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
2021-04-08韩立栋石辉曹恒刘雅楠
文/韩立栋,石辉,曹恒,刘雅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股骨头区域血液循环障碍关系密切,早期症状轻微,若不及时采取治疗,髋关节疼痛程度会逐步提高,易引发股骨头塌陷、关节脱位或肌肉萎缩等退行性病变,降低其生存质量[1]。查阅文献[2]得知,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通过体外冲击波修复骨组织损伤,具有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故本文将我院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3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体外冲击波的临床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3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全部3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8:12;年龄取值上、下线分别为29岁、56岁,平均年龄(41.26±9.58)岁;按ARCO分期,18例为Ⅰ期,12例为Ⅱ期。
1.2 方法
在冲击波治疗之前,我们要对重要血管神经进行标记。每位患者治疗体位以采取仰卧位方式进行治疗,用MARK笔在患者体表进行标记[3]。治疗频率为60-80次/分,单次治疗次数一般设定在1500-1800次,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治疗能量以患者所能承受的最大能量为宜,以股骨头坏死区及其相邻部位作为冲击点[4-5]。治疗结束后给予冰袋敷盖治疗区域预防局部出现血肿,术后密切关注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情况。此次治疗过程共3个疗程、6个疗程,1个疗程共做10天治疗,休息20天,1天1次,每次30分钟。患者6个月内避免负重。
1.3 观察指标
(1)通过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分数越低表示疼痛越轻。(2)通过Harris评分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数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我院参与研究的患者所有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对比分析采取(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且予以t检验,当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且具有明显的差异对比,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
见表1。
表1 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表(±s,分)
表1 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表(±s,分)
?
治疗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对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
2.2 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
见表2。
表2 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表(±s,分)
表2 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表(±s,分)
?
治疗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对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提升,P<0.05,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
3 讨论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般发病于青中年人群,诱发原因与外伤、滥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酗酒、高凝血状态有关,临床目前无确切治疗方法,但临床研究表示,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6]。体外冲击波作用原理是通过冲击波传导将介质中微小气泡迅速膨化,将病灶区域的微小气泡进行空化效应后产生微小骨折,进而改善股骨与周围组织血运输,将抑制状态的成骨进行激活,促进新骨生长,同时在冲击波作用下,可刺激骨生长因子,促进坏死区域周边的骨细胞成活[7]。Tam[8]等的研究认为低能量冲击波较高能冲击波有利于骨膜细胞的增殖和钙盐的沉积,而且细胞有更好的生存能力。van der Jagt[9]等研究表明冲击波能量0.16mJ/ram2就可影响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增殖,诱导骨基质细胞向骨祖母细胞分化,激活成骨效应,还可以提高一些生长因子的生物表达。新骨形成及血管再生能逐步缩短股骨头坏死区域发挥病理逆转的作用,不仅能降低股骨头坏死区域疼痛程度,对其功能恢复也有一定促进作用[10]。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法多适于Ⅰ~Ⅱ期缺血性坏死,针对其他类型股骨头坏死或股骨头塌陷等病例疗效欠佳。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优势在于创伤小,疼痛低、治疗周期短、费用相对较低、不留瘢痕、术后并发症少且无需特殊处理等,可有效控制初期病灶,对患者预后有促进作用。本文研究数据显示,患者经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VAS评分对比治疗前有所下降,Harris评分对比治疗前明显有所提升,P<0.05,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印证了在体外冲击波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髋关节功能不断改善,疼痛程度逐渐减轻,说明利用冲击波物理效应能透过人体组织促进骨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物学作用,进而促进新骨生长,改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结论,体外冲击波用于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