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1-04-08邵琳艳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产教

邵琳艳,杨 琴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江苏 苏州 215009;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江苏 无锡 2141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专院校批量升格建院,拉开了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序幕。此后,高职院校先后经历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等发展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无论是规模发展,还是内涵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从规模上占据了高校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亦从注重外延转向注重内涵、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的新阶段。2019年,“双高计划”的实施是这一转向的重要一环。在内涵、质量、特色转向的发展之中,未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更需要分析不足与面对的挑战,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

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

1.1.1 政府政策支持为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国家战略层面为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进行谋篇布局。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高度重视,并且出台了政策支持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山东省启动“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出台《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增值赋能职业教育,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广东省投入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6亿元,主要用于“双高计划”“创新强校工程”“一流高职院校结对帮扶计划”、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省级以赛促教项目、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工作等;上海市发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打造2~4所国际一流高职院校。

1.1.2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示范引领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是全国高职院校的“龙头”,引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势必会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地,也会成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范。被列入建设项目名单的高职院校将通过创新发展,深化改革,以“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为引领开展系列高质量、特色化内涵建设,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典型。

1.1.3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高职院校高质量特色发展形成示范效应

“双高计划”专业群在建设目标、发展机制、组建逻辑等方面对高职院校高质量特色发展形成了示范效应。首先,专业群建设目标指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对接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人力资源需求,提升行业影响力,拓展国际影响力。其次,形成了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发展机制,实现专业群生态系统的优化升级。再次,专业群组建逻辑理念先进,守正创新,通过产业链式专业群、岗位式专业群、技术嵌入专业群等多样化组群方式,内外联动、集聚整合,重点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设置、师资队伍、“1+X”证书制度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形成了高职院校发展的特色。

1.1.4 深化产教融合为高职教育构建了校企合作发展新格局

“双高计划”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社会贡献、就业、创业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在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下,一些产教融合型城市显现,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呈现,大量产教融合型企业涌现,一套产教融合型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出现,对高职院校创新高职教育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运行模式,丰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涵提供了重要支撑。政府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建立以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高职教育打开了产教融合新格局。如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制定了《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计划》,立项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项目36个、平台培育项目14个,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立项项目。

1.2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

1.2.1 聚焦高端产业,深度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标准

大多数高职院校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的核心,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与就业提供支撑。高职院校通过积极探索加强校企合作,如企业创办学院,高职院校紧跟集团产业转型升级;院校与企业共建“产教园”“科技园”“创业园”,专业整班制在园实习、实训;院校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企业进校园,工作任务进教材,工作流程进课堂。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组建教育集团,成立实践育人产教联盟,建设产业职教集团等。

“双高计划”提出高职院校要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要扎根地方特色土壤,打造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进行紧密高效产教融合的实践,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聚焦高端特色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成为高职院校建设,特别是专业群建设,必须关注的重点。

1.2.2 优胜劣汰的进出机制对高职院校竞争性发展提出了更高挑战

“双高计划”建设实行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进入“双高计划”名单不等于进入“保险箱”,在五年建设期内,高职院校只有围绕建设目标精耕细作,才能在下一轮竞争中不被淘汰。相反,如果其他高校在这一时期能够直面差距,奋起直追,即便此轮未入围,将来也有可能实现逆袭。这一机制打破了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的痼疾,也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56所入选高水平高职院校全部是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这表明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高职示范(骨干)校建设项目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但非国家示范(骨干)校异军突起,在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中,非国家示范(骨干)校有52所入选,比国家示范校多入选18所,与国家骨干校大致相当[1]。充分表明,有部分学校适应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迎头赶超,也有一部分学校落伍了。

1.2.3 对高职院校提升高职院校综合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许多高职院校或多或少采用了基础教育学校或普通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综合治理水平普遍不高,使得职业特色不突出[2]。部分高职院校内部组织管理结构不清晰,管理效能低下,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管理不足,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高,现阶段治理水平难以完成“双高计划”十大主要改革任务,不能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入选高职院校概况分析

