想不出来。只能在痛恨自己的无能中期期艾艾。在人生艰难的境遇中摸爬滚打,当绕回有她的老屋,才发现在那里才可以感受那么真实的光,那么真实的暖。一颗坚强而无所畏惧的心也会害怕屋里的光,不经意间的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