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洋乐器在中国歌剧伴奏中的变化趋势

2021-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管弦乐队管弦乐乐队

高 珊 张 围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730000)

一、前言

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产生了很多“混血品”,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歌剧、中国民族管弦乐,它们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综合了西方文化,呈现出了独特的音乐魅力。中国歌剧是中西方文化的相互适应,是中西方文化的兼容并蓄,在我国音乐发展历程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中国拥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审美观念,随着西方文化的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也在环境的变迁中发生了文化适应,出现了许多调整和改变,中国歌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并逐渐为大众所接受。而西洋乐器在中国歌剧伴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西洋乐器进入中国

西洋乐器最早进入中国是在元朝,在明嘉靖时期,欧洲列强势力就开始渗透我国沿海地区,宗教文化也随之在中国不断渗入。众所周知,利玛窦是一名意大利传教士,是最早在中国开始传教的,随后出现了更多的外国传教士,他们在宣传宗教文化的过程中国就携带了一些零散的西洋音乐、西洋乐器乐谱等内容流入中国。但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非常的根深蒂固,这些新式的西洋乐器并没有受到重视,当时的中国人不屑于去了解西方蛮夷的音乐、乐器,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些西洋乐器只是在洋人内部急性消遣娱乐。随着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迫打开,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外国人在中国的活动范围和影响也在不断扩大,他们携带了各种西洋文化,包括西洋乐器、乐谱,自此西洋乐器的影响不断扩大,西方管弦乐队产生了。

管弦乐队是由管乐器、弦乐器还有打击乐器共同组成的合奏乐队,欧洲西式的管弦乐产生于巴洛克时期,在不断的发展中国形成了一种极为经典的音乐表演形式,并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在中国,它的进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不被中国人所接受,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普及开来。直到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的留学生回到国内,才开始了国人自己的乐队组建,但由于当时的条件艰苦,管线乐队的发展非常缓慢。

三、歌剧中的管弦乐伴奏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文化之都,歌剧就起源于此,在十六世纪,歌剧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意大利歌剧可以说是最经典的、最古老的、最正宗的歌剧。而之后,法国浪漫主义的歌剧也受到了很多民众的喜爱,不同于法国歌剧风格浪漫,较为深沉的德国歌剧也同样有较大的影响力。较为经典的歌剧包括了《图兰朵》、《托斯卡》、《魔笛》、《蝴蝶夫人》、《弄臣》等。在歌剧中,搭配最具表现力的管弦乐,给予了歌剧更恢弘的气势和更多的感染力。管弦乐这种音乐形式既可以气势恢宏,也可以温柔细腻,用悠扬的乐曲带给人丰富的情感体验,也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来搭配舞台表演,伴随着多变的管弦乐,舞台上的表演者更能激发情感共鸣,进一步突出主人公的情感,配合故事情节的转折,让整场舞台演出浑然一体,让人不得不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与中国传统音乐完全不同的西方音乐直接进入中国,作为侵略者自娱自乐和入侵的工具,在这种非正常的文化入侵中,中西方文化没有交流、没有磨合,二者是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这一时期西洋乐器只出现在洋人的聚会当中,是纯粹西洋的东西,没有任何中国元素的融入,而本土文化也没有对西洋乐器进行吸纳。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欧洲歌剧是纯粹的,是欧洲本土歌剧的“平移”。中国第一个管弦乐队是由时任总税务司的英国人罗伯特为因兴趣而建立的,他为了组织西方人开展社交活动、举办宴会、娱乐休闲等而成立的交响乐团,命名为赫德乐队。同时,在上海、哈尔滨两地也相继成立了管弦乐队,一支为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另一只为哈尔滨中动清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两支乐队队员都是外国人,所使用的乐器也全是西洋乐器,照搬到中国,演奏曲目也多为欧洲流行的经典曲目,如《费加罗的婚礼》、《卡门》、《茶花女》、《蝴蝶夫人》、《托斯卡》等。虽然在“东学西渐”理念的带动下,国人对西洋音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但是这种理解和认识建立在照搬照抄之下,只是由国人自己创办的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没有将中西方文化融合,还是对西方音乐的复制,一些音乐传习所也开始学习和教授管弦乐,但照搬和复制了西方音乐曲目。不过,在这些过程过程中,更多的人开始学习管弦乐,而歌剧中也渐渐多了许多中国人担任的角色,这是一种较大的转变。

