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馆的公益培训服务能力探索
2021-04-08徐震海
徐震海
(淮安市文化馆,江苏 淮安223001)
一、前言
人民群众素质不断提高背景下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各类娱乐活动涌现出来,人们文化生活更丰富。在此背景下给文化馆传播和传承文化带来较大压力,这就需要其必须加强研究自身服务,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群众文化服务,提高对这部分工作的重视,以此为基础制定完善的培训措施,促进文化馆公益培训服务能力的提高。
二、文化馆公益文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严重浪费资源问题
文化馆是建设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前沿阵地,各类文化资源被集中到文化馆中。国家为了有效继承文化资源和深入开展文化资源加大了财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从这个角度分析可知,文化馆除了将大量的文化资源汇聚之外更是得到了国家投入的丰富资源①。文化馆公益文化培训流于形式,很难发挥这些文化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价值,人民参与培训只是走过场,不仅无法学习更无法体会文化馆中包含的珍贵文化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资源问题。
(二)不符合群众实际需求
我国开展公益文化事业主要通过文化馆进行,群众了解和学习基本上也是通过文化馆,由此可知文化馆在人民学习以及群众文化开展等不同方面均属于重要的载体。然而结合实际情况可知,文化馆开展公益文化培训时基本上都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无论开班还是结班都具有一定的浮夸特点,参与培训的人员仅了解培训的流程和程序,并没有深入学习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群众实际需要。
(三)培训还未走进群众生活
判断传统文化是否优秀主要从其是否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要想让民众接受某一种文化,必须确保这种民间优秀文化根植于民间优秀文化。由此可见,文化馆在开展公益文化培训时要获得群众认可以及喜爱,必须加强与群众生活的联系。但当前我国文化馆公益文化活动培训工作中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深入群众生活,培训工作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之感,群众无法在参与培训中产生共鸣,更没有根植生活,使公益文化培训成为无根木或无本源。
三、文化馆在公益文化服务中的功能
(一)加强宣传基层文化
文化馆是公共基层建设的一种,不仅对开展社会文化活动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而且还引领了社会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宣扬且弘扬了社会文化主旋律。人民群众可通过参与文化馆艺术交流活动增强对基础文化的了解,掌握国家文化建设方针与政策建设,还有利于人民群众正确使用与领读文化。文化馆可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文化的方式强化人民群众学习基层文化,使人民群众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
(二)推动文化作品的传播
文化馆可通过展示文艺工作者作品的方式推动相关事业发展,调动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文化繁荣,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文化馆可结合上述方式完善自身评奖机制,并于评奖时做到公开公正,严格把关评奖工作,提高评奖结果的公信力与权威性,确保在评奖时从思想、制作、技术以及思想等多个方面进行。统一专家的观点,加强文化传播②。除此之外,完善文化馆现有的文化质量体系,做好严格把关工作,避免受到伪劣文化作品的不良影响。发挥该制度的作用正确引导文化创作,加大力度推广优秀文化作品,从促进文化传播渠道更为丰富,取得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三)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凝聚力跟随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也得到一定的提升,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为国家兴旺发达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文化馆的建立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有利于提高群众文化素养,这对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充足的精神保障。
四、文化馆开展公益文化培训服务的关键点
(一)提高对服务对象的关注
开放性是文化馆提供的公益培训服务最突出的特点,参与对象较多,并不是某一类特点的群体。在此背景下培训人员需要沟通的培训对象较多,沟通质量对培训服务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培训者在文化馆开展公益文化培训服务时要注意把握技巧,加强与培训对象沟通交流,确保每个参与者参与过程中对培训的内容进行透彻理解,深刻把握培训内容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大程度地发挥公益文化培训的社会价值③。
(二)认清自身的职责
当前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时代不断变化文化发展方向也发生较大变化。具体分析,在建设富含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时应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促进社会文化大繁荣。无论存放文化资源还是传播文化资源都是通过文化馆这一阵地,新时期背景下文化馆相关工作人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自身责任进行明确,另一个是坚持开展公益文化培训服务,通过公益培训在人们生活中渗透优秀文化。
(三)加大力度鼓励创新
我国已经进入到“双创”时代,再次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然而创新并不意味着对新鲜事物的盲目追求,更不是完全抛弃传统,重点在于立足社会群众需求,提高文化创新活动的针对性,传播和传承文化也是一个道理④。创新文化时相关工作人员应以文化性和文化活动为基础,动态分析社会群众的精神需求,在此基础上将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引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新活动时应有策略地进行,赋予文化更多的新意,为发展公益文化服务起到促进作用。
