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原则及教学方式思考
2021-04-08车思蕊
车思蕊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714000)
一、引言
目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主要是一些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比较陈旧,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的单方传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注重对音乐知识与技巧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审美和音乐素养的培养,使课堂学习枯燥乏味,没有体现出学生对音乐的真正喜好和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些学校存在着音乐设施陈旧、教学设备落后的情况,此外,也还存在音乐课时间被其它科目占用的现象,这些都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征,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方式,相比于其它科目的学习,学生普遍比较喜欢音乐课,教学氛围相对更加轻松有趣,但是如果把音乐欣赏课,变成了教师单方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课,就使音乐欣赏教学失去了趣味性,因此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营造趣味性的学习氛围,通过趣味性的教学设计,使音乐欣赏教学寓教于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对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美好的音乐欣赏体验①。
(二)实践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单方输出,注重输出音乐知识与技巧,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应该让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性的体验,获取音乐欣赏的价值。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使学生成为音乐审美的主体,比如游戏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热情。
(三)情感性原则
音乐欣赏是一种主观体验,学生的主观体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成长环境、生活阅历、思维模式、性格爱好等都不尽相同,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主观经验和书本的观点,对学生的欣赏感受进行统一限制,音乐欣赏应该具有主观性和自发性,学生在音乐欣赏时,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产生直观的情感体验,然后再从情感体验,发展为理性欣赏,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学生融入到音乐氛围内,过渡到音乐形象中,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感知音乐。
三、教学方式
(一)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以感受音乐为主,在音乐鉴赏中通过直观的音乐视听,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并把这种情感体验外化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借助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联想、想象等,使学生产生关于音乐作品的体验,引导学生随着音乐产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教师还可以借助音响、多媒体、示范等直观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悟认知,使音乐情感等学习内容得以深化②。
比如在进行《雪花飞舞》的欣赏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雪花飞舞的画面,使学生结合音乐,产生生动真实的雪花飞舞体验,然后让学生对听音乐时的感受进行回味,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甚至同一个人每次的欣赏感悟也会有不同,因此在欣赏音乐时,教师不要自己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不尊重学生自身的真实体验,要给学生表达自身感悟的机会,在欣赏完《雪花飞舞》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感知到什么样的雪花飞舞的画面呢?学生们脑海里产生的画面并不相同,有的雪花大,有的雪花小,有的雪花急,有的雪花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并使学生表达出自身的感受,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
(二)比较式教学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如果是单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很难深刻的感知到音乐作品的特色,但如果做比较欣赏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知到音乐作品的不同特色,教师可以选取风格对比显著的作品,也可以选取同种风格但是不同表现方式的音乐作品,通过两首作品间的比较,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同时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③。
比如《闲聊波尔卡》这首音乐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欣赏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一种是维也纳童声合唱,一种是管弦乐,分别播放两种形式的音乐,并提出引导问题:两种形式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使学生在聆听时同时进行思考。这时学生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去感受两种音乐作品,在学生听完后,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喜欢童声版,这与学生的身心特征密切相关,童声音色优美、穿透力强,非常具有感染力,而管弦乐立体感强,气势恢弘,经过这样的对比欣赏,学生就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具有不同的视听效果。
(三)实践式教学
实践式教学主要是以实践活动为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体会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技能、音乐情感,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比如可以对音乐作品中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操作,如听唱、弹奏等;比如随着音乐做出各种有规律的协调动作;比如引导学生随着音乐做出一些即兴的表演等,如《大象》这首音乐作品的鉴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大象的舞步,从而更好的感知音乐作品的节奏和情感;比如开展一些音乐鉴赏游戏等④。
以听唱来说,听唱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实现更加综合性的欣赏,“听”使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产生心里的直观感受,“唱”使学生通过演唱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在整个听唱过程中,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想象、感受、表达进行有机的融合,与作者的音乐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真正的感知音乐作品。
比如笔者在教学《七子之歌》时,这首音乐作品既是欣赏曲目,也是跟唱曲目,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实践式欣赏,在教学时笔者选取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乐句,通过反复吟唱的方式让学生来感知这几句,并不告知学生整体的旋律,然后询问学生对这几句乐句的感受,学生们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听了心里难受,有想哭的感觉。教师由此引入歌曲的背景,介绍诗的作者和诗歌“七子”的由来,使学生了解澳门的历史与今天,美丽与繁荣,产生热爱祖国、期盼祖国强盛的感情,接下来让学生先对整首音乐作品进行聆听感悟,然后再进行学唱,通过独唱、领唱、小组领唱、齐唱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感受音乐作品。
(四)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以发现、探究为主,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展开问题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自主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方式⑤。音乐作品的构成要素有很多,音乐的情绪、歌曲的风格、演唱速度、演唱形式及力度等,不同的音乐作品,在音乐要素上有各自的侧重点,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很难发现某个音乐要素对音乐作品的独特表现作用,因此要更好的赏析音乐作品,还需要围绕着音乐的关键要素,对音乐作品进行透彻详尽的分析,使学生更明确的感知到音乐作品的特色,产生更好的音乐欣赏效果。
比如木琴独奏《我是人民的小骑兵》这首音乐作品,笔者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的“力度”,一边聆听一边进行身体律动,通过律动的变化来感知力度的强弱变化。这样随着音乐力度的变化,再结合教材的配图,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画面和形象,通过力度的感知,更好的感知到音乐作品的主题情感,产生了更好的音乐欣赏体验。
(五)语言式教学
语言式教学就是以语言的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讲授法主要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对音乐作品进行讲述、讲读、讲解和讲演等。谈话法就是师生进行口头的问答和交流,谈话的方式包括启发式谈话、问答式谈话和指导式谈话。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通过讨论或者辩论的形式进行学习⑥。
比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教师在欣赏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使学生边听边进行思考:乐曲的情绪怎样?乐曲中录制了很多动物的叫声,也就是“音效”,请大家把听到的动物的叫声记下来,看谁听到得最多,而且最好能模仿其中的一种。认真听一下这首乐曲都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主旋律,也把它记下来。通过设置启发式问题,使学生边欣赏边思考,在欣赏完后再通过问答式谈话,请学生来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四、结语
音乐欣赏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精心的进行教学设计,使音乐欣赏活动呈现出趣味性、情感性和实践性,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和音乐情境,组织相关的讨论活动、实践活动等,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欣赏中去,让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欣赏方式更丰富,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更加立体的理解,提升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注释:
①李彬彬.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J].信息周刊,2019(03):125-129.
②薛林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19(05):89-90
③王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民族音乐,2020,3(03):110-112.
④王娜.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J].新课程(教研版),2017(006):80.
⑤曹晓雪.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实践[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⑥赵治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0(011):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