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间资本共享:经济范式创新和机制框架研究*

2021-04-08杨七中马蓓丽

社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范式信任资本

杨七中 马蓓丽

一、引言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在 “十四五规划”中指出,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受到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需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从要素驱动和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新华社,2020年11月3日。。这些新发展理念为共享经济从个体间共享迈向组织间资本共享这一新范式和实现机制提供了最高指导原则。

过去一段时间,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为促进社会消费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可谓功不可没。在可预期的未来,随着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物联网、5G技术的发展,共享经济必将迎来更迅猛的发展、更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但就现阶段而言,共享经济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亟需进行更高层次的范式创新:一是个体共享为主、组织间共享较少。目前的共享经济实质上还是个体之间交易,只不过是借助第三方平台在进行,并且平台多数是由互联网企业所主导,政府角色不突出;二是创新不足、低质竞争严重。随着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门槛变低,导致金融资本大量涌入,市场竞争变得杂乱无章,资源闲置浪费严重,市场监管混乱无序;三是共享内容单一、外延度不够。目前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表面是共享、实则是租赁,打着共享经济旗号,大行金融经济之道,更是缺少实体经济的参与。因此,共享经济未能摆脱低级范式,未能实现向有利于经济挖潜,降成本,去产能,增质效,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高级范式创新,而阻碍范式创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个由政府公共机构主导的社会信任问题解决平台和实现机制。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无形之手”,一些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更是信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为圭臬,绝对反对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对市场进行调控和干预。但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到来,市场失灵已经无可避免,正如奥尔森在《集体主义行动的逻辑》中指出,理性的个人行为一般并不会导致理性的集体结果,他指出市场失灵的普遍和客观性,个人的自利行为并不会促进集体利益的自动实现(2)[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33页。。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对“看不见的手”的批判性反思,而破解集体行动困境的手段就是元规范与选择性激励。萨缪尔森认为:“要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一定不要过分迷恋于市场机制的美妙——以为它本身完美无缺,和谐一致,非人力所能望其项背”,“为了对付看不见的手的机制中的这些缺陷,现代经济是市场和政府税收、支出和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混合体”(3)[美]保罗·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萧琛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版,第28、35、202页。。周黎安认为“官场+市场”的双轨竞合机制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4)周黎安:《经济学的制度范式与中国经验》,《清华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5)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新华社,2014年5月26日。。特别是今天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开放的数据生态链业已形成,政府和企业分别手握重要的数据资源,但是由于政府手中数据资源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考虑,除了部分可以面向社会对外开放外(如“天眼查”),不能开放的部分可以考虑以政府为主导搭建数据资源平台,将以前的企业平台赋能数字经济角度向政府平台赋能数字经济角度转换,实现共享经济从个体间共享向组织间资本共享范式创新。

二、组织间资本共享理念和价值增值

共享经济是充分利用经济剩余的协同共生理念,在“互联网+”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是互联网数字经济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间资本共享是共享经济的一种组织拓展,是共享经济的范式创新(6)杨七中:《组织间资本共享:企业创新的新范式与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冯巧根:《共享经济、互联网生态与组织间资本共享》,《会计之友》2020年第20期。,其内涵就是组织之间(包括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等)将剩余设备、厂房、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各种资本具体表现形式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共享。与传统的个体间资本共享相比,组织间资本共享的主体由个体向组织形态拓展,对象由简单资本向复杂资本形态转化。其实,组织间资本共享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经济社会当中,目前常见的是资金、厂房、劳动力等资本共享,比如集团公司专门成立财务公司为下属各子公司提供资金融通功能,企业之间的融资租赁本质也是资金共享形式,各种类型的劳务兼职是劳动力的共享。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化的认知和归一化的管理,它的价值和功能远远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甚至造成很大的社会资本闲置和浪费。根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十三五”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5年的11万亿,增长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其中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达到3.28万亿元,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出现跨越式大增长。这几年,尽管各路共享主体不断出击,积极探索各种共享方案,然而由于政府主体功能性的缺位,导致信用问题未能实质性地得以解决,共享经济发展仍然停留在浅表层,社会代价比较沉重。而只有深化共享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共享经济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才能实现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组织间资本共享正是解决上述难题的突破口和发力点。

未来,组织间资本共享将在以下三方面实现价值增值:一是经济转型方面。本来在新冠疫情前,我们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释放国内过剩产能,然而在疫情爆发后,我国经济被迫转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的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若能实现过剩或闲置的产能资本共享,在微观层面,出让企业可以实现营业外收入,受让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在宏观层面,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质增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社会治理方面。企业间的非保密性技术人才、劳工共享,地方院所与政府和企业之间信息共享,都可以增加全社会的信息流动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利于形成全员创新社会氛围,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实现产学研进一步融合,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三是生态环境方面。“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绿色理念,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倒逼发展不能再走牺牲生态环境以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型老路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成力,要想做到两全其美,只有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苦练内功,而组织间剩余或闲置资本共享恰恰可以避免重复生产,资源反复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压力。