2.1 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概况

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从区域分布来看,覆盖了29个省、市、自治区(图1所示),入选数量前8名的区域为江苏、山东、浙江、广东、湖南、重庆、河北和湖北。区域分布体现出“双高计划”遴选标准兼顾区域平衡的原则。

从专业布局来看,专业群频次出现6次以上的专业群有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畜牧兽医、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图2所示)。专业群的遴选体现出“双高计划”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的原则,同时鼓励特色鲜明发展的理念。

图1 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各省市自治区分布

图2 频次3次及以上专业群

2.2 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主要特征

2.2.1 学校综合发展实力明显

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顶层设计清晰,类型特征突出,富有办学活力。对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分析可以发现,满足遴选标准中9项标志性成果的职业院校有7所。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首创校企共同体,拥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2个;还有3个专业列入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2个专业列入“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技能大赛奖41项。

2.2.2 专业群建设成效显著

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率先成为专业群制度创新的引领者。以财经商贸类院校为例,本轮有6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入选,这6所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关系,构建了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专业的专业群,形成了面向新商业领域的专业结构体系,践行了双主体育人模式,构建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打造了教学质量提升平台,筑就了师资队伍建设高地,建设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引领了专业和产业发展,完善了技术技能创新机制。专业群对接产业吻合度高,结构的逻辑性缜密,特色带动专业的品牌化,凸显品牌效应和集群优势。如市场营销专业群对接商贸流通产业高端数字商业,以市场营销专业为引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主体,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支撑而组群。市场营销专业对应数字商业全产业链,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对应前台,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应中台,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对应后台。

2.2.3 产教融合特色鲜明

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在组建教育集团,推动产教融合,开展与“政行企”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共建学院等有效实践。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成立“苏果学院”“首屏学院”“五星电器服务技术学院”等企业学院;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成立了湖南湘菜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建京东集团校企合作湖南总部和京东·湘商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与企业共建华为ICT学院、腾讯云大数据学院、华龙网移动新媒体产业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义乌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浙江电子商务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与阿里巴巴等110余家企业联合办学,等等。

2.2.4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明确

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形成“3343”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北京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政治素质、人文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四主题”财贸素养教育;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科技创新、技能水平、竞赛获奖、创新训练、创业实践、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八类综合素质培养实践项目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列入课程学分管理,制定实践项目学分转换办法,鼓励全校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构建了利于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培养体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实施学生“千日成长工程”,构建了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的“三关”工作体系;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财经类跨专业学生综合实训平台。

2.2.5 发展定位准确

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准确,着眼于区域发展,服务世界职业教育。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智能制造特色校,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贡献“无锡职院方案”,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大思政、大文化、大融合、大共享、大平台、大贡献发展思路;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突出鲁商文化特色,目标是要为世界职教发展提供“山商”方案。

3 未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不足

未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千差万别,在达到条件的基础上,能否成功入选“双高计划”,主要取决于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是否抓住了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

3.1 重特色专业群建设,但专业群特色创新不够

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和制定促进办法和创新举措,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仅2019年就相继出台《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企业(产业)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一班一企”建设实施方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产教园入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来推动各二级学院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但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达不到理想效果,使得专业群在建设中存在特色创新不够、发展合力不足、集群优势不能凸显等问题。专业群是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专业无特色,没有建设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自然是落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重要原因。

3.2 重师资队伍建设,但师资队伍力量不强

高职院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坚持建设省优秀教学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但师资队伍力量仍然不强,主要存在年龄上偏年轻化,高职称比例偏少,高学历比例较少,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等问题。教学团队缺少合作机制和凝聚力,未发挥团队之间的“帮、传、带”的传承精神,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后备力量不足。受传统观念和办学体制的影响,大部分教师服务地方、发展经济的意识不强,与企业共建科技研发平台,科技项目与支柱产业的对接,以实际行动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数还不多。

3.3 重内涵质量建设,但标志性成果不多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与“双高计划”建设标志性成果要求相比,多数高职院校的标志性特色成果不多。对“双高计划”关键标志性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关键标志性成果频次排名前六的分别是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和国家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0%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标志性成果涵盖了这些指标。

