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区形象与公共设施设计的良性互动研究
——以“上海植物园”垃圾桶设计为例

2021-04-08卢晓敏

绿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植物园垃圾桶

卢晓敏,王 仲

(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 200237)

1 引言

近十几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大热,促使各地旅游景区持续被开发,全国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景区形象是指该区域性场所能够引起游客的思想或感情活动所呈现的状态,是客观形象与游客主观体验之和。景区形象的好坏取决于游客对于这一场所的感受、认知和印象。

景区公共设施是为游客所共享,为游客提供休憩、娱乐、信息指引等便利服务,具有一定美感的同时兼顾游客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人为构造物[1]。公共设施是景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提升景区形象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不合适的公共设施设计会与景区风景形成视觉冲突,降低景区整体形象,弱化游客的体验感。因此,本文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去探寻景区中公共设施设计的方法,以促进景区形象与公共设施设计的良性互动发展。

2 景区形象与公共设施设计良性互动的意义

2.1 优化景区形象

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其除了带来经济增长,还有经济竞争,全国各地瞄准旅游经济,不断开发景点景区,使得景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景区形象建设和公共设施设计成为提升景区竞争软实力和社会美誉的重要途径。

公共设施的设计对于景区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对于导视系统、公共休息设施等公共设施的设计要求中多次提出了“艺术感和文化气息”,与环境相协调的要求。贵州龙宫景区在创5A景区的过程中对公共设施进行了重新设计,设计了系列化的彰显景区文化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可置否,景区的星级对于游客目的地的选择是重要指标之一,因而对于景区游客量会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公共设施的设计使景区提升一个服务层次,有利于景区经济效益的上涨。

公共设施设计与景区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彰显景区文化特色。景区的大量开发也带来了同质化问题,要想在众多景区中脱颖而出,挖掘景区特色乃根本之手段。旅游出行是离开熟悉的地方到达一个陌生区域,感受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游客想要体验的是差异化的生活,即独特性的风景。千景一面必然会使旅游失去意义,使景区失去活力。公共设施是文化呈现的载体,具有景区文化特色的设施有利于提升游客对于景区的认同感;从细节体现景区的设计感,有利于特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传承,对于打造特色化、差异化景区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设施设计与景区形象的良性互动可以打造舒适的游客体验感,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工业设计介入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目的在于提升景区的整体和谐性、系统性。公共设施与景区环境的和谐会让游客忽略掉异于景物的设施的存在,提升了整个游览的舒适感,同时特色化的设施设计又会在特定的区域成为独特的风景点,打造游览过程中的惊喜点,以超出用户预期的手法提升体验感。具有良好使用感的公共设施,如休憩座椅、垃圾桶、信息导览牌等使游客游览更加顺畅舒适,从而提升景区的整体服务质量。

2.2 景区形象为公共设施设计提供方向

景区形象是公共设施设计展开的基本前提,为公共设施提供了设计方向,拓宽了公共设施设计的视野。优秀的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必然要以景区为设计出发点和设计灵感来源,两者相辅相成,景区形象杂乱无章,设计也无从入手,反之,清晰合理的景区形象有利于公共设施设计策略的有序展开。

以景区为依托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拓展了设计的内容,增加了公共设施设计研究的新方向,丰富了设计方法,有利于设计方法的系统化,通过实践与总结推进公共设施设计水准的提升。

3 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研究现状

公共设施作为基础配置在特色化过程中极易被忽略,受市场普遍使用的批量化产品的影响,在景区规划之时,公共设施会被当作已有产品对待而弱化对于其设计的重视。

3.1 国内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现状

不同地域不同景区的公共设施的同质化严重。无论是自然风光类还是人文古迹类,景区普遍使用批量化生产的产品,致使优美的高山流水之中突然“屹立”一座钢铁设施,典雅的文博故居中兀然出现一个现代化气息浓厚的物品。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与景区整体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景区的整体氛围,成为景区形象的“杀手”。景区公共设施缺乏个性化设计,浪费了景区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独特属性,没有承担起景区形象塑造和文化传播的责任。

公共设施整洁度不高,使用感不强是部分景区存在的问题。各大景区对于景区管理已经日益重视,因此著名景区很少再出现“脏、乱、差”的现象,但公共室外设施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雨水、泥土的问题,这是设计应该去思考解决的问题。

缺少设计是目前国内景区公共设施最根本的问题。

3.2 上海市植物园公共设施设计现状

上海市植物园是是一个以植物引种驯化和展示、园艺研究及科普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植物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1)http://www.shbg.org/sites/zhiwuyuan/InfoContent.aspx?ctgId=d74cc606-15a7-4f00-8889-816fb380a440&infoId=b74a03cd-5d82-4e23-a3ed-d45bc4563fa2。其在公共设施方面已经展现出对于设计的重视,但仍然存在同质化严重、缺少文化特色、关联性弱、引导性差的问题。