三、组织间资本共享问题和实现机制

共享经济依赖于信任机制,信任是共享经济成功的基石和秘诀。在传统经济时代,构建信任的成本非常昂贵,比如银行用宏伟坚固的大理石建筑,豪华的装饰和悠久的历史,呈现自己值得信任;企业用大笔的广告费投放,公关支出和营销活动,争取买家的信任;知名学府借助国家和社会大笔办学经费的投入,把关优质生源和招聘高水平师资,维护社会对其卓越声誉的信任(7)[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彭志华译,海南出版社2001版,第51页。。在数字经济时代,线上交易的产生导致构建信任机制的方式和成本发生巨大变化,首先是信任机制由第三方平台保证,第三方平台借助大数据信息和云计算技术建立会员机制、评价机制、风险机制、保险机制等保证用户可以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下进行交易。其次是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互联网技术使得线下交易的谈判成本、签约成本、监督成本等交易成本几乎降为零。

但是必须认识到共享经济发展到如今,信任机制切实保障了个体与个体间的交易,但对于组织与组织之间而言,现有的信任机制已经遇到瓶颈和天花板,亟需通过深化机制改革来打通痛点:组织间的信任问题。

(一)组织间的信任难题

相较于已经成熟的个体间信任机制而言,亟待构建的组织间信任机制有其复杂性:一是数据更复杂,通常组织数据更多维度、更碎片化,比如高管特征数据、组织财务数据、经营状况数据、外部评价数据,等等;二是数据更私密,通常组织有部分数据属于商业机密,不能对外公开;三是政府平台缺位,由于担心数据外泄,任何组织的数据都不可能交由本身是企业组织的第三方平台,因此必须由组织间最大化公约数——政府出面来运营第三方大数据平台,为组织间信任机制提供保障,但目前政府在这方面尚缺位。而解决组织间信任难题,就需要完善以下机制。

(二)资本共享的实现机制

组织间信任难题的根本还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借鉴目前个体间共享经济平台的运行机制,结合组织间资本共享的独有特性,需要完善组织双方登记申报、共享资本信息评估审批、交易风险防控、交易纠纷法律法规和全流程评价反馈机制:

1.登记申报机制 。第一步就是要建立有组织的登记申报机制,由政府出台《组织间资本共享的应用指引与负面清单》,设定不允许共享的资本属性边界,负面清单之外的资本申报要给予充分授权(8)范柏乃、张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实现路径:四张清单一张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5页。。出让组织可以根据《指引》,将自身信息以及多余或闲置资本的历史成本、现值、使用年限、地理位置、品牌外观等属性在政府平台登记申报,而受让组织也将自身信息以及对共享资本的需求登记在平台上。

2.评估审批机制。第二步就是由政府平台单位协同专业会计人员、资产评估人员、法律人员,共同根据《指引》和政府部门所掌控的信用信息对组织的资质信誉、拟共享的资本属性作初步审批,通过审批的资本方可在平台发布,从源头降低交易风险。

3.风险控制机制。第三步就是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所掌控的条块化、碎片化数据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前提下,进行脱敏处理,进行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处理,提高数据质量,统一数据标准,打通金融机构、政府政务平台和财税平台,加强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按照风险程度对交易进行黄标、红标甚至下架处理,提高数据风险实时预警处置等能力。

4.法律法规机制。第四步就是健全法律法规保证机制,由于在组织间资本共享实践过程中,必然面临资本的转移、使用、损耗、安全等问题,需要健全针对组织间资本的保证金制度,多种形式担保制度,物流运输过程损失赔偿,受让方责任处罚补偿,平台自身的交易税费,数据安全等法律规范机制。

5.评价反馈机制。最后是建立组织间资本共享全流程的信息评价反馈机制,根据组织双方每次交易情况,建立不间断循环信用评价体系,并实时反馈作为下一次交易的信用基础,同时作为交易成本减免优惠的条件。

四、组织间资本共享大数据平台框架

组织间资本共享实现最关键的是由政府主导搭建大数据平台,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政府的国家信用优势,相较于企业第三方平台而言,政府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二是政府的数据垄断优势,政府掌握到企业第三方平台所不具备的各类组织税收、财务、高管个人信息等私密数据;三是政府的平台技术优势,政府可以在现有的政务大数据平台基础上,动员社会一切技术人员和技术水平,能针对技术难题,攻关克难,这就类似目前的数字人民币,只能由政府牵头来做。

