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民俗文化之旅

2021-04-08任志强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7期
关键词:号子庙会陕北

任志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这条蜿蜒曲折、奔腾不息的大河哺育了大河两岸的华夏儿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九曲黄河,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其中多彩多姿的黄河民俗奠定了黄河文化的底色与根基。黄河民俗就是黄河流域的民众在群体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黄河民间文学、黄河民间艺术、黄河民间习俗。让我们开启一场黄河民俗文化之旅,一同领略黄河民俗带给我们的多样化的审美体验吧。

记忆之美:口耳相传的黄河民间文学

黄河故事是黄河民间文学的主要类型,千百年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民众创造了数不尽的故事,口耳相传,生生不息,流传至今。以黄河故事为代表的黄河民间文学,生动记录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表达了黄河儿女对黄河的热爱和敬畏,对家乡故土的深沉情感,以及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记忆和评价。可以说,这是一宗丰厚的口头文化遗产,也是一部活态的口传黄河史。

黄河故事不仅有关于黄河来历的传说,还有黄河治理的神话传说;不仅有与黄河有关的风物传说,还有黄河儿女的生活故事。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是一篇流传千年、非常典型的黄河故事。下面是流传于中原河南的大禹传说:

尧时天下大水,遍地汪洋。太阳从早晨的水中升起,到了傍晚又落入水中。人们活不下去,纷纷逃到山尖上求生。当时的中岳嵩山叫崇山,也只露出几块不多的地方,鲧带着他的部族就生活在崇山之巅。鲧是个英雄,他不怕苦,不怕累,率领人们日夜堵水,大家的日子还算过得下去。尧听说了鲧的事迹,就命他统领天下的治水事务。鲧知道天帝那里有一种神土叫息壤,这息壤见风就长,是堵水的绝好材料,就悄悄地跑上天,设法偷了一些。只可惜洪水太大,息壤太少,鲧又只知道堵水,不知道疏通,治水九年未能成功,被圣明的尧王处死在羽山。鲧的儿子叫禹,他接过来父亲未竟的事业,继续治水。禹接受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取高就低,掘河引水。水行坐船,陆行坐车,山行架桥。查地形,勘流向,绘水图,日夜操劳,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手执开山神斧,疏通积石山,导开龙门口,劈出三门峡,在今天的黄河下游地区凿出九条河流,把汤汤河水引入渤海,治水十三年,终获成功,被人们称作大禹。(孟宪明:《中原经典神话》,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13-215页)

大禹这种大公无私、民为邦本、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治水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在大禹治水精神的感召下,中国历代不断涌现许多可歌可泣的治水治河英雄,如南宋的谢绪,明朝的黄守才,清朝的朱之锡、栗毓美等。像大禹治水传说一样,众多的黄河民间文学作品讲述的常常是黄河儿女关于黄河治理的历史记忆,展现着他们对黄河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治河英雄的敬仰之情。

抒情之美:质朴粗犷的黄河民间艺术

黄河民间艺术是黄河流域的民众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黄河民间艺术具有来自民间的质朴原始的特质,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抒发黄河儿女深沉热烈的情感。

《大河梦·不舍昼夜》 摄影/何光辉

黄河号子是黄河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是人们在黄河上从事集体劳动时发出的似喊似唱的声调的总称。几千年来,黄河洪水泛滥不断,黄河流域的先民在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协作,逐渐形成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的声音,这就是最早的黄河号子。据《宋史·河渠志》记载:“凡用丁夫数百或千人,杂唱齐挽,积置于卑薄之处,谓之埽岸。”这种“杂唱”,就是流传至今的黄河号子。黄河号子在祖先的“杭育杭育”声中诞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完善,在沿黄各地域形成不同的类型,如抢险号子、夯硪号子、船工号子等。黄河号子曲调高亢激奋,节奏沉稳有力,调式调性变化频繁。船工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边,在与黄河风浪搏斗的实践中,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船工号子。紧张的劳动、沉重的负荷使黄河号子形成了以吆喝、呐喊方式演唱的特点,号子也就在黄河船工一代代的吼唱中延续下来。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黄河号子起着传递信息、协调动作、鼓舞士气的作用。黄河号子承载着古老的黄河文明,是黄河水运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黄河大合唱》,其中第一章《黄河船夫曲》中就融入了黄河号子的元素,作品极具民族特色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与艺术感染力,大大激发了民族精神和人们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念。