上海市植物园在部分设施的设计上已经注重特色化的表达、注重于环境的协调性。如草地上仿石头形状和材质的音箱,将屋檐进行抽象简化后设计的宣传牌。但在整体上依然没有摆脱同质化的问题。从路灯、警示牌到座椅、垃圾桶都充斥着浓浓的“普而适之”的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风格。

4 实现景区形象与公共设施良性互动的设计方法

以提升景区形象为目的,公共设施的设计可以遵循先文化挖掘、后融物于景提取元素、建立系统体系进而产品设计的设计流程。

4.1 挖掘景区文化特色

前文在论述中已经提出了旅游目的中游客求“异”的心理,景区在建设时应当具备自有的特色,且具有明确的主题,比如龙门石窟以佛教石像和石窟艺术为主,主题明确;迪士尼以动画IP构建乐园,不同的IP小主题构成了“梦幻王国”的大主题。

设计的第一步要明确设计对象的主题,在主题明确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总结性的宣传标语,如“人间仙境—张家界”,在后续设计中可以以此为设计方向,也可以将此作为设计元素使用。主题明确后要对景区文化内涵、景点内容、代表性景点进行梳理,加深设计师对该景区的了解,从中挖掘设计元素,寻找设计切入点。第二要对景区具体状况进行调研,观察游客与公共设施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游览过程中对于公共设施的需求点,进而梳理景区中公共设施的种类,并综合调研结果对已有种类进行分析确定景区需要的公共设施品类。

4.2 “融物于景”的设计手法

弗兰克·莱特提出建筑应当与它的环境协调,他曾说:“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生长出来,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2],“融物于景”的设计手法就是追求产品与环境的和谐一致。公共设施作为人为构造物,如若设计不当则会与整体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在进行设计方案拟定时就要从公共设施投放点出发寻找设计元素,来建立公共设施与景区形象之间良好的互动性。

第一是造型的确定。造型设计的灵感来源尽量从所在环境中寻找,提取景区具有特色的、识别度高的造型元素,对其进行抽象概括的再设计,遵循外形简洁却辨识度高的原则进行设计。

第二是材料的选择。材料对于产品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材料带来的是不同的视觉感受。为避免材料选择不当造成违和感,要根据造型和景区特点选择材料以达到最好的表现效果。室外公共设施的材料还要考虑耐腐蚀性等因素。

第三是色彩的使用。产品的色彩应该尽量与其所在的环境保持一致,应当从环境中提取色彩因素。

4.3 通过强化公共设施“关联性”的设计来提升景区系统性

大型景区中不同景点存在碎片化的状况,各景点之间缺少联系和互动,公共设施的设计自然也要为这个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一个产品是点,一类产品是线,整个景区的产品构成了面,使景区内部形成由点及线、由线成面的系统性。

强化公共设施的关联性既要加强不同品类之间的联系又要加强景点与景点之间的互动,以建立整个景区之间的感知体系。在具体设计中最基础的关联方式就要用到第一步提出的景区主题,由主题生成景区LOGO,LOGO作为标志性图标应用于所有景区公共设施上,在表现细节上进行关联体现。第二是使用方式的关联性,同一品类的公共设施在不同小景点可能具有不同的造型,但在使用方式上寻求一致性则会增强使用时的记忆联系,弱化用户的学习成本,如垃圾桶的开合方式。经过设计使整个景区的公共设施达到各有千秋却又整体统一的效果。

4.4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的易用性设计规划

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既要追求造型上的独特性,但又不能过于浮夸,要具有可识别性,通过外形或是标识能够让用户准确判断产品的功能,并在使用中能够快速掌握使用方法,降低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困难度和学习成本。其次要对公共设施的分布位置和分布密度及数量进行合理规划,过密会增加成本,间距太大则增加了游客寻找难度,降低了服务质量。

4.5 遵循产品设计基本原则

(1)功能性。功能性是产品的首要属性,公共设施的第一任务就是具有可用价值,可以服务于游客。公共设施在满足基本功能之后,可以探索多功能设计,如座椅与宣传牌的结合。

(2)通用性。景区中游客人群构成复杂,景区公共设施作为共享性的产品应该遵循通用性设计原则,满足大多数的使用要求。

(3)人机尺度。在使用时需要与用户产生肢体交互行为的产品,在设计时都应把人机尺度因素考虑进去,以达到使用的舒适感。

(4)标准化。在达到具有特色化的基础上,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维护费用,提高维护的便利度,在设计上尽量采用标准化零件。

(5)技术性。设计前要调研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一是设计方案要具有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二是设计要紧跟技术,技术的进步推进设计的发展,公共设施的设计要调研最新技术的发展状况,将新技术运用设计之中。

