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2021-04-08王莉陈秋丽
王莉,陈秋丽
(1.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胃肠外科 甲状腺外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2.中国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零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腹部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发病率高,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其病情急,进展迅速,患者多伴有腹痛、腹肌紧张、胃肠道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临床治疗阑尾炎以手术切除为主,传统多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但其创伤大,切口愈合缓慢,不利于预后。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患者恢复较快等优点,在阑尾切除术中应用增多。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3)。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研究组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研究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18~63岁,平均(40.33±10.76)岁;体质量指数18.2~22.8 kg·m-2,平均(21.45±0.50)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3~42 h,平均(22.35±9.26)h;白细胞计数10×109~18×109L-1,平均(14.21±1.50)×109L-1。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 20~64岁,平均(42.59±10.43)岁;体质量指数18.0~23.1 kg·m-2,平均(21.51±0.56)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4~44 h,平均(24.09±9.68)h;白细胞计数11×109~19×109L-1,平均(14.49±1.60)×109L-1。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发病至入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腹部B超、腹腔镜检查确诊为阑尾炎;②具备手术指征;③伴有腹痛、腹肌紧张、胃肠道症状等;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2)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证;②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严重心、肾、肝等器官功能障碍,精神障碍;③血液系统疾病;④处于妊娠期、产褥期或哺乳期等特殊时期;⑤腹痛症状出现至手术时间>72 h;⑥近1周内有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剂服用史;⑦阑尾周围脓肿;⑧恶性肿瘤。
1.3 手术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常规铺巾消毒;于麦氏点斜切口位置,做一长4~6 cm切口,将腹壁逐层切开,并将腹膜牵引出,保护切口;明确阑尾位置,将阑尾系膜游离,结扎阑尾动脉;切除阑尾,双道结扎残端,将残端黏膜采用荷包缝合进行处理,清除腹腔内渗液、脓液;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常规缝合切口。
1.3.2研究组 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留置导尿管;于脐部上缘作一长约1 cm弧形切口,注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气压维持在14 mmHg(1 mmHg=0.133 kPa);将腹腔镜10 mm套管针置入,探查阑尾情况,有无粘连、渗液、损伤与其他病变等情况,设置主操作孔、副操作孔;负压吸出腹腔内渗液、脓液,将阑尾附近黏膜组织逐层剥离,充分显露阑尾及其系膜;阑尾根部采用电凝分离系膜,封闭系膜血管,夹闭阑尾血管,切断阑尾,电凝止血;生理盐水清洗腹腔,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术后1、3 d VAS及镇痛药服用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两组术中疼痛情况,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3)统计两组并发症(腹腔残余脓肿、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研究组手术用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VAS及镇痛药服用率术后1 d,研究组VAS为(2.14±0.51)分,对照组为(3.19±0.72)分;术后3 d,研究组VAS为(1.62±0.28)分,对照组为(2.28±1.47)分;术后1、3 d,研究组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术后1 d=7.741,P术后1 d<0.001;t术后3 d=2.891,P术后3 d=0.005)。镇痛药服用例数:研究组1例,对照组8例,研究组[2.33%(1/43)]低于对照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8,P=0.028)。
2.3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43);对照组出现2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切口感染,2例腹腔残余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8/4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8,P=0.028)。
3 讨论
阑尾炎是常见急腹症,主要是细菌侵入阑尾,引起感染所致,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严重,可发展为危重症腹膜炎、肠梗阻[2]。手术切除是治疗急性阑尾炎最有效的方法,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操作简单,虽可有效切除病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术中需对组织施行广泛剥离,患者出血量多,腹腔干扰重,清除盆腔及肠道内积液不彻底,术后并发症多,影响患者康复[3-4]。
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完善,腹腔镜在临床应用广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野广,不受体态、阑尾位置、腹壁肥厚等因素影响,充分暴露阑尾,准确缩短腹腔探查时间和寻找时间,避免手术盲目性,准确切除阑尾,避免对肠管的损伤和牵拉,对肠道蠕动功能影响小,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胃功能恢复;能高效处理复杂阑尾及残端,减少脂肪液化、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的形成,减轻患者痛苦;切口小,术后缝合较少,瘢痕较小,尤其适用于追求美观的女性患者[5-7]。贺诗铭等[8]对95例阑尾炎患者简单随机分组发现,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均优于使用开腹切除术者。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用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缩短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3 d研究组VAS低于对照组,镇痛药服用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能减轻术后疼痛。另外,本研究数据还表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9.51%),提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有助于减少阑尾炎患者并发症发生。分析原因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切口较小,并应用套管隔离,利于减少切口与坏疽阑尾的接触,从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此外,术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思想沟通工作,确保其放松心理压力,配合手术,从而减少应激反应,降低手术风险;采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6 h内应尽量卧床,并将头侧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并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力性损伤;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术后6~8 h首先在床上进行呼吸、翻身、四肢伸展等运动,待确保患者可耐受后下床进行室内活动;术后应摄取蔬菜及高纤维食物,以减少术后胀气,影响术后恢复。
综上可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术后胃肠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