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

2021-04-08来煊檾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歌音乐艺术

来煊檾

(浙江省杭州长河中学,浙江 杭州310050)

一、前言

民歌艺术属于传统音乐艺术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长久化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较强的传承价值。初中属于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阶段,此时加强音乐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音乐倾向,为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对民歌艺术内容的有效融合,不仅有助于丰富初中音乐的课堂内容,还能够推动传统民歌艺术的持续传承。

二、民歌艺术的类型

民歌艺术作品具有自身特有的内在形式,且与文学作品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目前民歌艺术主要有山歌、号子以及小调等多种类型。

首先,山歌属于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的过程中,对生活实际的表现,且主要以吆喝为主。在长久化的传承与演唱过程中,通过逐步的加工与磨练,逐渐形成了现阶段较为常见且逐步趋于成熟的山歌,其自身不仅具有较强的表现性,在通常情况下还将抒发个人情绪作为主要目的,使表演者的思想能够顺利得到表达,在情感表现方面具有真实、淳朴的特点。

其次,号子属于劳动人民在劳作期间所演唱的歌曲,通过铿锵有力的演唱能够激发劳动人民的工作动力,并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劳作氛围。号子与山歌、小调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号子的旋律相对比较简单。在民歌艺术的传承过程中,号子的形式逐渐出现了新的改编与创造,不仅加强了音乐的旋律,还保障了歌词的完整性与丰富性,使大众广为传唱。

最后,小调属于具有娱乐功能的民歌艺术,在社会生产与田间劳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在娱乐场所、风俗与节日当中较为常见。

三、民歌艺术的重要作用与初中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民歌艺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民歌艺术具有原生态的特点,且在艺术的传承环节当中具有重要作用,民歌艺术主要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并在长期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天然的亲和力,结合传统的民歌形式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能够顺利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了解民歌艺术当中所涵盖的人文特性,促使学生能够在民歌艺术之间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结合民歌艺术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部分民歌内容逐渐面临着传承实效的困境,将民歌艺术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中,不仅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实现对传统民歌艺术的传承,并在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民歌艺术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同地域的发展特点与民族历史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加强了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共鸣,强化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认同感。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音乐教学内容当中虽然已经增加了关于民族音乐的内容,但由于在教材形式的设置上具有单一化的特点,导致教学活动内容无法摆脱空洞性、趣味性不强等方面的局限。由于现阶段所选用的初中音乐课堂教材涵盖了较为广泛的专业内容,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无法得到加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不利于学生对于初中音乐知识以及民歌艺术的学习。学生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并不重视自身音乐素质的修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利于初中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

四、民歌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传承与教学

(一)积极组织文化传承与实践活动

1.打造特色化教方案

除了需要顺利实施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传承方法,扩大民歌艺术的传播范围。当教师完成了日常教学任务之后,可以结合民歌艺术传承工作与音乐教育体制的相关规定,加大对课外实践活动在精力与资源等层面的投入力度。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理解、认识等方面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取向,制定特色化的课外活动计划方案,将丰富的民歌艺术内容与多样化的音乐素材进行收集,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的有效整合,在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针对民歌艺术与音乐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强化实践活动的落实效果,拓展文化的传承平台和传播渠道,使学生能够及时意识到文化传承的职责。

2.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当阶段性的理论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引导学生与民歌艺术作品在情感的层面上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将现代化的民歌艺术理念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当中,加深学生对于民歌艺术的认识。

另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渠道,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主题演出与专题讲座等活动,在加强学生民歌艺术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不畏艰难的学习理念,主动承担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文化的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发挥出民歌艺术的文化魅力,实现课堂内容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在课堂当中加强对民歌艺术的鉴赏力度

1.激发学生的欣赏动机

在信息时代的转型过程中,为初中音乐课堂提供了充足的技术与设备保障,教师在围绕民歌艺术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应积极的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与学习氛围。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与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与民歌艺术相关的作品,并保障鉴赏作品的特色化,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欣赏动机,保持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对民歌艺术作出深刻的分析,同时对相关鉴赏内容作出细致化的研究。

另外,教师还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针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2.加深学生对民歌艺术的理解

民歌艺术具有长期化的发展特征,并随着传统文化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愿望与情感,并将大众的喜悦、忧愁等方面的内容逐渐转变成为音符的形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传承。民歌艺术属于现阶段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多样化的传承途径,随着音乐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展现出了民歌艺术的民族特色与民俗特点,并要求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对民歌艺术进行鉴赏与感知,进而达到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对不同的民歌艺术进行欣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能力,并充分的调动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当中的想象力,逐步贴近民歌艺术的内涵,实现对民歌艺术的有效传承。

3.创设情境,强化情感

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民歌实践活动情境,并以此来加强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使学生能够对民歌艺术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与民歌相关的方言,并将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例如:豪爽的东北话、朴素的河南话等,这些汉族民歌艺术都能够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音乐的效果和风格,有助于学生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对民歌艺术进行更好的诠释。再如:在人音版的《无锡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苏州方言歌词的韵味,从而体会歌曲的情感与风格。再比如:藏族民歌中出现的“呀啦嗦”“巴扎嘿”……等反应本民族特有的衬词、衬腔。而这些都属于民间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愿景,并在独特的曲调基础上,将民族历史展现在了歌词中,将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到了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例如:在蒙古族的传统民间歌曲当中,大多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在欣赏蒙古族民歌艺术的同时,能够使人感受到歌曲曲调的豪迈与辽阔之感。

(三)加深学生对于民歌艺术的理解

在民歌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保存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与丰富的民歌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针对民歌艺术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学习,并在坚持艺术传承理念的基础上,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积极的鼓励,使学生能够在民歌艺术的传承过程中找出更加优质的文化传播路径。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结合初中音乐课堂的实际情况,针对民歌艺术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并在加大教学投入、丰富教学条件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民歌艺术的理解与相关内容的整体印象。

另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使其能够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主动收集课外相关资料,并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收集,使其可以对民歌艺术具有全面化的了解,实现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为文化的传承提供动力保障。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民歌艺术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给遵循艺术的传承规律,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师需要对民歌艺术相关内容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以创作能力配养为主的书籍,帮助学生在充分感知民歌艺术的基础上,对初中音乐课程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彰显出课堂教学的实用价值,加快音乐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进程,为民歌艺术的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民歌艺术的传承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将民歌艺术的传承作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并逐步渗透到初中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当中,为音乐文化的发扬奠定基础,保障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同时,教师也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实现对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转型,并对教学设计方案和内容进行细致化处理,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打造完善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将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与音乐素养当作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充分展现出民歌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

猜你喜欢

民歌音乐艺术
纸的艺术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穿花衣 唱民歌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