四、中国歌剧的管弦乐伴奏

中国歌剧的产生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虽然早期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歌剧和管弦乐在中国出现,但在很长时间内,它们仍然只是西方人的专有,直到后来,从赫德乐队到上海贫儿院管弦乐乐队、再到北大附设音乐传习所的管弦乐队,都进一步让国人熟知了西方音乐,成为了国人了解西方文化的一种方式。在乐队的培养下,涌现了一批对我国音乐事业具有推动作用的专业演奏人才,他们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为中国歌剧的产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众所周知,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抗日战争时期,举国上下都在为抗日而努力,英勇的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基于对西方歌剧的了解,想通过音乐来激发国内抗日斗志,这为中国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随后,各地都纷纷出现了国人自己组建的管弦乐队,而且中国人自己创作的歌剧也产生了。比如《岳飞》、《苏武》、《郑成功》等以中国传统人物为原型的歌剧被创作出来,这些歌剧的伴奏都曾是由山东省立剧院音乐系管弦乐队伴奏,这支乐队的创办者就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表演家王泊生。又如歌剧《蓝花花》的伴奏是由中央管弦乐团伴奏的。这些作品鼓舞了抗日战士们的士气,鼓舞了抗日群众的士气,为全国上下、各界人士共同抗日架起了文化之盾。

中国歌剧是在中国人的智慧之上产生的,它凝聚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魄,是对西方歌剧的兼收并蓄,就像染缸里的布一样,融合中展现了更新的色彩。中国拥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审美观念,随着西方文化的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也在环境的变迁中发生了文化适应,出现了许多调整和改变,中国歌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并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中国歌剧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许多作品郎朗上口,比如《新霓裳羽衣舞》、《满江红》、《思乡曲》等,它们有的旋律高亢豪迈,有的旋律激情洋溢,但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优美好听,体现了中国人民、中国军人奋勇无前的精神气魄,为中国歌剧的发展、为中国管弦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的交融和渗透,往往伴随的是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迁,在这种文化现象中,西方歌剧即便一开始是独立的、纯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受到了中国环境的影响,产生了中国气息的歌剧。中国歌剧的产生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中国歌剧产生就赋予了时代的特征。

五、中国民族歌剧的管弦乐伴奏

中国管弦乐队的产生是中西文化的交汇,是中西方音乐的交汇,在这种交汇之下,它既参照了西洋乐队的建制,又结合了我国传统的丝竹、吹打乐队,呈现了一种综合性的乐队。中国管弦乐队是民族器乐在经过重新组织后产生的新型大型演奏乐队。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乐器出现了改革的高潮时期,经过改革,使得一些民族乐器更加符合了西洋乐队的概念,为大型歌剧提供了更好的伴奏形式。而《白毛女》作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大型歌剧,是中国歌剧走向新高度的标志,随后又接连出现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新式歌剧,这又助推了西洋乐器在中国的发展,助推了中国管弦乐的改革。在中国歌剧中也加入了传统的戏剧元素和民歌元素,民歌的音调之中又结合了西方戏剧化的经验,让它的本土气息和西洋气息产生了化学反应,这种混血使得中国管弦乐除了西方的纯粹的西洋乐器还包括民间乐器,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纯粹的西洋乐器组成的西方管弦乐队变成了中西互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进而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歌剧的发展离不开伴奏,离不开观众的认同和肯定,再高雅的艺术也需要广大群众喜爱,才能真正流传下去,如同《江姐》、《白毛女》等优秀的歌剧,就是中西文化的相互适应,就是时代特征的体现,也是文化的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体现。

六、结语

总之,在这场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西方音乐相互借鉴和影响,其中不只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在加深,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对外来西方文化的吸收,是对新的音乐形式的探索和尝试。在多年的发展中,中国歌剧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所认可,并在这种认可中不断传承和发展,这就是中国歌剧的魅力,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在二十世纪初,西方歌剧在中国演出,如今,中国歌剧同样在西方国家演出,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歌剧,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绽放更美的姿态。

猜你喜欢

管弦乐队管弦乐乐队
花的乐队
梦想乐队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中国梦”的音乐阐述
——《逐梦——为二胡与管弦乐队而作》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失控”乎?“掌控”是也!——鲁肯斯《失控》管弦乐配器技法拾趣
青少年民族管弦乐作品展演在北京举办
对管弦乐《玄梦》的音乐研究
管弦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