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机制构建探析

2021-04-08李耀辉许春龙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顶岗导师岗位

李耀辉,许春龙,赵 成

(苏州市职业大学 a.机电工程学院; b.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育部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中指出: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规划,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衔接[1]。目前,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核心环节,但是如何合理组织顶岗实习,明确校、企、师、生各主体的职责,并科学地进行考核,使顶岗实习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学校育人成果彰显、企业人才储备、专业资源建设、人才质量评价等方面真正取得成效,尚需要深入研究。

1 校外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顶岗实习机制不完善

为推进顶岗实习工作开展,许多院校制定了诸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教师指导规范》《学生顶岗实习守则》《顶岗实习承诺书》《校内指导教师巡访顶岗实习记录》等管理制度,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确保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成效,因而缺乏科学有效的顶岗实习制度。

目前学生顶岗实习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通过学校召开的各种形式招聘会,学生与实习单位进行双选后确定实习单位;二是通过学校签订的校企实习基地和双师培训基地,接纳学生进行实习;三是通过学校开设的订单班、学徒制等校企合作途径,确定实习单位;四是学生自己通过人才市场、熟人推荐等形式,确定实习单位。参加学校招聘会、实习实训基地和订单班的合作企业都是经过学校严格审核,在企业资质、用工规范等方面有较高的可信度。但由于学生实习人数较多,实习单位和岗位较分散,即使学生在规范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也无法全面有效监管学生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吻合度以及企业实习指导的质量和规范性;同时,由于目前尚缺乏企业兼职教师聘任与薪酬支付办法[2],普遍存在校外实习中企业人员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多数流于形式,一些企业甚至存在“把实习学生作为廉价生产力使用”的不良思想。

1.2 学生的职业心态不够成熟

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面临着学习空间由“教室课堂”为中心转到“企业车间”为中心、角色由“学习者”的单一身份转为“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人际关系由“单纯的师生、同学关系”变为“复杂的师徒,同事和上下级关系”[2]、价值标准由“单一的学习成绩评判”变为“多元的职业能力和工资福利评价”等变化。如果学生前期没有形成客观明确的职业规划,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无法结合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特长及职业规划进行理性择业,而是片面地以工资待遇、企业知名度、企业地理位置和岗位吸引力等作为选择实习单位的依据,这些因素会导致学生无法从思想上认真对待实习,增加了顶岗实习的不稳定因素, 对学生在职业领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1.3 指导教师参与度与成就感有待提升

顶岗实习过程中,一般会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校内教师主要负责与企业和学生双方的沟通反馈与协调。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实习人数相应增多,造成学生实习地域、实习企业不集中,也给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3]。实习中指导教师主要通过电话和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定期到企业进行常规的巡访座谈。在目前的实习体制下,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各司其职、流于形式的实习体系无法较好地达到实习成效。

2 开发校外顶岗实习流程体系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制约因素,基于组织规范、成效凸显、科学评价、多方受益的原则,通过校、企、师、生、家五方联动,制定顶岗实习的基本流程体系,如图1所示。该顶岗实习模式进一步规范了实习流程及各环节负责人,并对实习环节中各主体的考核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闭环实习体系。

3 构建“五二四三”顶岗实习模式

本着各部门统筹协调、各流程有机衔接、各主体责权明确的实习管理原则,构建了“五途径岗位保障”“两维度目标驱动”“四层次有效管理”“三主体有效评价”的顶岗实习模式[4]。

图1 顶岗实习流程体系

3.1 五途径岗位保障

为保障实习岗位尽量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必须通过多途径挖掘优质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学生顶岗实习,以提高实习岗位的技术含量,并对企业实习培养成效进行有效监管。为从根源上规避学生“假实习”、企业“纯招工”的实习诟病,同时也便于实习过程中校、企、生各方的规范管理及有效沟通,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学院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与甪直模具小镇建立校、镇、企合作关系,依托苏州市现代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挖掘优质校外实训基地、双师培训基地和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多途径、多层次地开发校外实习基地[1]。

3.2 两维度目标驱动

顶岗实习实质就是现场的教学实践活动,学和教是其两个核心维度。目前,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在6~10周,而企业中各岗位职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体系性,要保证实习成效性与考核科学性,实习时间保证是首要因素。因此,学校可制定相应的实习制度,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作为一个关联模块,毕业设计建议结合岗位工作进行选题,将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由教师、导师和企业共同参与考核,既可减少学生频繁换岗或离职现象,也可使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质量得到保障。

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能否落实到位,实习工作能否规范地开展,实习成效能否得到客观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参与度与协调度。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实习,挑选优秀的实习成果作为课程资源案例,开发校企合作课程、申报优秀毕业设计、校企联合申报项目等,通过实习指导工作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对于实习成果丰富的指导教师,可在教学评优、年度考核、培训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另一方面,制定合理的企业兼职教师聘任与薪酬支付办法,优先聘用技术技能过硬、责任心强、学生认可度高的企业导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兼职教师,并颁发相关荣誉证书,切实调动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的积极性。

3.3 四层次有效管理

实习过程中,通过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学工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四个层次进行实习管理。学生实习岗位中的安全教育和岗位指导管理由企业导师统筹负责;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动员、实习岗位认定、实习文件规范和实习思想动态的掌握;家长的支持对学生实习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也起到重要作用,要尽量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实习管理中;学工辅导员也要定期下企业进行实习政策宣传,使企业从实习岗位、工资薪酬、工作强度、工作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对学生实习中出现的思想波动等问题,及时召集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和实习学生各方一起协商解决,必要时可联系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四层次实习管理制度有利于实习规范管理,避免实习中由于沟通不到位所导致的学生频繁换岗、冲动离职、迷茫转行等现象,为提高学生实习成效、增加企业人才储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双师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三主体有效评价

完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研究制定以过程管理和实习质量为关键指标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5],从学生、教师和导师三个考核主体强化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评价。

实习前岗位审核: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开始前,核实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岗位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习大纲要求,并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学生实习计划及实习要求,制订合理的实习培训方案及考核指标。

实习中指导与管理:按照学生实习企业的分布,实习人数达到5人以上的企业,结合学生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特长及职业规划等因素,由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和实习学生三方共同讨论,遵循体现产品流程、系统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理念,拟定实习岗位群,完成团队实习任务及毕业课题开展。实习中,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全程跟踪学生实习情况,定期沟通反馈,组织阶段性考核。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岗位技能和企业文化培训,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习周记、报告及毕业课题的开展,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在学生和企业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实习后考核与评价:实习中,考核对象不仅是学生,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也要按相应的标准进行考核,有效调动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的责任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从实习过程、实习成果汇报及材料规范性等方面开展质量评价,由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对实习质量进行评价;学校对指导教师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实习成效开展,可设置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报告、优秀毕业设计等奖项,对教师的指导质量进行定量评价;企业对导师的评价可通过学生评价、实习安全、学生成果汇报等形式开展,可考虑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奖,在教学评优、双师认定和兼职教师聘用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五二四三”顶岗实习运行模式是一个完整体系,通过“五途径岗位保障”“两维度目标驱动”“四层次有效管理”“三主体有效评价”,来实现学生、企业、教师、家长、导师和学校的六方共赢。

猜你喜欢

顶岗导师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V eraW an g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