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复聪汤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
2021-04-08宋中霞
宋中霞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郑州450053)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多发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和中耳腔积液,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会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 若鼓室积液流入鼻孔,则会引起咽、喉和下呼吸道不适,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有效减少分泌物、控制炎症,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有重大临床意义[1]。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常用药,主要成分是柠檬烯、桉油精等,可促进黏膜分泌物排出,消除炎症,从而达到治疗中耳炎的作用。通气复聪汤是中医经典汤药,主治痰火上攻、耳聋耳鸣,在中耳炎的治疗中应用广泛[2]。本研究旨在探讨通气复聪汤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8 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 例。 观察组男20 例,女24例;年龄21~60 岁,平均年龄(40.25±3.47)岁。 对照组男23 例, 女21 例; 年龄23~61 岁, 平均年龄(41.25±3.5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分泌性中耳炎相关诊断标准[3];符合中医诊断标准[4],主症为耳闷胀、有闭塞感、听力减退或耳鸣,睡眠时打鼾,次症为头昏伴闷重、身重体乏、腹胀纳呆,舌苔黄厚或腻、脉滑;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耳鼻喉肿瘤疾病;神志不清伴沟通障碍;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2401)治疗,餐前半小时口服,0.3 g/次,2 次/d,连续治疗2 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通气复聪汤治疗,药物组成:柴胡、陈皮、川芎、香附、制半夏、茯苓、路路通各10 g,升麻、石菖蒲、桔梗各6 g,党参15 g,甘草3 g,用400 ml 水,加3 片生姜,煎至200 ml,1 剂/d,每天早、晚各1 次,连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2 周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2 500 r/min, 离心15 min,分离血清,放于-20℃冰箱中保存,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采用无菌棉拭子于患者患耳口处采集中耳积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中耳积液IL-6、IL-10 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以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以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IL-6、IL-10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 水平比较(pg/ml,±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 水平比较(pg/ml,±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时间 组别 n IL-6 IL-10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44 44 t P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44 44 t P 4.82±0.86 4.79±0.81 0.168 0.867 3.72±0.76*4.25±0.79*3.207 0.002 8.85±1.07 8.72±1.14 0.552 0.583 7.46±1.02*8.06±1.23*2.491 0.01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耳积液IL-6、IL-10 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中耳积液IL-6、IL-10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中耳积液IL-6、IL-10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耳积液IL-6、IL-10 水平比较(pg/m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耳积液IL-6、IL-10 水平比较(pg/m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IL-6 IL-10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44 44 t P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44 44 t P 133.03±24.42 129.89±24.68 0.560 0.550 42.87±8.11*63.82±11.96*9.617 0.00 64.09±11.68 63.04±11.37 0.427 0.670 18.67±4.01*28.03±4.94*9.758 0.00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腔积液和听力减退为主要表现的炎症病变,常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也可由其他病变诱发。 有研究表明,当机体发生细菌感染、病原体侵入及免疫系统受损失, 会引起体内炎症介质释放, 血清和中耳积液中IL-6、IL-10 是临床重要的炎症程度反映指标,其水平增高,则表示机体有严重的炎症反应[5]。 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及变态反应可引起血清和中耳积液中IL-6、IL-10 水平增高,从而引发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发展成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而慢性炎症病程长,显效慢,易反复。 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临床症状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属于纯植物成分的黏液溶解性祛痰药,是临床常用的黏液促排剂,可有效稀释中耳积液,促进咽鼓管纤毛活动及黏液排出,有效改善患者中耳积液症状[6]。 此外,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也有一定的抗炎效果,可消除中耳炎症,恢复咽鼓管功能及患者听力。 中医学将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归于风、火、痰、瘀,故发病机制多与患者肝胆失调、清风不舒、风邪滞窍、痰湿聚耳、气血瘀阻有关,故临床治疗需以疏风散邪、祛痰利湿、祛风通窍为主[7~8]。 通气复聪汤方中柴胡、香附、升麻具有袪邪解表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之效;陈皮、制半夏、党参具有理气健脾、利湿化痰、养血生津之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效;茯苓、路路通有利水消肿、宁心健脾、祛风活络之效;石菖蒲、桔梗具有通窍散风、祛湿豁痰之效;甘草可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联用,共奏舒肝和郁、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之效[9]。 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川芎、香附、制半夏、路路通、升麻、甘草等有镇痛、抗炎效果,可有效消除中耳炎症,缓解患者疼痛;茯苓、党参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患者抗病、抗炎能力。 有研究显示,通气复聪汤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稀释中耳鼓室积液,从而有利于炎症介质排出,减轻中耳黏膜炎症[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耳积液IL-6、IL-10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通气复聪汤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可有效控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炎症反应,其原因在于, 通气复聪汤与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用有标本兼治之效,可有效消除炎症介质,排出中耳积液,缓解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通气复聪汤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有效降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中耳积液IL-6、IL-10 水平,减轻患耳炎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