五、提高文化馆公益培训服务能力的策略
(一)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
提高文化馆公益培训服务能力时必须以较高的文化自觉性发挥职能并做好相关的服务,意识到人民群众是建设文化工作和宣传艺术文化的主体,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只要人民提出合理的需求都尽可能满足,给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更好地把握新时期文化发展的大方向,使工作人员以自我为中心增强自身文化素养,这个过程中包含的内容较多,除了理论文化知识外还包含服务技能⑤⑥。相关工作人员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并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创新自身文化理念,使人民群众文化知识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二)结合互联网创新服务并拓宽服务范围
对文化馆而言,发挥“互联网+”模式的作用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无疑为其发展带来较多的机遇,这个过程中为创新文化馆公益培训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还有效拓宽了服务范围,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传统的文化馆给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时惠及的人数相对有限,部分群众受到各方面的原因如年龄、交通、身体等影响很难参与。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后则可以改变上述现象,群众就算不出户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文化馆提供文化相关的服务内容。尤其是VR和AR等技术的发展成熟的时代下,为文化馆增强虚拟现和现实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来各种APP的出现,文化馆实现了为人民群众提供线上交流互动营造了新途径。可见,互联网时代文化馆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化馆给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更贴心且更优质。
(三)创新群众文艺创作形式
群众文艺与专业文艺两者对比前者发展难度较大,面临较多困难,即缺乏人才和资金。为此,群众文艺工作者必须在创新文艺作品时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人民群众具体情况创造形式⑦。众所周知,创作群众文艺时从形式方面分析主要以音乐和文学作品为主,虽然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但是不注创新也会使人民群众产生乏味感。为此,群众文艺工作者必须提高对文艺创造创新的重视,在创作传统文化形式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比如将舞蹈和杂技,声乐和乐器等有效融合。还可将地域色彩加入公益文化中,提高感召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可度。
(四)提供多元化的培训服务
通过对文化馆公益文化培训服务现状可知老人和儿童是文化馆公益培训活动的主要对象,这并不利于提高文化馆公益培训服务能力的全面性⑧⑨。文化馆在具体分工作中必须全面考虑社会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在服务群体中延伸培训服务,设计培训方案时尽可能针对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方案,给群众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这是提高培训服务有效性的关键。
除此之外,制定培训方案时应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尽可能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获得更多群众对培训服务的认同,提高其满意度。
(五)加强给聋哑人提供专项培训服务
大众属于多元的群体之一,受教育不同,素质不同,对文化理解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最重要的是群众除了包含身体无任何问题的普通人之外还包含特殊群体,特殊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聋哑人。他们也应该与普通居民一样享受同等的培训权利,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因此,很有必要加强给聋哑人提供专项培训服务,这也是文化馆功公益培训的重点。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可结合聋哑人的特征给其制定专门的文化转向培训活动⑩。因此,可通过专门的培训板块和培训程度,结合手语给聋哑人讲解;可通过打造手语交流场所等给聋哑人自由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不仅为聋哑人与聋哑人之间提供沟通场所,更要为聋哑人提供与正常人沟通交流的场所,确保其享受到的公益培训服务与正常人一致。
六、结语
综上,文化馆要想提高公益培训服务能力,必须从人民群众出发,尽可能满足大众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虽然当前阶段我国文化馆公益文化培训服务能力仍有有待加强,但相信在文化馆以及相关部门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的文化事业必然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郑维佳.关于提高文化馆公益培训服务能力的探索[J].知识文库,2016(10):252.
②刘峰.文化馆公益艺术培训服务的社会效益初探[J].锋绘,2018(04):165-165.
③李红立.文化馆公益文化培训服务的相关探讨[J].卷宗,2018(10):245.
④钟亚冰.以人为本 提升基层文化馆公益服务能力[J].神州,2014(18):22-23.
⑤汤建明.对文化馆公益文化培训服务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9(09):212-212.
⑥姚季方.浅谈文化馆的公益艺术培训--以德清"英溪艺术课堂"为例[J].艺术科技,2016(05):362-362.
⑦于娟.浅析如何加强文化馆公益文化培训工作[J].中国文艺家,2018(07):280-280.
⑧余远.对文化馆公益文化培训服务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5(17):7.
⑨安瑜琴.关于文化馆开展公益艺术培训的相关思考[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09).
⑩王志明.现阶段对文化馆公益文化培训服务的见解[J].艺术科技,2014(01):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