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脱贫攻坚思想教育研究

2021-04-08周新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攻坚精准

周新娟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410100)

一、前言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且深刻的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指出扶贫路上不能遗漏一个,不能缺少一个,并将其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我国在扶贫过程中对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但仍处于扶贫的聚焦发力区。在脱贫攻坚战中,利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契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活动,将推进脱贫攻坚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衔接,发挥他们的青春力量。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脱贫攻坚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习总书记指出:“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青年的优秀代表,他们对所在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十分熟悉和了解,与当地群众具有很好的沟通基础。通过他们对少数民族地区民众进行精准扶贫思想解析和宣传,引领带动民众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1.有利于健全扶贫机制。

在扶贫工作中有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也是“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最难打的,这就是少数民族地区。在扶贫工作机制方面,主要的问题是集中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帮扶方式和扶贫资金的使用等方面。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推动精准扶贫的思想问题研究突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倒逼扶贫过程中建立机制解决扶贫对象的“精神贫困”的问题。

2.有助于减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涉及面。

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引领示范作用促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转变“坐、等、要”的被动扶贫为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寻求创新发展的我要脱贫。在2020年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鼓足士气,保持攻坚的强劲势头,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

3.有助于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深入理解。

贫困问题卓有成效的破解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到湖南湘西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此后,习近平在全国各地的考察有一半与扶贫相关。

4.有益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精准扶贫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旅游开发、文艺展演等产业模式中创新发展,展示民俗活动、音乐、舞蹈、神话、礼仪等传统文化,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以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得以较好的构建,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5.有利于培养人民的家国情怀。

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思想教育资源的民族传统文化,以美的表现形式、美的情感表达、美的形象树立,提升人民的审美品位和精神境界;提高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脱贫思想教育的特殊性

(一)教育对象来源的特殊性

相对于非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稍显滞后,文化教育水平也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随着教育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等教育改革发展,我国在高等学校招生时,对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降分和优先录取等优惠措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的差异,文化习俗的迥异,接受到不同文化传递的价值观念,影响和制约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与非少数民族学生存在差异性,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对不同价值观念的甄别不能做到准确,且在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背景下,面对传播速度较快的新媒体,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有效的取舍和利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增大,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深入学习和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措施,避免不良信息对他们造成的误导。

(二)思想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①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中国精神,②包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三观教育,包括以法制思维为重点的法制教育,包括以提升自我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素质教育等。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取得的成效是不同的,不能单一的对他们进行灌输式的说教,将他们所处的特殊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相结合,实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浸润化。高校以少数民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呈现和浸润,在学生的普遍需求中植入正确的三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他们的知恩回馈之情。

(三)教育对象所处环境的特殊性

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其中具有特殊性,一是生活环境的特殊,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环境相对比较复杂的地区,交通不是十分的便利,人口居住密度也不高,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密切。二是社会环境的特殊。少数民族聚居区多分布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欠发达,教育因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发展受限,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多样性的文化环境形成反差,直接或间接导致民族固有的文化缺乏与外界的互通交流与借鉴,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这也是影响和制约着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外部环境,增加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脱贫攻坚思想教育的迫切性

“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强化脱贫光荣导向,更加注重培养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更加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③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不可或缺的最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做好他们的脱贫攻坚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优秀青年的影响力,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性群体,对他们的脱贫攻坚思想教育不是简单化一的,需要根据他们的来源,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立足于精准扶贫的社会背景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发出精准扶贫的倡议,多次强调全面小康路上不能让任何一个民族掉队。随着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逐年提升,在拓宽他们文化视野的同时,也注重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脱贫攻坚增进了“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脱贫攻坚有力地推动了“五个认同”的生成。祖国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河,国家是组成这条长河的一个一个历史片段。⑤少数民族学生贡献青春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通过他们的成长蜕变让民族地区群众深切感受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坚定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制度自信。长久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怀着一颗炙热的中国心。脱贫攻坚战让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消灭绝对贫困成为现实。民族地区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局限,教育与基本医疗发展不均衡,制约了文化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发展的滞后,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人才、资金和设备技术的支持。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作为少数民族的优秀代表的大学生,他们最能感受到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实施,因为他们是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各民族的帮扶、民族内部的帮扶、社会各界的帮扶最有发言权,也是能体会民族间的友好互助情感的。

高校依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他们在少数民族人民群众中的带动示范作用,增进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做到“五个认同”,在行动上形成脱贫攻坚利益共同体,提高脱贫的主动性和脱贫成效。实现“五个认同”,认同个民族的安定团结、经济文化繁荣是全体人民共同的责任和利益。帮扶方和被帮扶方则是利益的双主体,文化经济发达地区组织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利用民族地区扶贫政策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不仅带动贫困户脱贫,而且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发挥青春力量,让各民族情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助文化中的催化剂,让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脱贫攻坚的最大合力,发挥出脱贫效力的最大化。

注释:

①2018年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章凤红.重大疫情挑战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要求及其实现路径[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0.4.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⑤陈玉屏.关于“祖国”和“国家”的理论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攻坚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