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建设如何帮助农村展新颜

2021-04-08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7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

金 亮

乡村是农民的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到“十三五”末,全面完成了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了多轮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全面实现,光纤、移动宽带基本覆盖全国乡村。今年,乡村建设成为热词。究竟什么是乡村建设?如何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笔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规划先行 合理确定村庄布局

“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农业农村仍然是短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十四五”期间必须以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明确乡村建设具体干什么、怎么做,有助于基层把握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各地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通过持续努力,让乡村面貌看到显著变化。

“乡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就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就是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制订实施方案,实施村庄道路畅通、农村供水安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各地也要协调加大建设力度,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航拍下的江西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新农村景象如诗画 摄影/新华社记者 赵春亮

规划是建设的蓝图,乡村建设首先要编制村庄规划。村庄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施工图,没有规划,治理成本会很高,代价也会很大,要坚持规划先行,先规划后建设,合理确定村庄的布局分类。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过程中,还要完善相关机制。资金投入方面,除了财政资金,还要更多利用金融特别是中长期信贷资金;主体方面,除村集体和农民主体外,还要鼓励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

唐仁健说,要优化村庄布局,到2021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根据乡村发展演变趋势合理确定村庄分类,把看得准的、需要建设的村庄确定下来,先干起来。

抓好硬件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水电路气房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重点改善通自然村道路和冷链物流等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基础设施,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唐仁健说,对基础设施建设,有两方面需重点关注,一是行政村以下的通村(组)道路和村内主干道,以及附近的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这“三类路”;二是冷链和物流,例如推进电商上行下行、鲜活农产品的保鲜。这两方面设施搞好了,既解决农民的生产问题,又解决生活问题,在“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推动。

“2018年启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搞了3年,应该说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有了明显改观。”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说,下一步,将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推进农村改厕,重点抓好农村污水处理,切实增强农村宜居性和群众满意度。

抓好软件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表示,乡村建设行动既要注重“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要彻底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注入新动能。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乡村软实力,很多工作在县域和乡镇。“各地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说,要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专家表示,还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