5 以“上海植物园”垃圾桶设计为例开展设计实践

5.1 文化挖掘

上海市植物园是一个以植物引种驯化和展示、园艺研究及科普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植物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其主题可以确定为“植物”。园区现建有植物进化区、环保植物区和绿化示范区,其中植物进化区包括松柏园、蕨类园、木兰园、牡丹园、杜鹃园、蔷薇园、槭树园、桂花园和竹园、盆景园、草药园、展览温室、兰室等15个专类园区。在该设计实践选择木兰园、松柏园两个园区,以此为例展开。

通过对植物园的实地调研,梳理出植物园公共设施的品类:照明设施(包括路灯和地灯)、垃圾桶、宣传牌、导视牌、警示牌、解说牌、座椅。植物园中的游客主要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主要使用人群为老年人,且老年人会在植物园中进行文娱活动和交友活动,游览范围不大但停留时间久,平均超过4 h。针对植物园中主要游客群的特点,休憩设施和垃圾桶作为选择要设计的品类进行考虑。进一步考虑到上海市正在践行垃圾分类的绿色生活理念,最终敲定将垃圾桶作为设计对象。

5.2 “融物于景”——元素提取

5.2.1 造型

三个园区中的垃圾桶造型均从园区植物中寻找元素,木兰园垃圾桶采用木兰花元素。该垃圾桶以植物园的木兰园为主题,提取木兰的整体曲线造型为框架基础,将花瓣曲线进行简化提取作为元素,利用木兰花为9瓣的特征进行设计(图1)。

松柏园垃圾桶以植物园中的松柏树为主题,以松柏树上的松果作为设计灵感来源,提取外形曲线作为造型主体,松果的上部果蒂演化为垃圾桶的外把手(图2)。

图1 木兰园垃圾桶造型提取过程

图2 松柏园垃圾桶造型提取过程

5.2.2 色彩

色彩从所选取的造型对象上进行提取,木兰园垃圾桶提取了两种主色彩分别制作两款垃圾桶,松柏园提取松果近似色,作了深浅对比,以达到与环境的最高拟合度(图3)。

图3 产品色卡

5.2.3 材料

两款垃圾桶的色彩都是饱和度较高的有彩色,为达到更好显色的效果,外壳采用塑料制作。

5.3 设计中的关联性

上海市植物园本身就拥有自己的LOGO,将该LOGO应用于造型不同的垃圾桶以建立关联性。所有垃圾桶根据垃圾分类标准应用标准化垃圾类别标识。

5.4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的易用性设计规划

上海市垃圾分为四类: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考虑到植物园的公共属性,极少产生有害垃圾,湿垃圾被制造的数量偏少,且湿垃圾处理不及时产生的气味影响园区整洁度,因此园区内设立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两类垃圾桶。在投放时要同时投放两个具有区分度的垃圾桶。

5.5 遵循产品设计基本原则

室外垃圾桶设计不当在雨天会遭遇雨水外灌的问题,会加大工作人员工作难度,对垃圾桶内胆造成腐蚀并缩短使用寿命。从这个问题出发,对垃圾桶的投放口做了设计,采用两种投放方式。一是与新技术结合,投放口安装红外感应探头,当人手靠近时盖子打开,离开后盖子闭合,无人使用时垃圾桶处于闭合状态,有效解决了雨水外灌的问题。二是采用物理性遮挡,松柏园的垃圾桶从其造型出发其上部就具有雨水遮挡的优势,以不破坏其造型美观为原则,将其上部放大并加大坡度以更好的起到对垃圾投放口的遮挡和使雨水快速下泄的作用(图4)。

垃圾桶采用标准化生产的内胆,通过其零件的标准化和替换性来减少投入成本和后期维护费用。

图4 防雨水外灌结构示意

垃圾桶的人机尺度在已有的研究已经较为完善,本文不再赘述。垃圾桶的尺寸以已有的垃圾桶尺寸标准和人机尺度为参考确定(图5)。

图5 尺寸图

最终设计效果如图6所示。使用场景如图7、图8所示。

图6 效果图

6 结语

影响景区形象的因素很多,公共设施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形象展示载体。优秀的公共设施设计在提升景区形象,提高景区星级,建立良好的游客体验反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景区形象又是公共设施设计的出发

图7 木兰园场景

图8 松柏园场景

点和重要前提。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对于景区的发展和公共设施设计范围的拓宽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应该从文化挖掘为起点,以景区环境为背景提取设计元素,将增强景区内部之间的关联性和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立足于产品设计基本原则进行设计。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植物园垃圾桶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政府在农村公共设施协同治理中的角色探析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成语植物园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一路惊喜
公共设施区位规划及相关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