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之后谋振兴

2021-04-08卞瑞鹤综合报道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7期
关键词:摘帽成果攻坚

本刊全媒体记者 卞瑞鹤 综合报道

春回大地,万物生发,广袤无垠的乡村大地上,无数乡村旧貌换了新颜:一个个村容整洁、街道宽阔,产业充满活力、村民幸福和谐,文明乡风劲吹、基层党建有力……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乡村振兴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一幅壮丽而宏大的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并提出,“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3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意见》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摘帽后,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让基础更稳固,成效更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脱贫摘帽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坚持不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摘帽不能只是一时的结果,而应是一种可持续的状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有的遇到风险变故就可能致贫;脱贫地区产业普遍搞起来了,但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

持之以恒追求更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仍需持之以恒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目的在于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从而确保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绘就发展蓝图,指明奋斗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脱贫摘帽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这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开启新生活、进行新奋斗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因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都发生了变化,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战略引领农村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在新起点上绘就了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新蓝图,为新的奋斗指明了方向。开启新生活、进行新奋斗,需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河南省南召县老溪河家庭农场正在带领贫困群众在核桃园里种植中药材裕丹参,发展林下种植 资料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需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防止返贫的基础上,着力做好长远谋划,强化资金、人才等投入保障,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充分调动农村地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乘势而上,奋步踏上新征程

《意见》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摘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实现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莫着急撤摊子、歇歇脚,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扶上马、送一程”,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重整行装再出发,奋步踏上新征程。

精准扶持“不断档”,“授人以渔”增强致富本领。《意见》强调,聚力做好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要坚持精准的科学方法、落实精准的工作要求,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学路径和持久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各级党员干部要从“输血”向“造血”再向“活血”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突出扶志扶智拔掉“思想穷根”,引导群众栽好“摇钱树”、养起“下蛋鸡”,实现自立自强动手致富。要坚持频道不换、靶心不散,当好政策宣讲员、信息摸排员、技术指导员、发展引导员,抓实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强化创业扶持,确保群众“有业可创、有工可就”,不再单靠“土里刨食”,有效增强应对疫情影响、市场波动的致富能力。

全面监测“不疏漏”,“防微杜渐”化解返贫风险。《意见》指出,要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各级党员干部要主动担当作为,“按住葫芦抠籽”杜绝返贫隐患,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严重困难户实行动态清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为乡村全面振兴开好局起好步。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细致摸排、准确分析、及时把握低收入人口返贫的概率、成因和类型,做好快速预警和动态帮扶,避免“脱贫—返贫—再脱贫—再返贫”的不良循环,建立起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要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将驻村工作组、镇村干部等及时编入基层网格员队伍,全面监测因学、因病、因残、因灾返贫致贫等非主观因素风险,主动打出低保兜底、防贫保险、医疗救助、搬迁安置等帮扶组合拳,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头雁领航“不松劲”,“固本培元”激发振兴活力。《意见》指出,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坚持把最精锐的力量派往乡村振兴一线,引导党员干部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在“希望田野”上“大有作为”,打造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尖刀班”“先锋营”。警惕驻村干部中心化、村干部边缘化的主角错位问题,推动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等下沉力量,与村干部结成帮带对子,激励村干部从“靠边站”“打下手”变为站到工作前台、冲锋事业一线,循序渐进压担子,点对点“带”工作、手把手“教”方法,提升项目管理、产业运营、市场对接、风险防控等专业本领,锻炼独当一面解决难题、公平公正集中议事的能力,着力培育技能型、“双带”型、产业型村党组织书记,打造一支留得住、善战斗、带不走的乡村振兴“领头雁”队伍。

猜你喜欢

摘帽成果攻坚
摘帽“清零”,未来可期
验收成果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摘帽是起点不是终点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