4 未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发展思路

高职院校应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逻辑起点,把发展的着力点回归到支撑专业高水平发展的基点上,回归到满足师生、家长及社会多元需求上[3]。坚持人民性、地方性、职业性和智慧性,结合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未入选高职院校存在的不足,对未入选高职院校提出如下几点发展建议。

4.1 分析不足,找到差距,制定提升举措

未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不足和未入选的因素,开展学校高质量发展研究,对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到整体差距;对照《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找到目标差距;关照师生期待,对标先进院校制订追赶目标和计划。高职院校学校党委要在全校统一思想认识,以党建引领全局,促进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从高职教育的规律出发,服务师生,调动全员争取企业、行业、政府、学生家长等各方参与,支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要实施具有可掌控性和可实现性的绩效考核,以成果为导向,优劳优酬,为人才建团队、搭平台、出硕果保驾护航。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抓好干部人才建设,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让敢担当、善作为干部有舞台、受褒奖。

4.2 打造重点专业群,落实“三教”改革

高职院校应当依据自身办学定位与发展优势,构建专业群提供智慧服务,落实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专业群需要随产业动态改造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随合作企业个性化设计,专业课程需要随企业岗位精准实施。特色专业群建设需要与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建设过程要调研和科学分析学校服务的产业,在专业群的顶层设计中明确专业群的构建逻辑、核心内容、评价机制,并通过吸纳行业优质企业资源,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全覆盖、全对接[4]。高职院校要规划平台建设内容,争取建设一个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这一平台可以吸纳高水平行业技术能手进入学校兼职教师专家库,培育一批示范型教学团队、领军型科研团队、精英型博士团队;培育一批项目、平台和改革试点,研究一套专业群核心课程教材;围绕企业真实项目、真实任务实施教学,使专业群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

4.3 狠抓内涵建设,提早谋划项目建设

内涵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未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在新时期强化内涵建设需要坚守提升质量的核心目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中的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教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未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要在明确自己的不足和优势的基础上,设立学校发展的质量工程项目。质量工程项目需要提前谋划,提早实施,通过立项、指导、帮扶、激励等培育措施,瞄准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精准发力。教学质量工程要坚持成果导向,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实际情况匹配,注重评价与检查。高职院校要借助评价工具,设计指标体系,以学生预期能力获得为导向,最终达到教学从注重传授知识向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转变,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导师转变,学生从对付毕业要求向对照标准提升学习效果转变,围绕学生要什么、会什么、成什么来开展教学育人工作。高职院校要营造校园内全体教职员工对学生进行思想先导、专业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职业向导的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4.4 实施教师发展工程,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更需通过校企双向融通,师资“互兼互聘”,形成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达到共享共赢的效果;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以优越的条件吸引和培养人才,做到“放水养鱼”“流水活鱼”;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强化教师进企业实践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创新水平;建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学研究团队,鼓励搭建跨专业、跨学院的混编团队,使团队形成核心、凝聚核力、产生核变。

4.5 实施学生成才工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普遍将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多个维度形成合力,实现三全育人。未入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要积极实施学生成才工程,二级学院要根据要求及牵头部门的具体部署,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特点,指导学生参加社团,培养特长,担任学生干部,组织学生活动,提升学生素养;引领学生明确技能方向,结对技能导师,参加技能比赛,培养核心技能;指导学生加入创新创业团队,完成创新创业实践,取得创新创业成果,培育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要求为学生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生发展个性化,职业发展专业化,就业创业优质化。

4.6 建设示范校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高职院校要锁定发展目标,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把学校办成行业有认可度、社会有美誉度、国际有知名度的院校;内部治理要创新产教融合多元管理模式,打破学院与社会之墙,院内各专业与各部门之墙,教与研之墙,教与学之墙,做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改革实践要真学、真做、真得,聚焦“三教改革”,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细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施方案,助力学生真学、真会、真成;服务社会视野要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助力乡村振兴,助推“一带一路”国际职业教育,力争在国家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中作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产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