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急诊患者及家属对COVID-19的认知及防控行为研究

2021-04-08张建娜陈晓莉高永莉

重庆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认知度决策树流行病学

张建娜,刘 怡,陈晓莉,高永莉△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成都 610041;3.四川大学灾难医学中心,成都 610041)

2019年12月,因多地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我国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将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COVID-19的主要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1]。急诊科是医院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2],在疫情期间还要承担COVID-19患者的筛查及救治工作。因此,急诊科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3]。本研究就急诊患者及家属对COVID-19的认知及防控行为进行现状调查,通过构建决策树模型分析影响急诊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防控行为的因素,为急诊面对重大疫情时的患者及家属人员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急诊患者及家属的防护意识,最大程度降低急诊患者及家属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3月1日于急诊观察室就诊的患者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18岁;(2)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3)能正确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相关功能。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躯体重大疾病;(2)既往存在心理或精神疾病;(3)近期有过心理重大创伤;(4)文字理解困难,存在语言或认知障碍。

1.2 调查工具

对急诊患者及家属均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评估。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资料,内容包括调查对象身份、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婚姻状况等。(2)疾病认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97。内容包括COVID-19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认知度7个项目、传播途径认知度7个项目、日常防护认知度10个项目及治疗措施认知度1个项目,共计4个维度25项。每项计分为4分,总分为100分(总分小于85分定义为疾病总认知度一般,≥85分定义为疾病总认知度较高)。其中,每个维度得分大于等于该维度总分的85%定义为认知度较高,低于85%定义为认知度一般。(3)防控行为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726。内容包括出门是否戴口罩、用流动水或肥皂水洗手等共计12项(超过有8项行为即定义为防护行为较高,低于8项定义为防护行为一般)。

1.3 决策树CHAID算法分析

对患者及家属防控行为影响因素进行CHAID算法分析,具体规则如下:(1)决策树的生长:生长“枝条”分割显著性水准α=0.05;(2)决策树的修剪:采用预修剪方法,停止规则为α=0.05,母节点最小样本量为100,子节点为50,如果决策树结点上的样本量达不到此要求,则该结点为终末结点,不再进行分割。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共回收问卷210份,剔除7份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07%,一般人口学特征见表1。

表1 一般人口学特征(n=203)

2.2 COVID-19认知度及防控行为

通过调查发现,84.7%的急诊患者及家属的疾病防控行为得分较高,但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认知度得分不高,因此仅有44.8%患者及家属的疾病总认知度较高,低于罗琳等[4]调查的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及格率。数据显示,急诊患者及家属大多数知道目前治疗COVID-19没有特效药,且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及日常防护认知度较高,这与吴丽萍等[5]对门诊患者的认知现状调查结果相似。存在差异的是,仅31.5%的急诊患者及家属对COVID-19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认知度较高。见表2。

表2 急诊患者及家属对COVID-19认知及防控行为情况(n=203)

2.3 影响患者及家属COVID-19认知度及防控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身份、职业、学历及疾病认知度的调查对象防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学历及防控行为的调查对象疾病认知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及家属新冠状病毒疾病认知度及防控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2.4 患者及家属防控行为的CHAID分析

本研究采取CHAID算法构建决策树模型,以防控行为作为结局指标,将身份、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学历临床表现及流行病认知度、传播途径认知度、日常防护认知度、治疗措施认知度作为自变量进行CHAID分析。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防控行为的因素由高到低为日常防护认知度、身份、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认知度。从树形图可看出各子节点中防控行为高的占比构成情况,筛选出3项影响防控行为的因素。其中日常防护认知一般的患者及家属,为主要影响因素、发生防控行为一般的患者及家属占节点的55%。第二影响因素为日常防护认知度较高的患者,发生防控行为一般的患者及家属占节点的18.6%。第三影响因素为日常防护认知度高但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认知度一般的家属,发生防控行为一般的患者及家属占节点的11.8%。见图1。

续表3 患者及家属新冠状病毒疾病认知度及防控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图1 应用CHAID方法建立的决策树模型

3 讨 论

3.1 患者及家属对COVID-19认知度较差但防控行为较好值得关注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人人参与疫情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我国政府对COVID-19的防控工作高度重视,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6-7]。有研究显示,超90%的人担心自己或家属感染SARS-Cov-2[8],但疫情早期,社会局部可能存在不准确信息的传播,容易增加公众的无助感[9]。因此将疾病的准确信息传达给大众,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措施,对帮助大众渡过疫情危机非常重要[10]。按照知信行理论[11-12],相关认知度差会导致相关行为执行差。然而本组研究呈现出不一样的结果。综合分析原因,可能与本次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层面始终保持信息公开,公众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文字等途径获知疫情防控进展。同时在“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指导下,医护人员相较以前也更多地投入到科普健康教育工作中[13-14]。公众可以更方便地学习到疾病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由于专业限制,公众的关注点会更多地放在如何做好防护等更直接的信息上,而有意无意忽略偏理论的疾病知识。

3.2 多因素影响患者及家属的COVID-19认知度和防控行为

为了高效做好相关患者及家属的管理,详细了解影响其认知和行为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不同职业、学历对疾病认知度和防控行为都会产生影响。有稳定工作和学历较高的人群因为知识背景的支持,能够相对更容易地获得疾病和防控知识相关信息,且有经济能力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缺乏经济支持的人群关注点可能更多地放在了其他生活环节,低学历者对于健康宣教的接受情况差的原因在其他研究中也多有报道[15-16]。

3.3 根据决策树模型精准急诊患者及家属管理

急诊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必须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根据本组研究策略树模型提示“防护措施认知度一般的患者和家属、防护措施认知度高但身份为患者、防护措施认知度高但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认知度一般的家属”都较难形成较好的防控行为。因此,对急诊患者及家属进行COVID-19健康宣教时,这3类对象都应重点宣教,加强对其进行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史的健康宣教。通过精准管理提高急诊工作质效,力争最大收益。

3.4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仅以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患者及家属作为调查对象,今后的研究应扩大范围,更全面了解急诊患者及家属在面对重大疫情时的疾病认知度及防控行为,为急诊科面对重大疫情时的患者及家属人员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急诊患者及家属的防护意识。

猜你喜欢

认知度决策树流行病学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控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一种针对不均衡数据集的SVM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方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基于决策树的出租车乘客出行目的识别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