目前来说,特别是已经广泛应用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实现组织间资本共享大数据平台打通了最后一里路。诸如Hadoop、Spark、Flink等大数据生态系统和云计算技术,成功解决海量大数据的实时存储、计算难题,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信息伪造”“信息不透明”等组织间信任难题,实现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总的来说,只有组织间大数据存储和技术难题得到解决,信息合作机制方得以实现,大数据平台才得以成功搭建。

本文根据上文的组织间共享的实现机制和大数据技术,尝试构建大数据平台框架,它主要包括多源异构数据、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和应用场景三层,如图1所示:

(一)多源异构数据层

以影、音、文、情绪等类型存在的,各种政务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经济环境数据、物联网数据通过平台接口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提供全维度可用的数据(Kafka+Flume软件负责消息队列和流数据传输)。该层由登记申报机制中的负面清单保证数据合法合规、准确完整。

图1 组织间共享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框架

(二)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层

主要包括底层架构、数据存储、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分析四个模块。(1)底层架构主要是Hadoop、Spark或Flink提供分布式文件系统功能(即HDFS),HDFS是实现大数据存储和运算的基础(9)刘鹏主编:《大数据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04页。。(2)数据存储模块是将数据接口传来的多源异构数据分别导入结构和非结构数据库中,其中结构数据库主要有SQL或MySql数据库,而非结构数据库主要有Hive、Hbase或NoSql。(3)数据预处理模块是对存储的数据做清洗处理(Extract-Transform-Load,缩写为ETL),这可由Python程序及相关库完成。(4)数据分析模块是利用算法将清洗过的数据代入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运算,得出的组织最优配对结果,共享风险水平大小,组织黄标红标名单等决策有用信息,这可由Spark MLib库完成。该层由评估审批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分别从源头和过程来控制风险水平。

(三)应用场景层

主要提供最优化组织配对合同网签、组织间作业调度、组织交易进程动态监测、组织交易风险实时预警、组织交易自动中止、组织交易效果评估等可视化功能,可由Tableau软件实现。该层需要嵌入风险控制机制、法律法规机制、评价反馈机制来保证运行。

(四)信息全联通

最后,数据全过程上下左右互联互通,通过数据集动态同步技术,实现各组织机构的数据统一汇总,便于政府部门第一时间掌握全面动态信息。

五、研究结论

在面临外向型经济疲软、内需动力不足的情形下,党中央提出了国际国内大循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而实现经济循环和高质量的根本在于如何加速资本循环,比如组织内部资本、组织之间资本、区域内部资本、区域之间资本等。结合当下共享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将个体间共享向组织间共享作范式创新,指出了范式创新的难点在于解决信任问题,本文进而给出了相应的五大实现机制,并结合现已成熟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构建了组织间资本共享的大数据平台框架。

(一)本文研究启示

1. 深化共享经济必须作范式创新。当前共享经济仍停留在个体间资本阶段打转,更出现了低质量恶性竞争等问题。而更多的组织间资本还处于闲置浪费状态,亟需打通阻碍组织间资本循环的痛点,盘活大量的高质量组织资本,进一步将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深水区。

2. 发展组织间资本共享,需要借助“三多”理念,就是多学科、多主体、多数据源。“多学科”是指要用财务学的“资本观”来透视经济现象背后的资本本质,用经济学的市场供需和信任机制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用计算机科学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来保证组织间资本共享交易的实现;“多主体”是指政府、企业、个人不同社会主体统统参与到组织间共享中来,摆脱过去仅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个体间共享的单一主体局限;“多数据源”是指随着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方面的进步,“图、文、影、音、情”等多源异构数据都将是组织间资本共享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来源,为科学决策提供立体、全面、客观的全息影像。

3. 有助于厘清共享经济未来进一步发展方向。共享经济从发展脉络来看应当是遵循先微观、后中观、再宏观这一内在逻辑的演化流程,即从微观个体间资本共享、到组织间资本共享,再到区域间资本共享,而决定这一内在逻辑进程的无疑是政府主体的责任担当和科学技术发展。从目前来看,经过个体间资本共享的微观阶段运行,科学技术已趋于成熟,现在应该是进入组织间资本共享的中观阶段了,相关地方政府应当积极主动发挥在该阶段的主导作用,否则就会丧失重要的经济发展机遇。看未来,当组织间资本共享积累到相当程度数据量,营运模式日臻成熟的时候,必然会走向区域间资本共享的宏观阶段,而共享经济改革也必将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化,激发要素市场活力,国家整体经济也必将向更快、更好、更高的质量发展。

(二)未来研究展望

未来将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如阿里云或亚马逊云平台),以某地区先进制造业的厂房设备和人力资本共享为具体应用场景,模拟测试组织间资本共享的机制框架运行情况,以便更深入、细致地探讨其实现路径和改进空间,化战略为行动。

猜你喜欢

范式信任资本
法治范式的沟通主义进路
——简评《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沟通主义法范式及其实现》(郭金平)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认知范式转移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
信任