除了黄河号子,陕北民歌也是不得不提的一种同样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的黄河民间艺术形式。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各类民间歌曲的统称,作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陕北民歌是中国比较古老的民歌形式之一。陕北民歌种类很多,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20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陕北民歌直接产生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与当地人的生存环境、地域文化、生活情感、语音腔调等联系紧密。陕北民歌风格粗犷高亢又质朴率真,洋溢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饱满的激情。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黄土高原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随风飘来的悠扬歌声。在这高原之上、黄河之滨,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吟唱,又有后生们的高歌回荡。可以说,陕北民歌蕴含着独特浓郁的黄土地风情,是陕北人民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独特工具,是我国民间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珍宝。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陕北民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陕北革命历史民歌直接反映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组合起来甚至可以成为一部完整的革命史诗。陕北民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价值,其代表性曲目《东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赶牲灵》等传遍大江南北,在新中国音乐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

以黄河号子、陕北民歌为代表的黄河民间艺术,伴随着黄河的日夜流淌传承至今,深刻表达了黄河儿女的多样心声,共同滋润着黄河儿女的精神世界。

生活之美:多姿多彩的黄河民间习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公里。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多样的文化生态,使黄河民间习俗呈现有同有异、多姿多彩的生活样态。黄河民间习俗包罗万象,涉及人生礼仪、庙会节庆、生产生活、民间信仰、游艺竞技等,其中庙会节庆就极具特色和魅力。

黄河流域分布着大大小小很多庙会,其中有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辐射力的大型庙会,如山东泰山东岳庙会、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等。山东泰山东岳庙会是一种融宗教文化、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它特色鲜明,规模盛大,内容丰富,会制规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观、价值观、道德观、哲学观。泰山东岳庙会是我国乃至世界庙会文化的典范,其在发展过程中影响辐射全国,成为各地东岳庙会的源头。黄河故道旁的河南浚县也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庙会,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它就是以其会期长、规模大而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的浚县正月古庙会。它以大伾、浮丘两山为依托,中心在浮丘山,因赶会者多上山朝拜老奶(即碧霞元君),故又俗称“老奶会”。庙会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会期长达一个月之久。每年正月初一开始,历时一个月的浚县大伾、浮丘两山庙会盛大开幕。活动高潮为初九到大伾山和十六到浮丘山,正月十六是古庙会的最高潮,届时众多民间社火队及一些艺术表演团体在两山之间踩高跷、耍狮子、舞龙、跑旱船、放火铳、耍杂技、唱大戏,锣鼓震天,热闹非凡,形成一道十分亮丽的文化景观。加拿大学者安得里先生曾评价:“浚县庙会是中国的狂欢节。”每年庙会期间,不仅有来自当地及周围市县的大量民众前来进香朝拜,更有来自晋、冀、鲁等周边多个省市以及海内外的数百万游客来此旅游观光。浚县正月古庙会集宗教信仰、文化娱乐、商业贸易、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于2004年4月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2014年,浚县正月古庙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除了庙会,灯会也是黄河流域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节庆活动。灯会多出现在元宵节期间,也有些地方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灯会,不同地区的灯会特色各不相同。河曲河灯会是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地区一种盛大的民间节庆活动样式,流传于山西省河曲县境内。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黄河两岸三省的民众纷纷赶到河曲会合,共同参加河灯会活动。活动开始,首先以隆重的仪式祭奠大禹,随后由僧人诵经,与会民众将做好的河灯摆供于神龛前,祈求大禹保佑风调雨顺,消灾免难。晚间,河路社、渡口社、炭船社等河运组织出面举办大规模的放河灯活动,追悼亡灵,祈祷平安。整个活动持续3天,每晚除放河灯外,还有戏乐助兴。可以说,河曲河灯会已成为三省区民众的集体记忆,也是黄河流域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民俗:黄河文化的底色和根基

目前,在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黄河流域九省区有919项,约占全国的67%,涵盖我国非遗的十大门类。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和流域内大量的省、市、县级非遗项目,大多属于黄河民俗文化的范畴,它们可以说是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丰富而鲜活的本体。

正如当代著名民俗学者田兆元教授所言,“民俗是生活的华彩乐章,是那些提升日常生活境界的文化要素。民俗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即传统与文化的活态形式。它是经过千百年岁月的淘洗留下来的文化精华与现实结合的产物。民俗对于特定的群体有强烈的认同功能,因此,民俗对于当代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田兆元:《民俗是社会建构的重要元素》,《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1日)黄河民俗作为母亲河长久孕育而成的民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表达着黄河儿女的真实情感,丰富着黄河两岸人民的日常生活,可以说,黄河民俗是黄河文化的底色和根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在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必将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号子庙会陕北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浅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庙会为例
庙会经济
党建地图·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