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
——以陶艺课程为例

2021-04-08阳明李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陶艺课程思政育人

阳明 李波

(上海商学院,上海201400)

一、陶艺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

(一)学生主观认知的偏差,效果不理想

对于陶艺这样一门课程,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选修课或者通识课,参与到课程中的同学在潜意识中都会认为陶艺课是一门艺术类课程,并不会觉得这样一门课程能有与思政相关的学习内容,就算教师在课程当中带入思政内容,学生也不会将注意力集中于此。同时,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思政学习指的是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并且普遍都对政治理论课程存在一定偏见,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无趣的。在这一类课堂上很多同学会选择睡觉或是玩手机,甚至是逃课。虽然普遍情况是大家更愿意上陶艺课,但问题是,他们又不会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去感受璀璨的陶瓷艺术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体会工匠精神、思考如何传承发展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等。

(二)陶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以及认知不够

作为陶艺专业毕业的教师,其最擅长的领域无疑就是陶艺了,更多的时间肯定是花在对自己本专业的学习与研究上了,在教学上肯定对陶艺相关的知识点更加的熟悉,运用也就更加灵活。这不可避免的就是其对于前沿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学习不够,研究不深,在教学上很难全面深入且生动的将思政教育与陶艺课相关知识点有机结合,并做到润物细无声。并且有些教师可能本身也不注重课程思政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忽视陶艺知识与思政内容的结合教育,但实际上陶艺课堂的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当今的艺术圈经常会出现作品抄袭的不道德事件,一些陶艺家或陶艺工作者为了牟取经济利益,大批量的仿制他人原创作品,且面向市场大批量低价销售仿制品。这是一种有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那么就这个问题,教师就应该教育引导学生要有职业道德,如果教师不懂得在课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只是告诉学生通过仿制他人作品获得了经济收入,那么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就存在一定的缺失,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作为陶艺教师,要懂得在自己的课程当中适时的加入思政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是必要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德育能力。

二、高校艺术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

在大学期间的学生多少还是有些叛逆心理,在纠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偏差上,要寻求合适的方法,做正确的引导。作为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时要以朋友的口吻,平和的心态去跟他交流探讨,这样更有利于交流的顺利开展。要对学生好的一面表示赞扬与鼓励,对于不好的方面要适时制止和纠正,并说明理由,告知利弊,让其信服。对于陶艺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在思政教育时要注意同学们的反应,如果学生反应不强或者根本就没反应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声音以及提问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学生不太理解的地方,要进一步补充说明。在课堂上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学习不主动,性格偏激的学生要主动了解这类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原因,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以及批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陶艺课程不是单纯的教授陶瓷艺术相关知识,我们还要在这门课程中学习有关思政教育的知识,甚至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教育学生。例如,在学习陶瓷史中总结过去,放眼未来,思考中国陶瓷艺术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如何继续引领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在漫长的陶艺制作工艺中体会制作陶艺作品的艰辛与不易,并习得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等。总的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思政教育。

(二)重视陶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习近平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如果教师的能力与素养不够,不能很好的将“课程思政”与陶艺课程有机结合,那么这么课程的思政教育将无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对陶艺课程的任课教师有着极高的要求,其不单单要对陶艺课程知识非常熟悉,同时也要对“课程思政”有深入的研究,并且还要能够将两者有机融合。

有关具体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方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要深化陶艺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与认同,这样才能改变一些陶艺课程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错误认知,让陶艺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思政教育与德育的队伍中来,最大程度地打通专业结构壁垒,发挥陶艺教师的思政育人作用。

2.要强化陶艺教师的育人意识,作为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仅是要教书同时也要育人,教书与育人是不能分开的,所以无论是陶艺教师还是其他非思政课程的教师一样都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好我们的学生。

3.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工作,能够最快速的提升陶艺教师的育人能力,在培训过程中教师相互之间可以探讨交流学习,可以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也可以咨询培训专家,切实的解决教师们在思政教育这块经验不足的问题。

4.要推进学校课程思政试点项目建设,对于优秀的项目要进行全校宣传和经验分享,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氛围,为学校其他课程开展“思政课程”提供有效的方法,这也有助于全校不同课程的思政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要挖掘陶艺课程中的思政资源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好好利用陶艺课堂,要充分挖掘陶艺课堂中的思政资源。这要求陶艺课程的授课教师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度以及德育意识,要在备课环节中找出思政资源,并与陶艺课程内容进行结合授课。例如,在理论教学部分,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化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认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实践部分,让学生以红色题材创作文创产品,在创作中唤醒青年学生的红色记忆与爱国情怀等。当然也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插入讲述一些历史上具有正能量的人物故事,以此来激励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等。

总的来说,就是要把陶艺课程当中所隐含的思政资源尽可能的挖掘出来,融入陶艺课程教授给学生。

(四)要创新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陶艺课程教学中更多的是美育,而现在融入“课程思政”的话就要既有美育又有思政教育,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有所调整与创新。相对于过去,现在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多样化一些。

1.从过去的单一的讲述转变为讲述、提问、讨论相结合。

2.从过去的单一示范演示方法转变为示范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同时对一些个案要进行着重分析指导。例如,在课程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带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赴往江西景德镇感受千年瓷都文化底蕴。

3.在实践部分从过去的单人完成练习转变为多人合作完成练习作业等。

例如,在赴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考察学习后,指导学生分组或是集体创作有关革命精神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在创作期间感受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更深刻、更立体、更生动、更自然。这样能够更好的将“课程思政”与陶艺课程相结合,更有利于的在陶艺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与德育,实现三全育人,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五)要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在陶艺课程教学中每一位教师的知识面是存在局限性的,可以在校园为学生聘请校外陶艺专家开展系列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引导学生在陶艺制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好比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总会一帆风顺一样,引导学生要有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同样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陶艺作品展,提高学生的审美以及人文素养。以及带领学生参加作品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比赛中不断成长。还有就是带学生进入陶瓷企业去参观学习,让学生接触掌握最前沿的陶艺知识,让其从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科技生产工艺的对比中感受时代的进步。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比如运用网络平台、新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以一些更直观、更生动而且更形象的内容来教育以及引导学生,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工具为学生进行课下指导答疑,并为学生分享一些较好的学习资源,这不仅在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以上这些为学生成为“理论知识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养好”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总结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就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要先“育德”。作为高校教师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时候要注重传道授业解惑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要兼顾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那么,作为陶艺教师就应该在陶艺课程中将思政教育与陶艺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课程思政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所有教学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去完成的,教师作为这个过程中的关键,一定要发挥好教书育人作用,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陶艺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疯狂”的陶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学陶艺
做陶艺
他们用“五招”育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