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应如何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2021-04-08赵烨
赵 烨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新时代马克思文艺创作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重要举措之一,是新时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讲述中国故事要站好立场,要明确讲哪些中国故事?给谁讲中国故事?如何讲中国故事?
(一)讲述中国故事要站在人民立场和政治立场
讲述中国故事要站在人民立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也就是说,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发展规律形成并实现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作为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的人民群众是握有真正讲述中国故事“话语权”的主体。与之相反,西方资产阶级的文艺作品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的,毛泽东就指出“资产阶级的文艺”对文艺工作的进行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2]因此站在人民立场是文艺工作者应该遵守的创作原则。
讲述中国故事要有政治立场。文艺实际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丝毫不让人奇怪的是,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虽然各式各样、千差万别,但还是总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这些意识形式,基本上只在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他才会跟着消失。”[3]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它来源于社会现实,为统治阶级提供指导思想,并以文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最终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4]
毛泽东同志进阐释了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当今社会,所有文化或文艺都属于一定的阶级、一定的政治路线。”[5]他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进行文艺创作。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自觉要站在政治立场上进行文艺创作。不管哪个时代,文艺与政治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文艺要反映的社会现实中包括政治生活,文艺工作者相应地也应有政治觉悟和政治立场。
(二)要向世界人民讲述中国人民奋勇斗争的故事
讲中国故事要立足现实,讲中国人民奋勇斗争的故事。毛泽东同志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将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与斗争典型化的文学作品,使反映出来的生活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以此激励人民群众走向团结与斗争。
1840年到2020年,中国就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例如张自忠、李宗仁、冯玉祥等一批抗日将领,“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钱学森等,钟南山院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他们的不懈努力奋斗,为新中国发展书写了最美的篇章。中国人民在斗争过程中显示出的勇气与美德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作为中国人民,我们不仅是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同时也要向世界人民大众讲中国人民奋勇斗争的故事,弘扬我们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要向世界展示中国英雄
(一)中国英雄和西方英雄的根本区别
西方英雄更多是超越性的,是虚构的。西方英雄形象创作的哲学基础来源于精神哲学,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家认为真正的推动历史发展的是哲学,也就是精神理念。黑格尔把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在内的整个世界都精神化,在他看来,“绝对精神”或“世界理性”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也是人类历史的主宰灵魂,世界历史不过是“精神”的产物。这一历史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这就决定了他的历史观无疑也是英雄史观,他把英雄和群众对立起来,抬高英雄和贬低群众。[6]
与西方英雄相反,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的英雄传统,遵循现实主义原则,马克思认为真正创造世界的是人民,真正的英雄是人民。毛泽东同志也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7]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8]
而美国的英雄超人、蜘蛛侠等美化、神化了个人,它们的英雄没有任何缺点,甚至还有着普通人没有的“超能力”,这片面夸大了个人作用,完全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作用,脱离生活与历史。
(二)向世界展示中国英雄的事迹、担当和情怀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要向世界展示中国英雄的事迹。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提出“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这一原则。英雄是各个时代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因此,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向世界展示中国英雄的事迹同样适用“塑造典型人物”这一创作原则。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英雄是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重要因索,新时代的建设更需要植根于历史英雄文化的沃土。[9]他也同样强调文艺创作要以塑造典型人物为原则。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10]2020年伊始,时隔十七年重新披甲上阵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仍坚守抗疫最前线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一双手因为时刻清洗消毒而满手伤痕的护士们,还有许多学生、社区工作人员、外卖员等纷纷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七月,多地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在防汛抗洪一线,有一群“逆行”的身影抢险救灾,彻夜奋战筑起防洪堤,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谓英雄,其实不止人民领袖,还有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
英雄是国家历史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中华文明史上涌现的英雄人物,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英雄情怀:坚持到底的必胜信念,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要向世界展示中国英雄的担当与情怀,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要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和中国情怀
从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到革命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五千年文明史所缔造中国文化在各个阶段都积极体现了中国价值。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挖掘、整理、创作,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中国情怀。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张载提出的思想主张“民胞物与”,其蕴涵的人、自然、社会有机统一的价值理念与社会理想具有历史进步性与当代性价值,对建设和谐、生态、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涵养作用。[11]还有儒家的“重义轻利”,蕴含了爱国主义的国家观。
直到今天,传统儒学的价值仍在不断地进行创造性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养分。在崔大华先生看来:“儒学还是珍贵的,仍在支持着,模塑着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一种悠久历史的文化类型和独立的生活方式的存在。”[12]
到了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进行革命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解放。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极大的传承性和包容性,使中国对外关系的理念有着巨大的、独特的价值。而新时代马克思文艺创作就是要向世界传递中国五千年文化史所产生的这些精神成果的价值。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文化中的“重义轻利”、和平和谐的外交政策等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新时代马克思文艺创作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中国情怀有着巨大的意义。
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要向世界证明中国的优势
中国优势既是中国崛起的动力源泉,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13]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在理论、制度、道路、文化上较西方国家有独特的优势,新时代马克思文艺创作要向世界证明中国优势。
鸦片战争后,仁人志士对救亡图存道路的自觉探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意识形态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民接受,毛泽东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探索,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十九大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都彰显了中国的理论自信。与中国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相反,西方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充满了许多纸上谈兵式的臆想,只专注于在实践中为自己牟取利益。
在制度优势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14]而资本主义国家提倡“大市场,小政府”,没有承担制定完善制度的责任,导致社会矛盾频发。
在道路优势上,中国正坚定不移地走经过几十年艰苦探索、几代领导带领人民群众成功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与之相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选择了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导向的资本主义道路,显然,社会主义道路要优于资本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的根本原因。
在文化优势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深厚养料,成为世界上独有的文化形态,它是党的领导和人民首创精神统一的产物,是真正属于人民群众的文化事业。[15]与之相比,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由于过度强调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其弊端也日趋明显。
以上四个方面的优势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新时代马克思文艺创作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就要向世界证明中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