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2021-04-08樊华声魏风钟仕茂胡北泉杨松刘海峰吴静
樊华声,魏风,钟仕茂,胡北泉,杨松,刘海峰,吴静
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一种疾病[1-2]。有研究显示,高血压脑出血后常伴有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可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一定影响[3-4]。目前,对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的相关研究较多,但针对脑出血后免疫系统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免疫系统的变化规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在2014年8月-2017年12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各30例;选择同时期收治的无脑出血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通过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高血压脑出血组入组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全国第5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5];③脑出血发病24 h内;④高血压性脑出血。排除标准:①非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②有输血及近期服用过调节免疫药物;③有免疫系统疾病或服用调节免疫药物;④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及恶性肿瘤。
对照组入组标准:①年龄≥18岁;②原发性高血压病;③无脑出血。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②1个月内有感染和其他急性病史;③有免疫系统疾病或服用调节免疫药物;④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及恶性肿瘤。
按入院时GCS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轻型为GCS 12~15分,中型为GCS 9~11分,重型为GCS 3~8分[6]。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既往卒中(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吸烟和饮酒等个人史。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1 d、3 d、7 d、14 d和28 d,对照组于住院第二日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6 mL于肝素抗凝瓶中,4 ℃存放,于4 h内检测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并计算CD4+/CD8+比值。本研究样本采集时间点较多,如患者已经出院,则由随访人员联系患者至门诊完成随访和血液采集,持续住院的患者则在病房内采集血液。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及对照组四组间基线资料及发病后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变化的差异。
1.3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方法 取10 μL CD4+、CD8+分别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加入试管中,CD4+由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CD8+由荧光素标记,再取10 μL全血加入试管中,轻微振荡。18~25 ℃放置15 min标记,加入溶血剂甲600 μL于螺旋振荡器振荡6 s后再加入260 μL溶血剂乙振荡。以1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加磷酸缓冲盐溶液1 mL振荡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多组间整体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进一步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期间,对照组和脑出血轻型组无死亡病例;中型组累计死亡3例,分别在7~14 d随访期间死亡2例,14~28 d死亡1例;重型组累计死亡5例,分别在7~14 d死亡3例,14~28 d死亡2例。
高血压脑出血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吸烟和饮酒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对照组与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脑出血组发病1 d(F=9.523,P<0.001)、3 d(F=13.441,P<0.001)、7 d(F=6.542,P<0.001)、14 d(F=3.342,P=0.002)时CD4+淋巴细胞比例的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发病28 d时各高血压脑出血组CD4+淋巴细胞比例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发病1 d时,轻型组(P=0.002)、中型组(P<0.001)、重型组(P<0.001)CD4+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1)和中型组(P=0.015);发病3 d时,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CD4+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1);发病7 d时,轻型组(P=0.020)、中型组(P<0.001)、重型组(P<0.001)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1)和中型组(P=0.009);发病14 d时仅重型组的CD4+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01)和轻型组(P=0.044),其他组间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与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脑出血组发病1 d(F=8.997,P<0.001)、3 d(F=7.564,P<0.001)、7 d(F=6.443,P<0.001)、14 d(F=5.998,P<0.001)CD8+淋巴细胞比例的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发病28 d时各高血压脑出血组CD8+淋巴细胞比例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发病1 d时,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CD8+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重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1),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32);发病3 d时,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CD8+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重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7);发病7 d时,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CD8+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重型组低于轻型组(P=0.014);发病14 d时仅重型组的CD8+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01),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另外,四组间CD4+/CD8+比值在发病1 d(F=2.611,P=0.011)、3 d(F=3.808,P<0.001)、7 d(F=2.778,P=0.042)时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发病14 d和28 d时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发病1 d时,高血压脑出血轻型组(P<0.001)、中型组(P=0.001)、重型组(P=0.011)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3 d时,中型组、重型组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重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1),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9),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7 d时,轻型组(P=0.002)、中型组(P<0.001)、重型组(P=0.047)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
2.3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间点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对于CD4+淋巴细胞比例,高血压脑出血轻型组(F=3.914,P<0.001)、中型组(F=8.419,P<0.001)和重型组(F=10.242,P<0.001)同组间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呈发病后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发病3 d时CD4+淋巴细胞比例最低,7 d时开始升高,28 d时最高。
CD8+淋巴细胞比例在高血压脑出血轻型组(F=6.273,P<0.001)、中型组(F=8.642,P<0.001)和重型组(F=9.752,P<0.001)同组间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变化与CD4+淋巴细胞比例相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是3 d和7 d时有轻微起伏,14 d时开始升高。
高血压脑出血轻型组(F=4.027,P<0.001)、中型组(F=8.15 4,P<0.0 01)和重型组(F=6.919,P<0.001)CD4+/CD8+比值不同时间点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发病1 d或7 d时比例最高,3 d时有所降低,7 d时再次升高,到28 d时基本接近对照组水平(表2)。
3 讨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继发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障碍及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7]。有研究者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表现出高代谢、负氮平衡状态,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影响预后[8]。还有研究显示,包括高血压脑出血在内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存在外周免疫反应功能下降,导致患者感染率和死亡率升高[9-11]。
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主要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在体内数量较多,是细胞免疫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从而维持正常免疫功能。CD3+代表总T淋巴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CD4+)和抑制性T细胞(CD8+)2个主要亚群,CD4+主要功能为调节免疫反应的活性,CD8+能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功能。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王国华[10]研究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患脑出血后,身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CD4+、CD8+比例降低,且其降低的程度越大表明脑出血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刘秋红等[11]研究发现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D3+、CD4+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下降,但CD8+T淋巴细胞比例则升高。目前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试验多数样本量偏小,且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入组标准、诊断标准、检验方法均有所不同,故各研究报道的淋巴细胞亚群正常范围和对感染的预测值亦不同[12-13]。
本研究通过对各组患者发病后1、3、7、14、28 d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与无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相比,轻、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1 d时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开始降低,然后逐渐上升,到28 d时升至接近对照组水平;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D4+/CD8+比值在发病1 d后明显升高,随后水平有所波动,发病7 d时比值高于3 d,但整体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另外,随着患者脑出血病情的加重,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在发病初期下降的程度更大,特别是在发病7 d内,高血压脑出血轻、中、重型三组之间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差异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重型患者CD4+、CD8+淋巴细胞比例的恢复期更长,轻、中型患者在发病14 d时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型患者要延后到发病28 d才可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均出现先下降再升高直至正常的现象。在患者发病早期(7 d内),免疫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提示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轻、中型组在发病14 d时免疫细胞水平接近正常,而重型组在发病28 d后免疫细胞才接近正常水平。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数偏少,可继续增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并针对抗炎和免疫调理治疗进行探索,为高血压脑出血后免疫调节的药物选择、用药方法以及治疗的时间窗选择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点睛】本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28 d内多个时间点的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并与无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CD4+、CD8+淋巴细胞水平相比较,结果显示,脑出血发病后,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发病28 d时恢复至高血压对照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